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从施一公,27岁获“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奖”(由教科文组织和欧莱雅集团共同授予,以资助女博士或女博士后在生命科学领域所做的研究——记者注),西湖大学博士后白蕊最近火了。她致力于解锁基因表达的秘密,钻研RNA剪接机器——剪接体这一“结构生物学皇冠上的明珠”,研究成果数次登上世界顶级期刊,为遗传紊乱和癌症等疾病研究作出原创性贡献。
取得这些成果,她只用了5年。白蕊不认为自己是天才,她的科研之路并不平坦,能够摘得生物学研究上的明珠,源于她对梦想的热爱与执着。
2014年7月的一天下午,武汉大学本科生白蕊得知没能通过清华大学暑期夏令营的研究生选拔。没人想到,这个大三的小姑娘冲进时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的办公室,自荐申请在施一公实验室完成本科毕业设计。回想这段经历,白蕊至今被当时自己的“勇猛”吓了一跳:“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但当时施院长没有同意。”
白蕊不肯放弃,继续给施一公发邮件,“施老师回复说看推免的情况再定”。白蕊埋头学习,以武大生物学基地班专业排名第一的成绩拿下推免名额,以优良的表现通过清华大学直博生面试。她接着又给施一公发邮件。“发到第三封,施老师回复说,来实验室做实验吧。”白蕊拜师成功。
为什么非得“死皮赖脸”去施一公实验室?白蕊说,“施老师的格局非常大,他说,我们要做世界级难题,否则中国在基础研究领域的话语权会越来越少,清华的学生都不做,那谁来做?”
很快,白蕊在师姐万蕊雪的带领下触摸到“世界级难题”——剪接体的三维结构与RNA剪接的分子机理。
要揭示人类生老病死的规律和本质,得弄清楚基因的前世今生,而基因的旅程很神秘。人类两万多个基因经过一系列复杂过程,会打造出20万余种蛋白质,组成细胞和组织,执行生命活动。但令人疑惑的是,这一系列复杂的过程究竟遵从什么规则?两万多个不同的基因片段如何被取舍和重新拼接,从而打造出20万余种蛋白质?白蕊研究的正是关于“取与舍”的规则。
白蕊说,在诸如人类的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过程中,需要一个重要环节把“无效”的遗传信息去除,这个环节叫RNA剪接,过程的执行者是剪接体。如果剪接体没“取舍”对,就可能造成各类疾病。研究表明,35%的人类遗传紊乱和多种癌症均与RNA剪接的异常和突变有直接关系。
白蕊吃饭、走路、睡觉都在思考课题,每天在实验室工作20个小时,还要准备学期考试。正式进入实验室半年后,她和万蕊雪一起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重要成果,这项研究对于剪接体的组装与激活十分关键。她又与团队成员接连发表了数篇重要成果。
因为极度热爱科研,她“愿意吃别人吃不了的苦”。“施老师说我很执拗。”白蕊觉得这个评价很准确。她曾一度“很崩溃”,凭着这份“拗”劲儿,凭着“当九十九条道路都走不通时,你还在坚持”,白蕊完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复杂、最大也最难捕捉的剪接体状态——预催化剪接体前体的捕捉和分析工作。
“我们是世界上第一个捕捉和解析预催化剪接体前体的实验室,当时审稿人评价说,这是最重要的剪接体结构之一。”白蕊说。
在解决世界级难题的同时,白蕊用4年完成了硕博连读。2019年博士毕业后,她前往施一公任校长的西湖大学开展博士后工作。对于如何才能更具有科学家的“气魄”和“眼界”,白蕊觉得自己“还需要修炼好久”。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