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05月07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生活像糍粑一样甜”

郭冬明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5月07日   07 版)

    4月下旬的一天,时间已过正午。杜鹃红妍、群山环绕的江西省井冈山市柏露乡茅坪镇南木坪村,游人如织。站在挂着“杜鹃野生蜜”招牌的二层楼房前,老板娘罗福兰目送一拨儿客人远去,额头淌着汗水,脸上溢满笑意。

    “养蜂挣五六万元,民宿挣6000多元,土特产能卖两万多元,合作社分红3000多元。加起来,我们一家年收入超过8万元。”罗福兰掰着指头算账,感慨自家的生活已经今非昔比。而在4年前,她们家还住着土坯房,以种田为生,全家年收入不到1万元,挣扎在贫困线上。

    变化开始于2016年。那年春节刚过,江西省军区井冈山市人武部就组织民兵瞅准村里发展乡村旅游的机会,组织村民开办农家乐,帮扶罗福兰一家因地制宜养殖红杜鹃野生蜂,罗福兰家的空余房屋被修缮一新,成为南木坪村的一栋民宿。从那时起,南木坪村的“神奇之变”拉开序幕。

    4年多来,在产业扶贫、安居扶贫、保障扶贫,尤其是旅游扶贫的带动下,南木坪村经历了“资金变股金、旧房变新房、山区变景区、无助变有助”的巨变:原本两三米宽的进村土路拓宽成5米多宽的柏油路;逢雨必漏的土坯房翻新成白墙红柱的崭新小楼;开农家乐、卖竹制品、带游客体验打糍粑,家家户户的腰包都鼓了起来。2019年,南木坪村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3万元。

    从封闭落后的贫困村到脱贫攻坚的样板村,在江西省军区的帮扶下,南木坪村的巨大变化让井冈山崇山峻岭间的大小村庄看到了富起来的希望。

    “有特色产业,有红色故事,有政策支持,就有致富的路子。”井冈山市人武部政委黄才生说,在南木坪村经验的带动下,如今,在茅坪镇大仓村、坝上村以及拿山镇南岸村,红色培训、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有效结合,一批乡村旅游精品民宿已经建成迎客。

    走进井冈山市茅坪镇中村村,一眼望不到头的果林围绕着村子,到处绿意盎然。

    “这是我们的黄桃产业基地。桃子已经挂了果,7月份就能上市了。”中村村党支部书记曹志平望着满枝硕果,眼里尽是期待。

    近年来,在江西省军区机关的帮扶下,中村村探索建立了一套驻村干部领办、党员主动参与、村民自愿参与、贫困户统筹参与的“一领办三参与”产业扶贫模式,形成了“家家种黄桃,户户都是股东”的产业发展新局面。

    江西省军区扶贫干部蔡建华给村民算了一笔增收账:“一亩地能种30株黄桃树,一株黄桃到了盛果期,保守估计结果200个,每个黄桃一般重0.25-0.35斤。按照这两年的行情,每斤可卖8-10元,一株黄桃树保底收入400元。”算下来,农民种植黄桃的收益远远超过了种田。

    “2016年,我家脱了贫,靠的主要就是井冈黄桃。”坐在自家敞亮的小院里,中村村民潘海兰嘴角藏不住笑意。他家曾是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后来,在村民兵连长的鼓励下,他贷款1万元,在村里的黄桃专业合作社入了股,平时还到种植基地打零工,既能挣钱又能顾家。“去年,我入股的黄桃得到了6000元分红,今年的形势会更好。”

    摘掉贫困村民的“穷帽子”之后,江西省军区党委一班人将目光放得更长远。“脱贫的根本在产业。只有产业找准了、做实了,老百姓的脱贫致富才有持久性。”蔡建华说。

    这些年,省军区机关帮扶中村村探索形成“一户一口冷水鱼塘、一户一亩井冈黄桃、一户一片猕猴桃林、一户一人进园务工”的“四个一”精准扶贫经验,让老百姓通过土地流转收“租金”、发展产业得“现金”、入园务工赚“薪金”、资金入股得“股金”。“四个一”产业扶贫模式,让农民“学得到良法、找得到市场、分得到红利、看得到希望”。

    “全村黄桃种植已从2016年的100亩左右发展到如今的500多亩,新增两个种植基地和1个黄桃分拣销售中心,吸纳农户入股115户,全村17户贫困户已全部入股。2020年进入丰产期后,预计户均增收超过1万元。”蔡建华说。

    在江西省军区挂点帮扶的中村村、南岸村、大仓村、寨下村,黄桃、蜜柚、葡萄等产业越来越成规模,“井冈山致富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稳。”

    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4年前,习主席在瞻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时,凝视着陈列室和忠魂堂里开国元勋和革命先烈的照片,深情说出的一番话,印刻在陵园管理处“井冈女民兵”李正莲的心里。

    李正莲在陵区工作多年,父亲曾是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研究员,爷爷奶奶都曾参与井冈山革命斗争。从小在这里长大,眼见这片红土地历经天翻地覆的变化,李正莲对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有了更深的体悟。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年,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井冈山精神。今天,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我们脱贫致富的过程中依然发挥了巨大的引领作用。”李正莲说。这几年,来陵园参观学习的游客明显增多,平均每年都有150多万人。“我们既要讲好过去的故事,也要讲好今天的发展。”

    如今,在井冈山,无论市区还是乡村,红色旅游方兴未艾,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如火如荼,江西省军区趁势而为,协调文旅单位充分打造红色旅游产业带动村民发家致富,让井冈山精神有了更多生动注脚。

    “沉下心来,从本地特色中找灵感、找思路。抓住井冈山‘红’‘绿’两大优势,做好脱贫致富的文章。”走在茅坪镇大陇村案山组干净整洁的石板路上,望着两侧墙体上精心绘制的红色历史故事油画,茅坪镇武装部长罗志杰感叹,短短几年间,大陇从破败不堪的“贫困留守村”蝶变成了游客络绎不绝的“红色文艺小镇”。

    这样的传承与发展比比皆是。坝上村利用当地红色资源,研发“红军的一天”体验教学课程。源头村保留红军过去的“挑粮小道”,让游客身临其境,重温“朱德的扁担”等耳熟能详的故事。大仓村修复当年毛泽东与袁文才进行“大仓会见”的旧址,将其打造成红色培训教学点、美丽乡村示范点和全域旅游新景点。

    “脱贫摘帽不是休兵锣,而是奋进鼓。”在江西省军区机关和井冈山市人武部的倾心帮扶下,如今的井冈乡村振兴发展蹄急步稳,一个个小村庄焕发出新的活力,当地群众的日子也像糍粑一样越打越黏、越过越甜。

郭冬明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5月07日 07 版

空降兵加速转型成为合成“飞行军”
“生活像糍粑一样甜”
俄军如何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