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都明确提出,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依然将“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作为做好全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方针。
----------------------------
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经济总量在2010年跃居世界第二位,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
但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过去支撑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劳动力资源、环境资源和资本投入的边际效益逐步递减,继续依靠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粗放式投入来驱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2008年,一场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更导致世界经济衰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调整。受国内外共同因素的作用,我国经济增速从2010年开始出现逐级放缓的态势,进入L形下行通道。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明显的“三期叠加”,即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换挡期”,我国经济结构面临着新技术革命催动下的新旧动能转化的“阵痛期”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后宏观政策强劲刺激的“消化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相当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随后,党中央提出,要破解发展矛盾,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党中央认为,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既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主要表现为“三大失衡”,即实体经济结构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因此,工作着力点就要从结构入手,经济政策的重心要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要通过推进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更好地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疫情时期更要推进供给侧创新
今年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影响了正常生产生活节奏,产业链供应链严重受阻,需求侧、供给侧均受破坏。
为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影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应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实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抓紧复工复产复商,畅通经济社会循环。经过今年第一季度的顽强奋战,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社会运行逐步回到正常轨道。
疫情作为外生变量,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内在运行轨迹和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也没有改变我国经济结构长期存在的供需不匹配问题。而且,疫情的发生还将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项更加充分的补齐和强化。比如,加强我国在重点卫生防疫物资上的储备,提升公共卫生供给能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等。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受疫情影响,消费需求受到短暂压抑,待疫情缓解后,随着实施积极扩大有效需求政策,消费会得到较快回补和强力释放,最重要的还是要适应后疫情时代的市场环境变化,通过创造新的供给催生新的需求。我们看到,疫情暴发以来,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呈爆发式增长,“非接触经济”异军突起,数字经济以更加迅猛的发展势头开始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5G网络、大数据为代表的 “新基建”得到国家快速布局和大力投入。这一切恰恰顺应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一场外部危机的颠覆式冲击,也成为我国促进供给侧创新的巨大动力。这是挑战,更是机遇。
把握新挑战下结构性改革重点
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高瞻远瞩、统筹谋划,强调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冲击的国际国内新的背景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和内涵。我们必须顺应时势,抓住机遇,主动为危为机,变被动为主动,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取得新的成效。
一是要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新形势,从供给侧入手尽快补足供需缺口。当前要着力以“六保”促“六稳”,将保企业稳定生产放在第一位。继续围绕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重大投资项目,打通堵点、连接断点,加强要素保障,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复工达产;加快推动各类商场、市场和生活服务业恢复到正常水平,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
二是要在平衡好供需两端的基础上,更大力度地推进供给创新。要利用大力发展“新基建”的历史机遇,加快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还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三是要不失时机加快全面深化改革,从体制机制上破除供给侧改革的制度障碍。要落实好《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还要加快补齐和强化公共卫生和社会环境治理等领域的短板和弱项,切实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
祁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