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的江西九江青年姚策被查出患有肝癌,母亲许女士欲“割肝救子”,却发现当年医院工作失误“抱错了孩子”。两个家庭向医院索赔的问题一直处于僵局。许女士说,此前他们希望医院提供医疗资源为姚策治病或者承担姚策肝癌诊疗期间的医疗费、生活费,但是一直沟通无果,所以准备用法律维权。(红星新闻6月2日)
法律层面的问题惟有静待法律来解决。作为受害者,在沟通无果的情况下,用法律维权起诉涉事医院,最终的是非曲直、赔偿与否及具体金额,都会有明晰的答案。
可当下的问题不仅是错换人生,还有一个更迫切的难题,那就是姚策患有肝癌正在治疗。很多问题可以等待法律给出公正的审判,但姚策的病情与身体却等不起。他此次在上海做治疗的费用是爱心人士捐助的,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错换人生28年”事件的善后得靠法律,但又不能全交给法律。因为,这其中还涉及对受影响家庭的人文关怀与救济,特别是对肝癌患者姚策的及时救治,抛开这些是冰冷与残忍的。
在已经启动法律程序的情况下,相应的救济程序必须跟上。抱错孩子是因为医院工作失误,而这又进一步导致姚策出生时没有就乙肝疾病采取相应的阻断措施,进而造成其2岁时便检出“携带乙肝病毒”,这也是其年纪轻轻即罹患肝癌的重要诱因。尽管最终的责任划分仍有待法院判决,可出于自我纠错及人道主义,医院都应伸出援手。这不仅是责任意识的体现,也是医者仁心该有的担当。
倘若医院坚持“依法办事”,那也理应有相关部门和组织为其治病兜底,在法院判决出来前确保姚策得到积极治疗,不让他和家人为现阶段的治疗费用担忧。只有这样的善后,才能真正体现“善”,让两家人感受到公平正义与社会关爱。在做好特殊个案善后的同时,我们也应从制度层面出发,避免类似悲剧的再度发生。
在查清责任并确定相应赔偿金额的同时,很有必要倒查抱错孩子的漏洞出在哪儿,并通过补上短板和建章立制,降低差错发生概率。而在责任判定方面,也可以做出制度性的安排,让追责更容易,而不是非得通过漫长的诉讼程序。
夏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