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05月2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科学咖啡馆

两会报道科技进化史:从活字印刷到3D版AI主播

张茜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5月26日   12 版)

    大数据、5G全息访谈、3D版AI合成主播等等,这次全国两会又“出圈”了——从参政议政圈延伸到了科技展览圈。你有没有发现,其实两会报道场景本身就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科技展览。不信?咱们复盘一遍。

    今年,人工智能驱动的3D版AI合成主播“走”进了观众的视线,是的,这个“走”字有玄机。有人会问,之前就出现过AI主播,这次有何不同?

    新主播“进化”程度更高。相比于之前坐着或站着面对镜头播报的AI主播,今年这位人工智能驱动的3D版AI主播不仅能走动起来,甚至连头发丝和毛孔都能经受镜头的考验,更接近于大家对于一个“大活人”的想象。

    除了升级版AI主播,5G全息访谈技术也引发了强烈关注,尽管目前全息影像看起来与真人还有差别,但疫情之下能够“异地同框”,足以让被采访对象和观众感到“很神奇”,如果这次没看过瘾,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找全息影像的娱乐版应用——水幕电影。当然,在前述两项爆款“黑科技”之外,一些“黑科技前浪”在本次两会也没有缺席,比如大数据分析、5G直播,等等。

    还记得吗?在新闻媒体获得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精心加持之前,2017年那位身上架着十几块直播屏幕的“钢铁侠”记者也曾让人眼前一亮,此外,近几年不少戴着VR眼镜采访的记者也都成了新闻。移动网络、软件、硬件设备等的发展把大家带进了移动直播时代,电商 “直播带货”,媒体则是“直播带会”,参政议政的影像信息便通过记者们手中大小不一的屏幕实时传递到了受众的智能手机上。

    但如果随着“两会报道科技展”走回2010年,这些还不可想象。一名10年前参与两会报道的记者说:“那时候刚有智能手机,可以录音。大家都有笔记本电脑,但一般不用电脑采访。”彼时,手机像素尚不能满足报道需求,手持DV摄像机算得上是时髦的装备。到2012年,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录音笔、单反相机是两会报道装备“四大件”,不过信息流动的速度与现在相比还算不上快。

    如果说2010年两会报道科技含量不高,2000年前后跑会的记者们大概不能认同。一位资深编辑说:“最典型的是录音设备的变迁,我最初用磁带录音机采访,像字典那么宽,很厚。电台用的录音机更大,像砖头。”对于这批记者来说,距离2010年用智能手机录音,中间还隔着数码录音笔的发展。

    两会上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越来越多小巧便携的数码录音笔呢?《中国青年报》老报人谢湘回忆,报社第一次为记者部记者集中添置录音笔应该是进入21世纪以后,“刚问世的录音笔价格很贵,将近2000元一个”。20世纪90年代初,便携式电脑在两会上是比较新鲜的高科技产物。“不过那种电脑要比现在笔记本电脑大得多、重得多,而且是通过电话线传稿,如果信号不好,时断时续,一篇稿件得传好几遍才能成功。”即便这样,依然要感谢大块头的便携式电脑和缓慢的网速,它们将两会报道从“写字”带入了“打字”的新纪元。

    手写报道的程序00后能猜到吗?回到20世纪80年代,谢湘提到一些很原始甚至陌生的名词。“那时记者去两会就是带纸笔,还不是自动圆珠笔,是一种十分简易的竹竿圆珠笔。因为没有计算机写稿、传稿,采访完,只能靠记者回办公室一个字一个字地写稿,经领导现场审核完毕再送到印刷车间,排字工按活字印刷的传统方法把字一个个拣出来排版。排版印刷后,还要安排专人在凌晨把当日报纸的纸型(一种印刷模具——记者注)送到首都机场,让飞机把纸型带到各地的代印点印刷。那时候,报纸到达读者手中常常很慢,速度完全没办法和现在相比。”

    沿着“两会报道科技展”的时间长廊回溯到改革开放初期,不难发现,时代烙印不仅体现在了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里,还体现在媒体报道的形式中、记者使用的设备上。录音技术、影像技术、印刷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各领域科技的发展,生动地演绎着科技的进化史。

张茜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5月26日 12 版

一个挑战学术权威“指路牌”的样本
代表委员详解中国首次火星探测
两会报道科技进化史:从活字印刷到3D版AI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