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05月1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造物精灵打印梦想

通讯员 孙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5月12日   10 版)

    扫一扫 看视频

    学习了一年编程课的小女孩郭子爱注意到,妈妈用保温杯喝水时不小心会烫到嘴。她用所学的编程知识设计了温度检测功能,用3D建模打印出保温杯的外型,连接温度传感器。这样,杯中的水温便可以被实时检测到,在温度适宜时,杯体屏幕上会显示出文字提醒妈妈喝水。

    郭子爱的编程知识是在“造物精灵”网课上学到的。“造物精灵”少儿科学编程教育项目由东北大学2018届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刘汉通创办。通过编程学习,孩子可以用软件操作让自己心仪的卡通形象动起来,自己设计的产品还能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

    两年来,刘汉通深耕青少年编程教育,去年在北京成立造物精灵科技有限公司,并在沈阳和南京设有运营中心,如今已在全国开设6家线下门店,销售额年增长率达到60%。

    高中时的刘汉通就对3D打印十分感兴趣。他特别关注国外的创客运动,“就像哆啦A梦一样,只需要输入图纸,按下开关,脑海里想象的东西就能够被‘打印’出来。”刘汉通说。

    考入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采矿工程专业后,刘汉通用一个多月组装了一台3D打印机,成立了3D打印工作室,创办了本溪东创科技有限公司。

    工作室位于东北大学科学馆内,每次周边小学来东北大学参观,刘汉通的工作室都成了一个“著名景点”。他也会应邀为中小学生讲座,教授3D打印相关课程等。这样的经历多了之后,刘汉通想:“为什么不能将3D打印和教育融合呢?”

    创客教育课程应运而生。2017年,刘汉通带领团队为中小学建设创客空间,并提供系统的课程内容和到校授课的服务。但他也逐渐触了解到这一行业的瓶颈,“3D打印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并不高,实际应用也并没有得到较好的开发。家长们还是把3D打印当做游戏来看待”。

    如果说3D打印是结果,那么编程就是可靠有效的工具,不仅3D打印不可或缺,学习编程更属于拓展能力的素质教育。看着3D打印的材料,刘汉通萌发了新想法:“不仅要‘造’,而且要会‘造’。编程教育应该会有市场。”

    他创办的“造物精灵”少儿编程教育项目,仅2019年就在沈阳的中小学上了220余节编程课,在户外总计开展6场科学秀,与辽宁省图书馆合作开展科学原理营和夏令营等活动14场。

    学习编程10个月的苗苗在作文《追逐理想的时光最美好》中写道:“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最美好的时光。也许是和家人团聚的时候,也许是出去旅行的时候,也许是享受美食的时候。我最美好的时光,却是在课堂上,在我最喜欢的编程课上。”

    刘汉通说:“对孩子们来说,编程能为他们提供实现梦想的工具。看着他们喜欢编程,我觉得自己儿时的梦想也圆满了。”

    刘汉通回忆,大三下学期,他需要面临就业选择的问题,虽然有了创业的想法和目标,但对未来发展还是迷茫。他想起了好友邓怡然,二人大一时便因3D打印结缘。

    邓怡然听了刘汉通的想法后也很感兴趣。来到沈阳了解了刘汉通的创业项目后,邓怡然决定,“我和你一起做”。他们一起考察了沈阳的教育市场,刘汉通主要负责市场和运营,邓怡然则发挥专长,负责课程和师资。

    创业初期,由于团队成员面临就业,多数离开了团队。刘汉通几乎成了“光杆司令”,“只能硬着头皮自己做,门店的选址、设计、装修,公司的运营和招聘,都需要我不断摸索和学习。每天从早上8点工作到晚上12点,中间基本不休息。有时候真想3D‘打印’几个人来帮我。”

    少儿编程培训行业在2017年已经出现了强势的龙头机构。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分一杯羹,成了二人首要面对的问题。刘汉通形容自己是“边修车边开车”,他们一边完善核心内容——师资和课程,一边忙着招生,努力吸引家长和学生的关注。

    对于少儿教育的招生来说,“地推”是直观有效的方式。“就是摆地摊,等学生们放学时介绍我们的课程,黄金时间很短暂,有的学校需要连续摆一个月才能有效果”。

    “摆摊宣传”起了作用,最开始的生源八成都来自地推,后来才逐渐在家长之间口口相传。

    “年轻人做教育,一开始家长们都有点怀疑,要用真诚打动他们。我们都是技术出身,在课程上来说是很专业的。大家的目的性没有那么强,更多的是想把创业做成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刘汉通回忆。

    当前素质教育仍在逐步推进,刘汉通也把目光瞄准了大城市,拿到融资后他在北京成立了总部。在他看来,现在少儿编程教育的主要受众家长是高收入的知识分子群体。“我们一节课的价格在200元左右。因为属于素质教育,所以家长的接受度也不同”。

    刘汉通的少儿编程课程涵盖4-16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在不同的阶段设有儿童最能接受的课程模式,帮助他们培养对科技创新的兴趣。针对4-6岁的孩子,主要通过慧鱼机器人培养孩子的工业精神;7-8岁的孩子则鼓励他们进行发明创新,通过改造生活中的小物体来掌握科技原则;8-16岁的孩子就可以进行硬件编程的学习,还可以将产品“打印”出来,融入电子电路,进行真正的发明创造。

    疫情期间,门店不能开门上课,刘汉通就推出线上课程。疫情突发,线上线下相结合,效果得到保证,“经过了这么多困难,我觉得创业就是先努力活下去,然后创造出自己的价值”。

通讯员 孙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5月12日 10 版

顾客需要,刚好我在销售
农业“黑科技”成为青年创业新风口
造物精灵打印梦想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