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时作为便利店的头部企业之一,突然闭店,一些人开始“唱衰”便利店行业。便利店行业前景几何?从大环境来看,国内便利店行业发展态势良好。“疫情过后,不是重新回到以前,而是开启一段新的未来”。
---------------
北京全时便利店“闭店潮”正在进行时。5月16日,成都全时宣布已经找到了“接盘者”,京津冀的全时将何去何从,引人关注。
5月11日上午,全时发布《“全时便利店”停止营业告知函》,随后删除。12日,又发布《关于全时储值卡、会员积分兑换告知函》,将“停止营业”修改为“战略性调整”,北京门店将于5月20日24时进行经营调整,上百家门店将再次按下“暂停键”。
“高光时刻”:一小时被抢空
因为闭店,全时迎来了今年的“高光时刻”。5月11日,全时宣布直营店全场六折,一度引发了“抢购潮”。记者走访了北京多家全时,几乎都被抢购一空。据全时(万达广场店)店员回忆,当天17时打折活动正式开始,当时货比较全,人也非常多,从店入口一直排到出口,一个小时左右,几乎都被抢空了。
“我是来捡漏的。”12日下午,一位先生下班后走进全时(万达广场店)时,店内只剩少量的酒、雨伞、袜子等,逛了一圈,什么漏也没捡到。在商品所剩无几的情况下,依旧有人不断涌进来。白女士在18时左右走了进去,买了几罐啤酒,她说,“没什么可买的了”。
全时采取直营和加盟两种运营模式,面对闭店公告,一些店铺照常经营,不参与打折;也有一些店铺为了快速清货,商品打八折,同样也引发了“抢购潮”。5月13日,位于北京丰台的一家全时加盟店,原价46元一箱的即食粥,售价为25元,店员表示,这是最后一天打折促销,14日,将会上架新的货物。5月17日,该店部分货架已上满了货品,打折活动也已停止。
“这次关得太突然”。全时的一家供货商负责人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5月5日,全时还让他们在5月9日送一批货到全时的大仓。后来,从同行那里得知全时要闭店的消息,这批货没有送出去。该供货商表示,去年2月,全时第一次关停时,提前与供货商打了招呼,不至于让供货商“压货”。
突然喊停的全时接下来的命运几何?早在2018年11月,全时母公司复华商业资金链断裂,全时第一次按下了“暂停键”。2019年2月,全时的门店被“拆分”,其中,华东、重庆约90家门店被罗森接手,北京、天津、廊坊、成都4个城市的500家门店被新股东山海蓝图接手。
5月16日,成都全时宣布成都山海蓝图的106家门店全部加盟见福便利店,成都全时有了“新归宿”。此前,全时发布的公告称:整合之后将会积极引入战略合作。这也引发了人们的猜测,京津冀的全时是否也会被见福接手?还是面临再次被“拆分”的命运?
几天前,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洪涛在文章中说,接到了山海蓝图负责人的电话,该负责人表示:“目前,政府有关部门已经介入,现场办公,积极协助解决一些之前的遗留问题,帮助企业创造一个更好的恢复和经营环境。”在王洪涛看来,“这或许是一个转机,至少会是一个对各方都利好的消息。”
为何再次按下“暂停键”
“因为疫情影响严重,我们被迫进行战略性调整。”在其发布的公告中,全时将闭店的原因归结于新冠肺炎疫情。疫情期间,便利店整体运营情况如何?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疫情期间,一些便利店实现了较快增长,也有一些便利店销售额下滑明显。一季度,便利店行业平均水平同比下降10%-15%。
疫情影响只是其中的一方面,便利店本身是高成本低利润的运作模式。2019年5月,毕马威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共同发布的《2019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门店运营成本仍然保持高位。其中,房租成本占到34%,职工薪酬占到60%,不同的店铺有一些差异。25%的便利店净利润率为负数,其中,37%的便利店净利润率在0-2%之间。
相较于本土传统的便利店,全时便利店被认为是采取了“重资产模式”,早前,全时的掌舵人张云根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所谓的重资产运营,包括投入千万资金研发零售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中央厨房,在具体的门店内增加现场烹饪设备和多人用餐区等。而单个门店的投资规模超过150万元。
北京丰台一家全时加盟店负责人表示,开一个100平方米左右的店基本投资在200万元左右,其中,房租占大头,约为60万元/年,还是在店铺位置相对较偏的情况下;需要雇两名员工,单个员工月工资在4000元左右。疫情期间,由于客源少,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仍要为了有需求的人维持着。“随着一切稳定了,希望有新起色。”
高成本之下,全时快速扩张的背后是便利店行业的两难选择:不扩张很难实现规模化盈利,扩张要面临居高不下的成本支出。2015年,全时曾提出“年内千店,5年万店”的计划;2017年,还提出“百城百万”计划,宣称要投资百亿元,5年覆盖100个城市,100万个终端。眼看“五年之约”将至,却突然停止了脚步。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相较于国外,国内便利店市场竞争激烈,同质化十分严重。在此背景下,便利店的优胜劣汰不可避免,这也是国内全时出现二次关停重新调整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便利店的主要成本是人力和房租,并非是重资产模式,便利店出现问题大部分是因为线下门店铺张过快,遇到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化,例如新冠疫情,资金链断裂所致”。
在一个商圈内,百米之内多店相争的现象并不鲜见,在个别区域店与店之间仅“一墙之隔”。在北京丰台区一小区,记者观察到,在300米之内就有3家便利店,分别为全时便利店(加盟店)、天猫小店和便利蜂。在人流相对固定的小区内,三家店该怎么“分食”?其中一家便利店的负责人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一家店能吃饱,两家店可以将就,三家店就饿死了”。
“疫”后将开启一段新未来
全时作为便利店的头部企业之一,突然闭店,一些人开始“唱衰”便利店行业。便利店行业前景几何?
从大环境来看,国内便利店行业发展态势良好。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便利店实现销售额2264亿元,行业增速达到19%,门店数量达到12.2万家。2019年,便利店数量约为13.5万家,较上一年增长10.3%,销售额约为2812亿元,较上一年增长了24.2%。
新门店不断崛起,便利店版图扩张之势未减。去年9月,好邻居宣布放宽加盟标准,加速吸引加盟商;去年9月,便利蜂宣布门店破千家,今年2月就宣布全国门店已超1500家,仍有门店在筹备中;4月中旬,罗森正式宣布进军河北,继北京、天津之后,加快京津冀一体化版图布局;截至3月末,罗森已在中国拥有2500家以上的门店;5月6日,总部位于东莞的便利店品牌美宜佳宣布,全国门店总数已超两万家。
除了增速较快,便利店的盈利能力也在改善。《2019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单店日均销售额为5299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净利润率为负数的便利店较去年下降了2%,净利润率在4%以上的便利店增加了3%,占到了便利店的五分之一。在王洪涛看来,便利店行业仍旧是值得投资的。
值得关注的是,关于促进便利店发展的政策正在“加码”。5月12日,北京市发改委就《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支持便民商业设施项目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对外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披露,包括便利店(超市)等在内的5类新建或在建便民商业项目均可申请资金支持,有望获得总投资30%甚至是50%的支持。
此外,在疫情冲击下,便利店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显现出来,比如,运营能力和供应链效率仍待加强。王洪涛表示,便利店运营是一个“苦”行业,疫情带给了行业销售上的打击,也助推了便利店在现金流管控能力、应急能力、供应链能力、数字化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升级和迭代。“疫情过后,不是重新回到以前,而是开启一段新的未来”。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赵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