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05月22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苏州吴中区光福镇:奋力当好高质量发展“优等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5月22日   05 版)

    提起苏州吴中区光福镇,人们脑海里往往会浮现出一派山明水秀的怡人风光和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这片地处太湖之滨的秀美古镇,为生态环境敏感地区高质量发展作出有益探索,如今正是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代表。

    近年来,光福镇积极响应“再创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确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工作理念,紧扣“湖光山色·洞天福地”目标定位,按照“生态立镇、产业兴镇、文旅强镇”的发展思路,坚持抓关键、补短板、强弱项,加快“东片科技、中片工艺、西片生态”三大片区建设,在好风景的地方培育了新动能、打造了新业态、发展了新经济,奋力当好高质量发展的“优等生”。

    科技引领,抢夺高质量发展“先手棋”

    在光福的人文山水间,科技产业的力量正在迅速崛起——以东片太湖科技产业园为主的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聚集区,正集聚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成为了全镇乃至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经济发展引擎,为光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在此次疫情大考中,光福企业苏州市吴中喷丝板有限公司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2020年一季度工业产值同比增加12.83%,当前订单已排至8月份,产值过千万。

    吴中喷丝板是一家国内领先的喷丝板制造企业,具有6000多万孔的年生产能力,为世界著名的设备制造商配套。公司先后引进美国、英国、瑞士、日本等先进加工设备及尖端技术,还承担多项国家技术攻关项目及纺织部重大科技项目等,具有强大的新产品开发能力。为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吴中喷丝板正在加紧建设用于生产和研发的二期标准厂房,建成后预计产值达3000万元。

    疫情期间,在光福镇,表现亮眼的还有另一家企业——苏州华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多次承接并高质量完成负压隔离病房建设,为医院疫情防控提供了“硬核”服务。这家成立于2000年的公司,目前在册员工数仅120余人,承接的建设项目多次获鲁班奖及国家优质工程奖,一跃成为医疗科技行业“领头羊”。

    如今,科技企业已成为推动光福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很多民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逐渐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也让越来越多的重磅企业相中这块“福地”,选择在这里落户,并在这里茁壮成长。目前,光福镇共有22家规上企业,3家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11家认定为新兴产业。

    科技和新兴产业加快自我革新,不断以科技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背后,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扶上马”“送一程”——

    大力实施腾笼换鸟战略。针对土地指标日益趋紧的态势,对全镇一批土地利用率低、社会贡献低、纳税低的“三低企业”实施“退二进三”“退二优三”计划;将腾出的土地用于高新企业、优质企业、上市及后备上市企业的发展,实现土地资源的二次利用;不断完善工业南区、北区基础配套,加强扶持服务,大力培育优质企业新三板上市,推动现有企业提档升级,提高亩均收益;坚持源头治理,强化日常管控,设立企业环境准入机制,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依托科技研发大楼、凤凰谷、太湖智创园等载体,主动接受高新区科技城产业辐射,积极跟进高新区溢出的部分优质项目资源,实现无缝对接、一体化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光福镇处于生态红线区域的保护面积就近50平方公里,土地资源的紧缺和生态红线的约束,产业发展受到诸多限制,要破解发展难题,必须向科技创新要效益,聚心聚力,创新发展,着力培育区域发展的新动力。

    “工艺”立镇,擦亮“中国工艺雕刻之乡”金招牌

    五一期间,苏州七里山塘,华灯初上,灯笼高挂,小桥流水,来自光福的小伙子史志晔带领一批手工艺者投身“夜经济”浪潮,他的身份是苏州吴中区青年手艺人协会会长。

    团队将红木雕刻手艺结合现代潮流审美,融入文创产品的底蕴格调,创作了一批如梳妆盒、创意筷子和保健锤等备受年轻人欢迎的文创产品,吸引了南来北往的游客成群结队地欣赏、品味着光福红木雕刻的魅力,销售额可观。

    红木雕刻不足以代表光福。“天下工艺看苏州,苏作精华在吴中”,吴中的苏作精华,一半以上则都在光福。作为“苏作”“苏工”的重要发源地之一,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独特深厚的人文积淀,孕育了光福缤纷多样的民间传统工艺,其玉雕、核雕、木雕、佛雕等工艺门类齐全,从业人员多、技艺水平高。全镇从事四大工艺雕刻就有约7000人,有“百工之乡”之称。光福玉雕、红木雕刻、佛雕和苏州明式家具制作技艺都已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光福核雕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充分发挥四大雕刻工艺集聚的优势,让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融合,光福镇坚持以“工匠精神”精雕细琢,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在秀美山水间打造了一张环太湖地区名副其实、独具气质的文化核心名片,也走出了一条做优、做大、做强工艺文化产业之路。

