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05月07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一支部一特色 打造有温度的共青团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5月07日   06 版)

    对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李宁波来说,上一个寒假意义非凡。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大学生,当他看到老家江苏邳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通知,号召退役军人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先锋队时,第一时间主动报名。他在邳州和睢宁县交界处站岗执勤,在执勤期间,他还主动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作为学校国防教育社骨干成员,李宁波的故事得到了学校团委的关注。

    引导学生主动担当作为,有序参与到基层疫情防控工作,是该校这些年来探索基层活力团支部的成效之一。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高曙光说,近些年来,该校不断探索“一支部一特色”,让学校239个基层团支部充分挖掘学生活力,鼓励参与社团活动;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发展方向,团组织在就业、创业重点引导,通过不断努力打造大学生身边有温度的共青团。

    第二课堂成绩单:提升学生个人素养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高职院校,相比本科学校的大学生,他们有不同的特点:尽管文化基础可能不占优势,但参与社会活动积极性高、创新创业意愿强烈。以往,学生的个人成长的途径平台相对较小。如何打破这一发展瓶颈?学校团委的做法是,以社团为抓手,落实第二课堂成绩单。

    该校专门实施了“433”学生成才工程:担任1次学生干部、参加1个社团、组织1次活动、培养1项特长;明确1个技能方向、结对1名技能导师、参加1次技能比赛;加入1个创新创业团队、完成1次创新创业实践、取得1个创新创业成果。以“433”学生成才工程,构成了该校的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

    从2008年开始,学校创办的社团“独立影像社”在校园里火了。该社团第一届同学毕业后,就成立了影视公司,如今社团已孵化成立了四五家公司,一直在稳定运营。值得关注的是,其中70%左右的社团成员,毕业后都从事影视的相关工作。

    学生社团如何直接服务学生就业?秘诀就在于规模小。该社团只有二三十名同学,指导老师能熟悉每一位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而这也是学校团委多次试验探索的结果。

    不仅如此,学校还对第二课堂成绩单提供有力支撑,团委协同教务处、学工处出台相关细则,保证第二课程成绩单工作落实落细。

    优质社团必须有好的指导教师。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校推出政策:教师指导学生社团的成绩与个人的成长晋升挂钩,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热情高的教师踊跃报名成为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

    与此同时,学校各种配套政策随即跟上。该校修订了《学院学生社团管理办法》,与此相配套的有数个文件:印发了《学院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聘任办法》《学院星级社团的评比细则》《学院学生社团场地管理使用办法》等文件。基于此,学生社团的运行更规范、有序。

    良性循环显现:青年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该校2017级会计专业学生王芳坦言,最感谢的就是会计技能大赛指导老师刘淑萍。“在校期间,她让我有机会把专业知识的学习应用到实践中。”

    她和团队连续获得“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多个国赛大奖。

    这些年来,学校团委把创新创业作为大学生的核心技能来培养。为此,他们实施“春笋”行动计划,以直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该校纺织服装与艺术传媒学院,把创新创业分为两个阶段:低年级,学院通过氛围营造,引导学生逐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了解、掌握所需的素质与技能;高年级,主要开展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和实操性活动,通过去企业实习,让同学们深度了解行业情况,找准自身发展方向。

    纺织服装与艺术传媒学院团委负责人表示,在实操过程中,大学生不断提升自我创新能力,实现了“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在“影像联盟”社团中,该校毕业生马倩创建了公司,为师弟师妹提供实习、就业的岗位50余个。她所构建的“大时代影像标准化”平台,还获得2017年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毕业生谭泽华、顾雨轩的创业公司“文视文化”,获得2018年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

    据了解,该校着力打造系统的培育体系,投入6000平方米创业基地供学生创业实战,培育近千个创业项目,孵化246家学生创业企业。

    打通“最后一米”:团组织“活起来”、学生“强起来”

    学校的创新创业底气从哪里来?离不开共青团组织的有效介入,关键在于打通“最后一米”,整合学生进行参与。“我们一直在建设大学生身边有温度的共青团组织。”高曙光介绍,团组织对学生的需求能够发现、跟进和解决。

    如今,该校已经形成传统,包括学院分管领导在内,全体专职团干部常态化联系一个班级团支部,规定工作任务,每人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1堂团课;每月参加1次联系班级的团学活动;每两周下1次学生宿舍。

    “我们定期深入学生中间,熟悉学生的基本情况,对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学生重点关注。”机电技术学院团委负责人表示。

    基层团组织“溢出效应”随之而来,该校团组织能够做到“一支部一特色活动”,激发出团支部活力,这些载体和渠道有效助力学生的发展。

    在电子商务与物流学院2017级连锁31团支部,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团支部书记钱丹丹介绍,我们鼓励支部成员参加各种层面的大小比赛,充分发掘每位同学的优点,更好地悦纳自我,增强高职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与此同时,根据每位同学的特点,该团支部带动团员积极参加各种竞赛,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多位学生取得国家级竞赛好成绩。

    除了关注创新创业之外,该校团组织还重点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他们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帮扶他们精准就业,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5月07日 06 版

河南共青团:立项答辩中众筹思想 项目化运作深化改革
团支部改革让基层真正强起来
校园“领航员”全力做好“加减法”
西农科大选调生:学业达天听 就业接地气
一支部一特色 打造有温度的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