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算有了着落。”前不久,张青燕在“千校万岗·就业有位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上找到了心仪的工作。
张青燕是一名来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应届毕业生。2016年9月,她从老家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考入内蒙古农业大学农林经济学专业。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内蒙古共青团组织打出服务青年就业“组合拳”,发起共青团促进青年就业专项行动,开展“千校万岗”线上就业服务季;重点针对2186名建档立卡贫困生,开辟多渠道线上专场招聘会、开展结对就业服务指导、提供数千个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助力建档立卡贫困生实现就业,尽力确保就业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打通线上就业渠道
只能检索到有限的招聘信息、招聘公司资质良莠不齐、没有明确的求职意向,刚找工作时,张青燕遇到许多难题,“我的专业少有对口工作,所以看到什么岗位就投什么,甚至还应聘过设计师”。
针对毕业生找工作信息不畅通的问题,团内蒙古区委开辟多个线上就业渠道。在微信公众号开设青年就业、“千校万岗”工作专栏,开发“团团就业帮”小程序,发布企业招聘信息、就业指导课程、各地就业服务活动等。
团内蒙古区委还联合多家招聘平台,开辟线上建档立卡贫困生专场招聘会。内蒙古人才网、猫头英、智联招聘等网站都设有“建档立卡家庭贫困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专栏。此外,内蒙古青联、学联、青企协、青创联盟联合向企业和社会各界发起倡议,为建档立卡贫困生提供更多招聘岗位和见习机会。
“通过这些渠道找工作,不用担心被坑。”张青燕认为这些就业渠道不仅让她了解到更多就业信息,还避免了“踩雷”。截至目前,团内蒙古区委共征集发布956家企业2723个岗位信息,播出30期“团团就业帮”线上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累计有63万人次在线观看。
结对实时指导“销号式”追踪服务
“我们花了3天时间,了解每一名贫困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和家庭情况。”团内蒙古区委学校部部长齐斯琴介绍,收集完建档立卡贫困生基本信息后,团内蒙古区委建立“千校万岗”精准就业帮扶数据库,并实行“销号式”管理,即建档立卡贫困生与企业达成就业协议后,该学生信息才会从数据库中“消失”。这样能够利用信息化手段追踪每一位建档立卡贫困生的就业状态。
每名建档立卡贫困生都有实时在线就业导师,给他们提供就业指导。齐斯琴表示,“很多建档立卡贫困生都是少数民族,还有一些来自偏远牧区,只有专人对接才能实实在在帮助到他们。”
从团内蒙古区委班子成员、各相关部室负责人,到各高校专职团干部,内蒙古全区2186名建档立卡贫困生与456名团干部结对,每位团干部结对3到5名建档立卡贫困生。结对后,有针对性地开展一次面对面交流、一次就业指导咨询、一次职业生涯规划、一次职业技能培训、一次实习见习锻炼、一次优先就业推荐等“六个一”就业服务。
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团委书记海日罕结对5名建档立卡贫困生。自结对以来,海日罕说:“我关注了几十个和就业相关的公众号,一看到合适的招聘信息就转给学生。”服务学生就业不分上下班时间,海日罕的工作经常从8小时延长到十几个小时,一天至少转发一条就业信息,多的时候一天十几条;学生有疑惑困难随时在线解答;他还会告诉学生如何写简历、面试要注意什么等就业技巧。
排解心理压力 引导学生积极就业
在与学生交谈的过程中,海日罕发现建档立卡贫困生需要的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积极自信应对工作的状态。海日罕说,建档立卡贫困生的家庭情况不太好,“既要照顾家人没有时间精力,又对自己没有自信,一些学生对找工作消极懈怠。”
遇到这样的学生,海日罕会先打消他们认为“受疫情影响就业难”“我找不到工作”的想法,和他们说“有很多就业机会”,比如今年内蒙古招录公务员扩招幅度接近400%,“报考就有机会上岸”;再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鼓励他们多投递简历多尝试。
“很多学生十分内向,不愿意与人交流。”齐斯琴认为在帮助建档立卡贫困生找工作的同时,纾解他们的心理压力与焦虑更加重要,“不要让他们有过重的就业负担”。
随着时间推移,就业季步入尾声,内蒙古共青团助力数万名青年实现就业。据统计,4月底举办的内蒙古“五四”专场空中双选会上,579家企业招聘了4.2万人。6月29日至30日举办的“千校万岗·就业有位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共有1305家企业参加,招聘了4.3万人。此外,内蒙古各级团组织开展106场专场招聘会,共有27.5万人参与。
团内蒙古区委青创中心负责人表示,目前已有847名建档立卡贫困生签订就业协议,接下来,将持续推进服务青年就业相关工作,尽力帮助每一位建档立卡贫困生就业。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