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05月23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吴志明委员:中小学生负担校内校外齐增长

108名委员联名提案为中小学生减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5月23日   07 版)

    今天,“108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为中小学生减负”成为热门话题。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福建省委会主委吴志明领衔,崔玉英、邢善萍、雷春美、陈义兴、湛如、曹晖等108名全国政协委员共同联名,提交了《关于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的提案》。为此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了部分联名委员,吴志明委员对中小学减负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

    校内减校外增?

    不,校内的负担也在增加

    “多年来,虽然政府和各地教育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推进教育减负,但实际上孩子们的负担还是‘愈减愈重’。”吴志明说。

    应该说,近些年,中小学减负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中的热点和难点,尤其是近20年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几乎年年都要推出减负举措。

    但是,为什么中小学生的负担并没有真正减轻呢?

    坊间有这样的观点:中小学生的校内负担在减少,但是校外负担在加重。

    “其实,校内减负仅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上,学生的校内负担是有增无减的。”吴志明说。

    吴志明曾经做过大量的研究,他以在南方某市的调研为例,该市2009年中小学生义务教育阶段使用的教材总数有212种,到了2019年增加到了253种,共增加41种,增幅达16.54%;教材的总页码数由2009年的10685页增加至11932页,共增加了1247页,增幅达11.67%,部分学科知识点前移,学习难度增加。据统计,我国中小学生每天平均写作业3小时以上,是全球均数的两倍。吴志明又进行了横向的对比,我国中学生每周大概有33节课,国外为23节课;我国中小学生寒暑假一共两个半月,而国外中小学生有四个半月的假期……

    于是,很多中国学生便有了“做不完的作业”,这些作业中不仅有大量的重复练习,还有一些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题目,“比如注水试题,现实中怎么会给水池一边注水一边放水,这多浪费水呀!”吴志明说,“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一位民建会员还在上小学的女儿要完成的学校作业多达101页,一家人的假期是在‘写作业’和‘陪写作业’中度过的。”

    这只是校内的负担。中小学生的校外负担则更重。

    全国两会期间,中国政府网上有一个“我向总理说句话”的栏目,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发现,很多网友的留言与教育相关,一位名为“微笑天使”的网民写道:“初高中学生补课现象太泛滥,尤其是高中,很多学生都要在校外补课。我所在的还是一个小城市,数学、语文、英语等科目,一节补课费就要150元,其他学科,如生物、地理、政治等,也要100元一节。有的学生每年的补课费要达到5万元。”

    新华社曾经报道了中国教育学会所做的《中国辅导教育行业及辅导机构教师现状调查报告》,结果显示,2016年我国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超过1.37亿人次。几天前,教育部刚发布了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为2.82亿人,其中,义务教育在校生为1.54亿人。

    虽然无法对这几个数字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但是全国很多孩子每天出了学校门就会迈进了培训机构的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减负政策为何难落地?

    唯升学依然是顽疾

    给中小学生减负的政策为什么很难落地呢?

    “现行的基础教育评价体系仍存在‘唯分数、唯排名、唯升学、唯文凭’的痼疾,”吴志明说,他在这些年的调研中发现,学校要接受大大小小的测评,而这些测评的抓手其实就是学生的成绩、升学率、学校的排名等。

    虽然很多地方教育管理部门一再强调不以升学率来评价学校,但实际上,“旧有的应试规划把政府、教育部门出台的政策都抵消了,很多地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吴志明说,特别是在一些升学压力比较大的地方,依然存在着对学校考评指标单一,学校以考试成绩为指挥棒,为应对各种测评排名片面追求高分数、名校录取率和升学率等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校虽然课表上写着体育课,但是体育老师时常“被生病”,体育课经常要让位给“主课”。

    “于是,形成了恶性循环,学生体能素质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效率低、成绩上不去,又因为成绩上不去,再给学生报更多的辅导班、购买更多的教辅材料,以至于学生的身体素质继续下降……”吴志明说。

    有没有“牛鼻子”可抓?

    把体育列入中高考科目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成了无解之题吗?

    “还是有一个‘牛鼻子’可抓的。”吴志明说。

    吴志明所说的“牛鼻子”,就是把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并给予语文、数学等主科一样的考分权重。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校、家长、学生的内生动力,抓住牛鼻子,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吴志明说。

    其实,这几年各地也进行了不少相关的尝试,去年底,云南省发布新的中考改革政策,将体育与语文、数学、英语并列为100分。不少体育老师说,学校家长重视了,孩子动起来了,老师们也就不用“被生病”了。

    也有人对类似的做法提出了异议,觉得这其实也是一种“应试思想”。不过,当应试观念依然有很大市场,考试仍然有着“指挥棒”作用的今天,这也不失为一种迂回的办法,正如一位教育管理者所说的那样:无论用什么方法,让孩子动起来是第一位的。

    “当我们到处能见到家长带着孩子去锻炼而不是去上课外班的时候,本该属于孩子的阳光、天性、健康才能回到孩子身上,孩子才有更充裕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吴志明说,这其实是一种良性循环,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才会对体育场地设施有更合理的经费分配,也会吸引更多的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们呼吁的也正是国家希望的,在4月27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提出了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报北京5月22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5月23日 07 版

苏州漕湖打造人居环境“高颜值”
胡卫委员:增设火车青年票
陈宗委员:筹建抗击疫情纪念馆
黄细花代表:将节日置于假期中间
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可持续发展
108名委员联名提案为中小学生减负
罗强代表:利于就业,“马路经济”何乐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