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07月10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高考前夜,他们在B站和贴吧相见

杨鑫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7月10日   07 版)

    7月6日晚上10点多,当我在手机上打开B站,准备在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之后,看上几段有趣的鬼畜视频时,没想到会和一群将要高考的学生,在这样的时间与空间里不期而遇。

    这一天,是2020年因疫情而被延迟的高考前夜。B站视频开始,一时间,满屏的“高考加油”弹幕飞过。在我想来,此时此刻的高考考生,应该都在进行最后的冲刺,或是已经在家长的安排下歇息,又怎么可能专门跑到一则鬼畜视频里,看到网友们送上的“加油”声呢?

    然而,“打脸”来得实在太快,没过几秒钟,我就在弹幕里看到了各种来自高考考生的回应——有人呼“借你吉言”,回应热心网友的善意;也有人用五彩斑斓的弹幕“霸屏”,喊出自己想考入的大学的名字;还有人带着戏谑的口吻,声称要把“考前最后一币”投给视频的Up主,让Up主“对自己负责”。

    随即打开了几个其他类型的热门视频,我发现同样有高考考生出没。后来,我又先后在数个主题不同的百度贴吧里,看到了向吧友“求祝福”的年轻考生。尽管从绝对数目上看,这一晚我在网上遇到的高考考生,充其量只有一两百人,但这种观感却足以印证,今天参考的00后考生们,确实在许多地方都已经和我们那时有了明显的不同——这种在高考前夜上网纾压的做法,便是鲜明的一例。

    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高考的那一年,同学们大多都在家中拥有可以上网的电脑,互联网上也已经有了方兴未艾的B站,和如日中天的贴吧。然而,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却万万不敢动上半点在高考前夜上网、看视频、发帖子的念头。

    不仅是高考前夜,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在高考开始之前的一个月左右,就已经进入了“不问窗外事”的“闭关”状态,个别性格认真的同学,甚至从高三下半年起,便戒除了手机、电脑等一切电子设备。回想起来,我们作出这样的选择,不仅是出于老师和家长的督促,同时也确实有发自内心的决然。从小到大,我们一直接受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考定终身”“一分一操场”等一系列令人心惊肉跳的高考叙事,因此对这场“神圣”的大考断然不敢怠慢。

    即便到了今天,我也无法确定,当年自己对“闭关”的坚持,究竟该算“正信”还是“迷信”。同时,我也不敢轻率地为身边的高考考生提供关于“要不要闭关”的个人建议。但我心中却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疑惑——在考前把自己变成一个没有排气出口的“高压锅”,对考生真的好吗?考生用限定的时间从事一点喜欢的娱乐,释放积郁的压力,又真的那么糟糕吗?因此,当我在2020年,看到这些大大方方地跑到网上纾压的后辈时,心中在讶异的同时,也闪过了一丝感动。

    我感动的,我高考前夜在网上遇到的这些高中生,没有再背负当年如我们一般沉重的心理负担,高考对他们而言固然同样重要,却不再那么令人压抑以至畏惧。他们敢于打破前人给他们规定好的行为准则,把曾经如同“信仰”的教条抛诸脑后,既是因为他们更有旁逸斜出的个性和离经叛道的勇气,也是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年轻人拥有更多不同的机会与出路的多元时代。

    我并不是要说“闭关”不好,我相信:即便是在今天,依然有许多考生选择用“闭关”的方式加强复习。我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打破前人留下的定见,以自己的视角作出选择,而他们的家人也愿意包容他们的选择。这个选择,既可以是基于自主判断的“闭关”,也可以是在考前最后一天的“潇洒”——青春无悔,而青春只属于那些正值青春的人。

杨鑫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7月10日 07 版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青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给狗拍照 也可以成为种职业
高考前夜,他们在B站和贴吧相见
无限选择
焕新公益更精彩 责任体彩在路上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