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05月28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朱定真委员:破除数据壁垒还是“老大难”问题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5月28日   06 版)

    “灾害预报对了,预警也及时发出了,但由于无法完全摸清服务对象,‘广播式’告知并没有将防灾减灾效益最大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朱定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以防灾减灾为例,指出破除数据壁垒、加强信息基础设施资源池的必要性。

    在他看来,我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上数据量最大、数据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距离“数据强国”还有一定差距。其中一个重要体现,就在于我国社会数据的安全共享和使用到目前为止还是个“老大难”问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技术和数据市场,激活各类要素潜能。”朱定真就此呼吁,相关部门和行业要加快研究推动通用性、可实操性和可控性的数据安全融合技术,为建设我国综合性信息基础设施资源池探索道路。

    他告诉记者,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社会机构和企业等收集了海量社会行为数据,例如物流、人群移动趋势、潜在灾害预警区域人群聚集状况、救灾物资储备数据等,一旦将这些数据用于公共服务领域,建设防灾减灾信息基础设施资源池,能大大增强精准行政管理能力。

    “单靠行政命令和法律体系,可能无法真正解决数据确权、隐私保护以及管理不善可能引起的数据外泄等问题。”朱定真说,特别是随着个人隐私保护政策日趋严格,社会化数据出现了“为了安全不共享”现象。

    在他看来,由于数据本身的特性,原始数据分享后使用不可控,极易产生泄露个人隐私等风险,数据提供者的经济收益也会受到影响。社会大数据在国家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要推进社会化数据合理有效使用,另一方面又要保障个人隐私数据安全和企业经济效益。

    “如果政策协调不能解决市场配置问题,是不是可以用技术解决?”朱定真告诉记者,现在已经有一些技术层面的解决方案,可以达到“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效果。也就是说,使用方可以不知道具体的原始数据,而可以将数据用于民生等公共服务领域,供需双方的心理屏障在技术平台上得以消除。

    事实上,当前已有不少国际和国内信息核心技术企业,正致力于研发“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数据安全融合技术。

    据朱定真介绍,我国也已取得一些技术原创的、自主的、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研发突破,为信息基础设施资源池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但在业务应用层面上,还普遍存在“低通用性、高成本”等问题。

    他就此建议,相关方面进一步论证“数据可用不可见”的可行性,协调社会化数据进入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资源池,实现防灾减灾救灾融合应用,推动我国大数据发展迈上新台阶;扶持与引导国内相关技术健康、快速发展,保持我国在数据安全融合技术领域的原创性、领先性,为我国自主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资源池提供技术支撑,并积极推动社会数据优先用于防灾减灾救灾领域,启动气象防灾减灾示范项目等。

    朱定真还建议,数据基础条件好的行业和城市,可以率先开展基于数据安全融合技术的资源池试点项目,让社会大数据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按用量和用途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有效保障数据本身不被泄露,最终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

    按照他的设想,未来智慧气象带来的将是“全方位全天时”的服务,这就需要气象预报预警与社会大数据融合,再借助人工智能、5G等技术进行智能处理、分发才能实现。“如果社会行为大数据能够为气象部门或者其他防灾减灾部门所用,就可以根据人员流动方向、习惯等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使防灾减灾效益倍增。”朱定真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5月28日 06 版

全国政协委员李迎新:疫情之下,青年农民工就业如何保障
唐海龙代表:建议调整高考语文英语分数权重
陈晏代表:建议全面实行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直接结算
黄爱龙委员:建议对研究生毕业生进行分级评价
高福委员呼吁改革疾控体系
朱定真委员:破除数据壁垒还是“老大难”问题
图片新闻
放大服务撬动效应,用“四全”换企业“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