自4月27日起,德国16个联邦州开始实施史上最严“口罩强制令”,也成为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面强制佩戴口罩的第一个欧洲国家。与新冠疫情纠缠近两个月之后,从前期一紧再紧的“禁足令”,到终于在戴口罩问题上率先达成共识,德国无疑交出了良好的抗疫“成绩单”。
自3月初新冠疫情席卷欧洲以来,作为欧洲人口大国之一的德国,一直以低死亡率和高治愈率排在欧洲大国前列。截至4月28日,德国累计感染人数15.8万人,少于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但其治愈人数为11.45万人,排名欧洲第一。相比于西、意、法、英均已超过2万的死亡人数,德国新冠肺炎病亡才6100余例,甚至远低于一些欧洲小国。
德国交出良好的抗疫“成绩单”,与其充足的医疗储备不无关系。疫情发生之前,德国即拥有2.8万张重症监护病床,是欧洲人均重症监护病床最多的国家,平均每10万人拥有33.8张,远高于欧盟每10万人14.3张的平均值。这使德国在疫情来袭之时,有更充裕的医疗资源和更充裕的时间来应对。
医疗资源储备只是一方面,德国政府对疫情的重视、比其他欧洲国家更为积极的预防及管控措施,才是到目前为止没有陷入医疗资源挤兑、保持低死亡率的更重要原因。尽管重症病床已经较多,但因为预计疫情高峰期的重症监护病床峰值需求将达到4.55万张,德国在疫情初期就迅速采取措施增加和改造重症监护病床。实施一系列措施后,德国重症病床数增加至4万张,占用率也从疫情之前的89%下降到50%。由此,德国不仅能够从容应对不断增长的确诊患者数量,更给公众信心,有效安抚了民众的恐慌情绪。
在有效管控病毒传播方面,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德国也较早采取了更为严厉的管制措施。3月中旬,德国各州相继出台社交限制规定,禁止未经允许在公共场所集会,限制公共场所同行人数,关闭酒吧等非必要性公共设施,学校停课,居民无正当理由禁止走出家门。伴随这些禁令的是严厉的罚款,对于违反规定的个人,最高单次罚款额可达200欧元;对于违反规定的店主,罚款额则高达5000欧元至2.5万欧元。4月15日,德国总理默克尔与各州州长达成一致,将之前实施的“禁足令”延长至5月3日,届时将根据疫情形势重新评估。在严格的管控措施下,德国疫情发展得到有效控制,新增确诊病例数字持续下降。
然而在德国,“戴口罩”却远比“禁足令”更难达成共识。由于文化差异,德国人包括欧洲人都没有戴口罩的习惯。人们认为,生病的人才应该戴口罩,戴口罩是为了不把病毒传染给别人,而不是为了主动保护自己;只有医生这种经常与病毒接触的高风险职业人员才需要戴口罩。即使在新冠病毒肆虐的情况下,德国的病毒学家也仍然这样告诉民众。基于这样的认识,德国官方当初也并不鼓励普通民众戴口罩,而是更强调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
可喜的是,德国人的这种观念在面对现实时终于得到了改变。随着疫情在德国初步缓解,复学复工复产必然成为下一步政府工作的目标。他们认识到,在逐步解除“禁足令”之后,能保证病毒不再大规模传染、疫情不会卷土重来的,除了保持社交距离和勤洗手外,口罩恐怕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工具保障。因此,务实的德国政府“与时俱进”,在欧洲率先实行“口罩强制令”。
此次“口罩强制令”规定严格。除首都柏林只要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必须佩戴口罩外,德国其他15个联邦州均规定,自4月27日起,市民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商场超市购物时,都必须佩戴口罩或以其他方式遮挡口鼻。多个州制定了相应的惩罚措施,对于不按规定遮挡口鼻的人处以10到50欧元的罚款,疫情最严重的巴伐利亚州罚款上限为150欧元。“口罩强制令”甚至延伸到了店主,比如在汉堡,如果客人进店未戴口罩,店主将面临500至1000欧元的罚款;在巴伐利亚,店主必须确保员工佩戴口罩,否则最高将被处以5000欧元罚款。
骤然而来的“口罩强制令”,留给德国民众“转变观念”的时间并不多。根据德国媒体在4月27日“口罩强制令”实施第一天的街头调查,绝大部分民众都能遵守规定;一些人虽然对强制戴口罩不能理解,但仍表示愿意遵守规定。
由于疫情控制得力,默克尔领导的大联合政府支持率飙升。民调显示,72%的德国人对政府应对危机的表现表示满意,支持率创本届大联合政府新高。默克尔本人的支持率也较3月份猛升11个百分点至64%,稳居德国第一。
本报北京4月29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