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06月29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把准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研究的正确方向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研究”课题开题论证会专家学者观点综述

王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6月29日   04 版)

    近日,2019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研究”课题开题论证会在中央团校举行。课题负责人、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执委会主任、中央团校党委书记倪邦文介绍了课题总规划,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李玉琦、胡献忠,中央团校吴庆等三位子课题负责人介绍了前期准备情况。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执行院长杨凤城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程美东教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欧阳军喜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周良书教授等特邀专家对课题研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开题论证会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有助于进一步推进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研究。

    一、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和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开展五四运动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研究的根本遵循。

    1.把握研究的根本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和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课题研究始终都要把握的重大原则和重大方向。石仲泉认为,这两个重要讲话是研究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基本依据。倪邦文表示,课题研究目标就是要进一步深入学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和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强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研究”“加强对五四精神时代价值的研究”等重要指示和要求,进一步引导青年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激励青年在各行各业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2. 把握研究的重点内容。课题设计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五四精神在当代青年中的传承路径三个子课题,形成了清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重点。石仲泉、杨凤城、欧阳军喜认为,这三个子课题从历史、理论、实践的角度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进行研究,很好地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基本精神,把握住了研究的重点内容。

    3. 把握研究的重要意义。开展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程美东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共产党扎根中国、放眼世界、实现长期发展的旗帜,这面伟大的旗帜不能丢;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从中国共产党文化旗帜的战略高度来研究五四运动。欧阳军喜认为,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的历史进程与五四运动密切相关,五四运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时代影响。围绕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非常重要,意义非常重大。

    二、深挖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研究,深刻揭示五四运动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深远影响。专家学者结合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亟待突破和加强研究的重要问题。

    1. 加强对“三个伟大运动”的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伟大社会革命运动”“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石仲泉和欧阳军喜认为,研究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必须要紧扣“三个伟大运动”的论断。目前学术界对于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研究成果较多,对于“伟大社会革命运动”的研究成果较少且缺乏深度。有待系统梳理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习近平对社会革命运动的论述,进一步深入研究“伟大社会革命运动”这个问题。

    2. 做好“四个讲清楚”的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清楚为什么五四运动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具有如此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讲清楚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够成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指导思想,讲清楚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担负起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讲清楚为什么社会主义能够在中国落地生根并不断完善发展。李玉琦认为,这“四个讲清楚”是研究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必须要关注的重点。胡献忠认为,“四个讲清楚”主题宏大,要真正讲清楚这些大逻辑,就必须要落到具体的社会层面,结合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青年的经济活动方式、社会交往方式、生活生存方式等进行研究阐释。

    3. 加强中国共产党对五四运动知识建构过程的研究。一是中国共产党对五四运动的认识阐释史值得梳理。程美东认为,要通过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关于五四运动的论述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纪念五四运动的活动,了解五四运动在党的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把握研究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方向、重点和切入点。杨凤城认为,1939年五四运动20周年,党中央开始纪念五四运动,此后每逢五年十年特别是逢十年都要纪念,中国共产党对五四运动的认识阐释史值得我们系统梳理研究。二是大力纠正学术界关于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不正确政治取向。欧阳军喜认为,长期以来学术界存在两个“五四”,一个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五四运动”,一个是以胡适为代表倡导的“五四运动”,反映出不同的政治取向。梳理研究中国共产党对五四运动的认识阐释史,有助于纠正学术界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误解和偏差。三是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生成机制需要研究。周良书认为,五四运动作为一个历史事件,其意义不是“命中注定”的,而是在历次纪念五四运动的活动中不断总结、追加和赋予的,每一次纪念活动都附加了新的时代意义。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生成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从中亦可以寻找五四精神的延展、生长机制。

    三、加强对五四精神时代价值的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五四精神时代价值的研究,深入揭示新时代弘扬五四精神的意义和要求。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开展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研究要立足于当下,立足于时代,讲清楚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

    1. 正本清源,辨析“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内涵和关系。一是研究8个字的深刻内涵。石仲泉、李玉琦、程美东等专家学者认为,要深入挖掘“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内涵。目前对五四精神中“爱国”内涵的论述比较充分,对“进步”“民主”“科学”内涵的论述相对较少,我们应该对这8个字进行全面深入、精准科学的论述。倪邦文认为,五四精神内涵要常读常新,既要挖掘其历史内涵,又要注重时代性。二是研究8个字之间的关系。李玉琦认为,这8个字是一个有机整体,阐释其内涵不能只强调某个侧面,而是要充分考虑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石仲泉将五四精神比作一艘航船,认为爱国是作为动力的发动机,进步是指南针,民主是主体意识,科学是实事求是的精神,8个字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2. 纵横脉络,探究五四精神源和流。五四精神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外来的先进文化,成为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源泉。倪邦文认为,从纵向来看,五四精神来源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孕育了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历次变法体现出不断追求变革、追求进步的精神;从横向来看,五四精神吸收借鉴了当时西方的文明成果,特别是民主和科学思想。杨凤城认为,要深入思考五四精神与中国革命文化、党内政治文化的关系,将五四精神放到中国革命文化和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图谱中进行定位和研究。

