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多位代表委员关注到“饭圈文化”存在的一些乱象,呼吁理性追星。
全国人大代表宋文新在发言中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明星经纪公司的监管力度,对“饭圈文化”进行严厉整顿,对经纪公司和网络群体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给予打击,持续整顿娱乐圈的风气。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航局副局长李健也在受访时表示,近年来机场出现了粉丝接送机、机场代拍等现象,过多的粉丝可能会影响机场的正常服务和秩序。
不理性的追星行为和“饭圈”乱象,在多个“线下”场合和“线上”空间产生。“线下”的不当追星行为包括:一些粉丝模糊了与明星距离的界限,误以为明星隐私也可以纳入日常应援(指粉丝为偶像加油助威)活动,从“黄牛”等不法渠道购买明星的手机号、航班、酒店等隐私信息;大批粉丝在机场航站楼聚集,甚至出现“机闹”,增加公共场合的运营管理难度和成本。
而“线上”发生的不理智追星行为,则包括在社交平台上一言不合就掀起一轮轮“饭圈斗争”,抱团刷“黑词条”辱骂其他艺人及其粉丝,为了给自家偶像应援,“要求”其他粉丝也必须卖力“氪金”(指粉丝为了偶像的代言、周边商品等花钱)。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表示,“偶像崇拜”从来都有,演艺明星具有独特的能力和魅力,追星也并非这些年才有的新事物,只不过随着娱乐业的发展,追星行为更加普遍。
“几十年前就发生过粉丝给明星写几百封信打扰其生活的例子,如今大家觉得不合理的追星现象越来越多,主要是因为媒体更多报道,以及过去的个体随机行为,现在更系统化了——形成‘饭圈’。”张颐武说。
张颐武指出,关于追星,有两个新变化值得注意,“一是粉丝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金钱,所谓的‘应援’支持;二是组织性加强了,这个圈里有很多群体,分工合作,体系化、专业化,还出现了以此牟利的中介组织”。
在张颐武看来,青少年追星有一定积极意义,“年轻人将认同和学习的对象投射到演艺界人士身上。总体上说,一些明星相对正面,青少年能从他们身上获得成长的能量”,但一定要避免出现一些负面现象。
担任某位艺人粉丝后援会副会长的22岁女生小花,认为当下“饭圈”之所以弥漫着“冲动情绪”,和一些粉丝过分在意 “比较”和“竞争”的心理息息相关。“有些粉丝会互相比较和研究自家偶像和其他偶像相比到底谁人气更高,谁更有能力‘氪金’,以及纠结谁家艺人在大众面前的曝光资源更好……他们从各个角度去对比各项‘数据’,并没有证据地揣摩一些‘表象’所指向的‘真相’”。
有10年追星经历的28岁外企职员苏新,认为现在“饭圈”经常给人造成“从早吵到晚”“乌烟瘴气”观感的原因之一是——“话语权容易被一些声量大、冲动行事的低龄粉丝占据”。“那些更年长一些、有社会经验的理性粉丝,其实更应该站出来以身作则,去维护一个正能量的环境,引导风气,不要让饭圈里只存在一种声音”。
年轻一代追星,张颐武认为必须遵守三条“规则”:一是不能因为追星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二是不能对其他群体造成伤害,比如“饭圈”争斗,有时上升到人身攻击,甚至触犯法律;三是不能造成违反公序良俗的事端。
苏新认为,艺人所在的娱乐公司,以及平时艺人活跃度高的社交平台,都应该肩负起正确引导粉丝、助力营造健康“饭圈”环境的责任,让粉丝明白追星的“边界”。比如公司方面,可以经常举办一些安排有序、积极向上的粉丝见面活动,艺人本人、公司能和支持者面对面交流,有效传递出希望大家理性追星的声音;社交平台的运营者,则应当自行承担净化“饭圈”风气的责任,多多关注和管理粉丝在网络空间的发言,另外“避免一些想从‘饭圈混战’中谋利的人浑水摸鱼”。
关于如何引导青少年群体合理追星,张颐武认为,未成年人的家长具有重要责任,同时,学校、青少年组织、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应起到作用,而饭圈中介和明星本身,更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去引导粉丝,把握好追星的界限。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苏新、小花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 蒋肖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