    产业要兴旺,人才是根本。光福注重整合资源、联动发力,引导现有的工艺大师技艺、文化“双修”,进一步提升素养。

    目前,全镇拥有省工艺美术大师、名人12人,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12人,区工艺美术人才近百人;获评国家、省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各1人。2018年5月,光福镇匠心从艺40年的木雕大师钟锦德获评吴中区首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19年,光福玉雕大师马洪伟作品《双羊尊》被大英博物馆永久收藏,这也是他第二件被大英博物馆永久收藏的作品。

    在镇政府的推动下,光福还不断加大投入,为工艺雕刻搭建平台。刚刚完成竣工备案的东崦湖商贸中心项目设有工艺文化馆,目标打造光福镇特色工艺新平台,推动光福镇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当地工艺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近年来,光福还加大走出去力度,借助电商平台,做靓特色品牌,做大产业规模,真正实现以生意养创意、以创意促生意,筑牢产业发展根基。“政府部门的顶层设计,谋定后动,让全镇工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走上健康发展的跑道,也让匠人们见到了发展的曙光。”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陆小琴说。

    “生态”筑底,奏响农文旅融合发展最强音

    光福是一片令人心生向往的人间福地。翻开光福镇地图,一幅清秀的山水画卷在太湖之滨徐徐展开。这个陆地面积62平方公里的小镇,山林面积约24平方公里,太湖水域面积约160平方公里,湖岸线约32公里。优质的自然生态环境,是这座太湖小镇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

    整合农业文化旅游资源要素,推动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一体发展。近年来,光福从全镇层面精巧布局,谋划一盘“大棋”。按照“上山入水”“一山一品”的发展思路,以香雪海景区为核心,冲山半岛文旅项目为引领,“吾山居”“米山米舍”等精品民宿运营为契机,串联起环太湖生态文旅产业,着力彰显太湖渔文化和花木之乡特色,在秀山丽水奏响了农文旅“融合曲”。

    作为“花木之乡”,光福几乎“村村有基地,户户种花木”。全盛时期,全镇种植面积约2万余亩,花木品种数百个之多,尤以桂花、梅花、樱花闻名。

    近几年,随着工程景观建设的速度放缓,沿海苗木市场逐渐饱和,但光福坚定立足传统优势品种,发展提升特色品种,针对光福梅花、瓜子黄杨等优质品种,培育造型树、盆景、盆栽、庭院树,不断创新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

    早在2000年,光福镇苗木协会的顾法根在香雪村引进樱花,在潭山山坡上种下了第一批樱花苗,20年的培育栽种,如今潭山樱花已成为林海,每年3月20日到月底,前来光福镇赏樱花的游人络绎不绝,他的樱花林变成了“网红品牌”。

    经过数十年的悉心经营,该村的花卉苗木市场也成为花卉苗木、优质景观苗木和工程绿化苗木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的大型花卉苗木经营集散中心。“光福的花木种植基于历史较长,保存着较多的品种资源和栽培技术力量,也具备较为完善的营销路径。”光福镇园林绿化工程师徐建明说。

    在光福,还孕育了近2000年渔耕文化的中国内陆淡水港——渔港村码头。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发扬渔耕文化,从2017年起,太湖渔港村提出了“太湖永续”的概念,倡导渔民做到四个不捕,即不用电捕鱼、不用药捕虾、不捕子孙鱼、不在禁捕期捕鱼。该村还计划成立专业合作社,团结带领渔民、渔贩、水产品加工商等多方入社,抱团合作。

    除了渔港村,光福冲山村也有不少渔民抓住“全域旅游”的契机,配合镇村两级开展文旅创建,在家里办起民宿。村里走出去的年轻人逐渐回流,昔日的“空心村”正在恢复青春活力。

    当前,冲山村漫山岛的文旅项目也进行得如火如荼,截至今年1月,冲山文旅项目(一期)工程实际完成投资额约1600万元。漫山岛是太湖第三大岛,坚守漫山岛的原汁原味,充分依托岛内独特的优质资源,下真功夫打造精品、亮点工程,积极引育特色产业,目前完成总长600多米的漫山岛泄洪渠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引流补水、疏浚清淤、生态植栽等一系列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措施,原本淤积腐臭的河道变得清澈见底,生机盎然。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可以预见的是,在光福,这片绝佳生态中的农文旅融合的大合唱将越唱越有味道,越唱越有生机。

    (数据来源:苏州吴中光福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5月22日 05 版

青年之声直通全国两会
第一个出现的是医生
默哀,饱含深意的一分钟
图片新闻
苏州吴中区光福镇:奋力当好高质量发展“优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