    3. 抓住核心,把握五四精神的本质。五四精神的本质就是爱国主义。倪邦文认为,五四运动鲜明地贯穿着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题。革命战争年代,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斗争,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核心也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和内在动力。杨凤城认为,五四时期的爱国主义不是“空降”而来的,爱国主义在中国扎根已久,要注重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爱国主义的思想渊源。中国古代的爱国主义、近代爱国主义、当代爱国主义既一脉相承,又因历史时期不同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4. 明确主题,阐释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一是五四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转折点。倪邦文认为,五四运动扭转了长期以来中国封建文化和西方殖民文化对于中国人民思想的钳制,为开创新的历史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的转折点。二是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幕。倪邦文认为,五四运动让我们找到了一个指导思想、一个领导力量和一条正确道路。以五四运动为起点,马克思主义开始大规模传播到中国,五四运动中成长起来的先进分子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中国人民走上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征程。三是五四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李玉琦认为,要重点讲清楚五四精神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讲清楚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关系。倪邦文认为,要引导新时代青年把自己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利益紧密结合,将小我融入大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探究五四精神在新时代青年中的传承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专家学者们认为,课题要致力于探究五四精神在新时代青年中传承的有效路径,让新时代中国青年牢记五四运动、传承五四精神。

    1. 明确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弘扬五四精神的要求。倪邦文认为,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弘扬五四精神的要求,引导青年坚持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热爱伟大祖国,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吴庆认为,我们要从不同时代传承弘扬五四精神的历史中,研究传承弘扬五四精神之“魂”,用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情激发新时代青年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2. 突出对新时代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研究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要把青年群体作为重中之重,让五四精神成为青年成长的精神力量。倪邦文认为,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要与当前的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密切结合,重点突出对新时代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程美东、杨凤城、胡献忠等专家学者认为,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要关注当下社会政治活动,针对热点问题和青年困惑展开论述,做到有的放矢。

    3. 把握新时代青年的特点。吴庆认为,传承弘扬五四精神关键是要研究当代青年的特殊性问题;只有把握好新时代青年的特点,才能确保传承的效果。周良书认为,传承五四精神要充分激发青年的主人翁意识,让青年感受到“青年强则国家强”,感受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感受到自己的成长成才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必然联系,自觉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厚植史料支撑 拓展研究视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大历史观,把五四运动放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来认识和把握。这是我们研究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根本方法,也是进一步厚植史料支撑、拓展研究视野的必然要求。

    1. 坚持大历史观。坚持大历史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方法论。杨凤城认为,课题研究要遵循大历史观这一根本方法论。欧阳军喜认为,坚持大历史观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长时段。研究五四运动不能只研究五四时期,而是往前推、向后看,拉长历史时间段。二是宽视野。研究五四运动不能局限于中国,而是要用世界眼光来看待和研究。程美东也认为,比较不同国家历史上的革命运动,五四时期的中国青年为什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革命道路,根源在于五四时期的中国青年大多出身于中小阶层,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联系;了解中国底层民众实际,为他们深入群众、发动群众,创造了天然的便利。

    2. 注重史论结合。一是广泛搜集相关历史资料。课题组依托青运史档案馆,中央团校图书馆、校史馆、五四与青年运动史料展等,能够便捷掌握较为丰富的史料。程美东、杨凤城、欧阳军喜等专家学者认为,历史资料是研究的基础,要加强五四运动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尤其要注重从海外档案馆入手,扩大海外历史资料的搜集。二是坚持守正创新。石仲泉认为,做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阐释工作,同时要有学术勇气和学术能力,在历史材料梳理研究基础上讲新话、出新意。周良书认为,在论述时要关注历史语境,关注当时人们的思维方式,从而找到与社会语境相符合的“等价物”。

    3. 加强学术对话。一是梳理国内外已有相关成果。杨凤城认为,课题要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既要关注经典研究成果,也要关注近些年年轻学者的成果,还要关注海外最新研究成果,加强学术交流对话,推动课题研究不断深化。二是构建研究范式。程美东认为,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课题研究要跳出以西方为主的研究范式,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实践,构建中国特有的研究范式。

    (王娟,系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央团校党群工作部教师)

王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6月29日 04 版

习主席勉励我们“立志扎根西藏”
努力打造共青团基层改革的“南山样板”
把准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研究的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