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05月29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扶贫搬迁农民:“把脱贫当成底线兜住”,总理的话让我心里暖暖的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文凌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5月29日   06 版)

    “要多措并举,特别是采取措施,把脱贫当成底线兜住,有把握完成今年脱贫攻坚任务。”

    当李克强总理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陈富敏“感觉心里暖暖的”。她明白总理的意思,也感受到了总理的关怀。

    陈富敏住在云南省昭通市靖安新区康庄社区,今天,她是在新家里的电视上,看完总理记者会。

    过去,她住在云南昭通市大关县悦乐镇新寨村,生活得非常艰难,任凭夫妻俩再怎么努力,攒下的钱仍然不够盖一间遮风挡雨的房子。一到雨季,“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

    两个孩子上学每天要走3个多小时的泥泞山路。她从未去过孩子的学校,也未曾见过孩子的老师。

    今年2月,他们一家随整村搬迁到昭通靖安新区康庄社区,有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新房子,孩子安排到靖安新区第二小学上学。

    在新家,她第一次见到了孩子的老师。前天,学校领导和部分班主任,分别前往靖安新区,对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户学生的家庭进行家访。当陈富敏听见敲门声、看到老师时,激动得一时没说出话来。

    在昭通,人们为两会会场上传来的声音而深感振奋。“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是我们党对人民、对历史的郑重承诺。”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政协经济界委员时的这番话,在当地被人们口口相传。

    而在两会会场上,代表、委员们反复表达对这些搬迁户的牵挂。

    “全国脱贫看云南,云南脱贫看昭通。昭通市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全国人大代表、昭通市委副书记、市长郭大进说,作为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根本之策,易地搬迁扶贫模式是脱贫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昭通按照“能搬则搬、应搬尽搬、整村搬迁”原则,创新了“进城、入镇、进厂、上楼”安置模式,2018年以来,新建集中安置区23个,万人以上的安置区达9个,36.24万群众搬入新家园。所有的安置区都配套有幼儿园、学校、医院、车库、活动中心、商业区等设施。

    距离昭通市区不远、有高速公路相通的昭阳区靖安和鲁甸县卯家湾,是其中最大的两个安置区。一年多来,乌蒙群山怀抱的坝子里,215栋高楼拔地而起,今年以来,昭通彝良、大关、永善、盐津、镇雄等7个县(区)的17845户76894名群众分批次全部迁入,实现由村民变市民的历史性跨越。这也是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的跨县易地扶贫搬迁。

    “打好易地搬迁巩固战,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是我们工作的重点。”郭大进说,当前,全市上下正按照建设配套搬家、就业产业支撑、管理服务保障“三步走”思路,精准务实地做好就业产业的支撑保障,60万平方米扶贫车间、45万平方米商业配套设施即将全面投入运营,1.34万个蔬菜和食用菌大棚、7.8万亩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以及迁出地137.8万亩“三块地”的盘活利用正在加快推进。

    在全国两会召开之前,郭大进专门到一些安置区进行了调研,安置区的群众表示,希望把农村的三块地尽快盘活,特别是在退耕还林、养殖养畜上,能有一些优惠政策,提高收入;把农村公益岗位变为城市公益岗位,提高待遇;关心搬迁进城的老年人,特别是孤寡老人能得到相关机构的照顾。

    “群众反映的这些问题,是易地扶贫搬迁的新问题。昭通将把产业就业支撑作为重点,加快‘滇东北崛起’的步伐。”郭大进把这席话,带进了两会会场。

    本报昭通5月28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文凌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5月29日 06 版

国计连着民生
大学毕业生:“我们不容易,感谢政府看到了我们的不容易”
路边摊老板:操心生计,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新基建参与者:在三线城市站上“新风口”
扶贫搬迁农民:“把脱贫当成底线兜住”,总理的话让我心里暖暖的
青年创业者:减免政策给了我们力量和“喘息”的机会
上海外贸企业主:政策暖风对冲市场寒意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