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强基计划”36所高校公布的招生简章里都提到了体育测试环节——考生必须参加体育测试,体育测试成绩将作为考生录取的重要依据。由于“强基计划”试点名单上的36所高校均为国内知名大学,对于国内其他高校具有较强的引领、示范作用,这36所高校全部都在“强基计划”的招生过程中突出了体育的地位,引来了众多关注。业内专家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强基计划”36所高校齐测体育,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放大”了考生综合素质评价这一高考改革方向(体育是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就体育本身来说,则具有以点带面,带动更多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
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是教育部开展的一项高考招生改革工作。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在内的国内36所知名高校从今年开始进行“强基计划”的试点招生。据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对这36所高校截至目前已经发布的招生办法的梳理,其中,23所高校在“强基计划”招生时表示,体育具有一票否决权,即无论考生的高考成绩和学校考核(笔试、面试)成绩有多高,如果考生无故缺席体育测试或体育测试不合格,均直接失去录取资格。另有10所高校对体育测试成绩较高者优先录取,3所高校将考生的体育测试成绩作为录取参考依据。
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强基计划”的招生数量并不多,每所学校的招生人数都在100至200人之间,全部36所高校的招生总人数也只有几千人,相比起全部考生来说只是极小的比例。但“强基计划”强调体育的重要性,将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告诉全国的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做文弱书生”。
不过,面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现状,“强基计划”36所高校将在体育测试时使用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版)相比30多年前已经大幅降低要求。比如高三男生1000米的及格成绩,现在是4分35秒,而在1985年是3分54秒,降低了41秒;高三女生800米的及格成绩,现在是4分36秒,1985年是3分48秒,降低了48秒。并且,在“强基计划”的36所高校里,只有武汉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两所高校明确表示,体育测试内容包括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长跑。
王宗平表示,大多数高校不敢测较为艰苦的长跑项目,可能因为对高三学生的身体素质没有信心。
此前,清华大学在2011年自主招生考试中增加了体育测试环节,之后有多所高校跟进了这一做法,但到了2018年,90所进行自主招生考试的高校中仅有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两所学校仍在坚持招生过程中的体育测试。直到2019年,教育部发文要求进行自主招生考试的高校必须测体育,这一年,90所自主招生考试的高校才全部对考生进行了体育测试。
此次“强基计划”的36所高校齐测体育,并且其中大多数高校赋予了体育一票否决权,这是否意味着体育最终会成为高考的选择?
首都体育学院校长钟秉枢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强基计划”36所高校对体育的重视,代表着高考改革的一个方向: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而在这个综合素质评价里,体育是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包括劳动、艺术等内容。
钟秉枢表示,高考的改革方向并不是什么科目弱,就考什么。钟秉枢认为,并不是所有的科目都适合考试。从体育来说,现在高中的体育教学改革已经呈现出项目多样化和单项习练的趋势,也就是让学生在高中三年可以把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作为上体育课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会一个运动项目、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但是体育考试是以某几项体育测试为主要形式,如果体育考试进入高考,会让高中体育教学又走回过去单一化的老路,并不利于学生真正爱上一项体育运动和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
钟秉枢表示,“强基计划”的36所高校齐测体育传递出的一个最重要信息可能是,今后越来越多的高校会重视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而这个评价体系里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体育。
当然,面对“高考指挥棒”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逐步取代“一考定终身”,注定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王宗平表示,“强基计划”的36所高校齐测体育将发挥引领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以及促进学校、家长更加重视体育,但这一政策切莫流于形式。
本报北京5月18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慈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