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问到很多问题,其中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你为什么要到前线去,这个时候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是共产党员。”在浙江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生骨干)学院(以下简称浙大“青马”)举办的一次“青听战疫之声”特别主题团日活动上,随队支援武汉的医生陆明晰在“云”端分享了抗疫故事。
这是疫情背景下“云思政”的一个缩影,浙大“青马”将众志成城的抗疫行动作为鲜活教材,通过校院两级“云”端共建“青马”课堂,辐射覆盖本硕博的学生,化疫情危机为教育契机。
浙大“青马”成立于2008年,多年来通过理论学习、技能培训、调查研究、实践锻炼等多维形式,为学生植下理想信念的种子,成为浙江大学具体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体现。
在经典思想中感受真理伟力
在浙大“青马”,学员必读的书单有《共产党宣言》《资本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也有《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之江新语》《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等学“习”系列读本,更有《世界社会主义500年》《乡土中国》《创建系统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类书籍。
在以各学科专业教授为主体的浙大“青马”导师团的指导下,学员完完整整学原文,常态化开展书评分享会,并在层层递进、循环上升的学习过程中,将原本艰涩难懂的理论分解剖析,把各种“大道理”转化为易于接受的“小道理”。
不囿于象牙塔,带着思辨学。在对话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绿色浙江”、医患冲突、疫情防控的社会热点,到军队改革、两岸关系、“最多跑一次”等国家政情,再到朝韩局势、海权争端、中美贸易战等国际时事,浙大“青马”学员古今中外无所不辩、无所不论。
“正义的社会是如何形成的”“世界大变局与中国的对外战略选择”“文化自信与立德树人”……不同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浙大“青马论坛”专题学习活动邀请名师授课,立足青年最新关注,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在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的对比中,引导学员深刻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只有‘下得去’,本事才能‘上得来’”
从去年开始,浙大“青马”先后邀请了一批教育部长江学者、求是特聘教授等为“青马论坛”名师讲堂授课;同时邀请政府工作者、选调生等与学员们谈国情、聊发展,提高学员的理论素养、筑牢信仰之基。
浙江大学团委书记薄拯说,人才培养也讲求“术业有专攻”,着力于让精于讲理论的名师来给浙大“青马”的同学们讲道理,让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长们给同学们讲故事。
“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多年来,浙大“青马”一直鼓励学员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到机关挂职、走进社会实践、深入基层服务,江西、广西、贵州、四川等都留有浙大“青马”学员的身影。
这些年,浙大“青马”陆续遴选学员前往人社部、科技部、卫健委等中央国家机关开展暑期实习;利用浙江“三个地”政治优势和学校西迁的历史文化,先后组织学员前往南湖革命纪念馆、义乌小商品城、安吉余村,以及江西泰和、广西宜山、贵州遵义等地开展社会实践和主题调研活动。
对一些可深入挖掘、易于借鉴的主题,浙大“青马”学员还在实践基础上组织专题调研,形成如《“绿色浙江”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实践成果探究》《红色寻访在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中的研究与探索》《“最多跑一次”改革现状、成果与不足分析》等调研报告,为基层创新治理和高校思政建设等提供智库支撑。
“只有‘下得去’,本事才能‘上得来’,干事才能‘拿得起’。”疫情期间,第十二期学员温可威主动加入社区防疫测点临时党支部,协助社区开展出入人员检疫排查、数据统计、防疫物资搬运等,“虽然工作都很简单、很基础,但都是防疫抗疫的重要一环”。他说,此次抗疫志愿服务,让自己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自己对祖国基层治理建设和发展也充满了信心。
据悉,仅第十二期“青马”学员,在校期间的志愿服务就达1.5万小时,人均参与志愿服务超过200小时。
在榜样感召下担当时代使命
“作为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高度的理论自觉、鲜明的实践品格,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努力成为一名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青马”学院院长邬小撑这样阐释“青马”的培养目标。
“成风为先,化人为要”,浙大“青马”一直坚持引导更多的学生骨干重温初心、感悟初心、践行初心。
每年清明时节,祭扫浙大烈士墓是“青马”革命教育的必修环节。于子三、费巩、何友谅、陈敬森、邹子凯……一位位浙大办学史上爱国爱校的革命先烈,用生命树起“求是”人永远的丰碑,烈士精神也深深融入“青马”人的血脉,成为振奋精气神、集聚正能量的宝贵财富。
今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给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其中包括李兰娟、陈薇、叶培建、杨卫院士等7位浙大人,“青马”学员在第一时间就组织了线上学习。
迄今,浙大“青马”工程已培养校院两级学员4400余人。其中,校“青马”学院培养的学员中,15%的毕业学员奔赴西部基层、军工单位就业,30%选择到西部支教。
“响应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已成为浙大‘青马’学子崇高的理想和义不容辞的责任。”薄拯说。
余郑霁 岳思聪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董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