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就业季撞上疫情期,874万高校毕业生如何成功拿到一份offer?
全国两会期间,在中国青年报《两会青年说》节目录制现场,全国政协委员、高校教师、企业代表与高校学生“云端”连线,为疫情下的毕业生“支招”。
近日,中国就业研究所和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20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本季度大学生招聘需求人数减少了16.77%,但求职申请人数增加69.82%,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需两端均受到一定影响,第一季度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节目现场,北京大学在读博士生董兆祺讲了一个朋友的求职故事,这名同学在秋季招聘会上拿到一份offer,但并不是自己心仪的公司,原本计划今年春招再试试的他,受到疫情影响,选择了“先稳定就业再择业”。
智联招聘校园及国际业务事业部高级总监齐放在工作中发现,毕业生更青睐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等综合通用类的岗位,对大部分企业所需的销售类工作却不“感冒”,“需要人的岗位你不愿意去,你想去的岗位又没有招聘需求”。
齐放在网站后台看到,“金三银四”的黄金招聘期过去后,还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开始“盲目海投”,甚至一个人投了200多份简历。齐放坦言,没有针对性地投递简历,并不会提高求职成功率。
对当前的就业形势,阿里巴巴集团公共事务部副总裁邢悦认为,大学生应该把眼光拓展到更多新兴领域,“传统的岗位减少了,而新兴的数字化岗位仍然大有可为。”
日前,人社部发布的《关于对拟发布新职业信息进行公示的公告》中新增10种就业岗位,网络直播博主成为被行政部门正式认可的“直播销售员”。邢悦通过现场视频连线对大学生说,疫情期间,“宅经济”迅速引爆,网络主播、在线教育等新兴职业崛起,“这些岗位都为他们的就业提供了新机遇”。
数字化发展按下加速键,新基建成为热门话题,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新机会。邢悦说,随着国家对云计算、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技术的融合与创新提出更多期待,企业在发展中会需要越来越多的数字化人才。
面对今年就业市场的新变化,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解廷民建议,学生理性挑选与所学专业相匹配的工作岗位,根据现在应聘的新形势,提升网络应试技巧。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在云连线中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
“今年874万大学毕业生中,差不多有一半是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许玲认为,非技术类岗位招聘,应该给职业教育的学生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
许玲建议,要有计划扩充乡村教师队伍,吸引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解决困扰多年的乡村教师不足问题。与此同时,自上而下做好督查,全面清理各部门各行业存在的对就业不合理的限制性政策,列出责任清单,限时由责任部门牵头消除。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温维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