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SKP商场是全国最奢华的购物中心之一,甚至在全球的百货商场里都不逊色。一件T恤上千元的品牌店只能在地下一层占据一角,购物节的“满减”门槛是最低消费3万元。
最近,这家商场因为拒绝外卖员进门上了热搜。一位视频博主体验外卖员生活,在SKP门口被保安拦下,“穿外卖服装不得入内,套件外套就行”“麻烦您别站在门口,靠边一点”。一时间,群情激愤,指责商场职业歧视。外卖小哥国庆阅兵都可以去,就你一个SKP高贵得很,进不去。
商场很快贴出回应,餐饮外卖全面实施“定点取餐方式”,外卖骑手需按规定统一从员工通道进入。虽然有人站在管理的角度,理解商场的做法,但网络上更多的声音还是为外卖员鸣不平,嘲讽SKP是不屑与“下等人”沾边的上流世界。
大家在网上为外卖员撑腰的初衷可贵,只可惜每天脚不着地的小哥们也许没时间关注这次舆情。要我说,他们八成希望所有商场小区写字楼公共场所都别让他们进去。
原因很简单:进去取餐浪费时间。有代收点直接放那,打个电话就好了,不用爬楼,挤电梯,找人,被道德绑架带垃圾……在真正的从业者眼中,用时间换得更多收入,比能不能进高端商场重要多了。
我也跟外卖员一起送过餐,深刻体会过时间于他们如紧箍般的存在。手机软件里“你有新订单啦”一响,心中的秒表便开始倒计时。你几乎很少见到一个气定神闲的外卖小哥,他们在马路上逆行的样子像在被谁追杀。突发状况如一道道关卡——等电梯时间长了、路上红灯多了、小区大门进不去——发生频率很高。
外卖员才是真正的时间管理大师,他们可以一边骑车,一边算好时间差打电话通知取餐;他们能够在取几份餐时,迅速根据出餐快慢制订好行进路线;他们吃饭、抢单、等餐可以在同一时间进行。
很多外卖员说自己几乎没有空暇时间,周末也不怎么休息,一个疲于奔波的人来不及考虑职业尊严感。抢时间意味着多一分风险。对于他们来说,更切实和更紧迫的关怀是探讨合理弹性用工、健全劳动保险、设计科学派单路线以及应对恶劣天气。先解决生存层面的,再来谈月亮吧。
秉持职业平等、工作无贵贱的观念自然值得提倡。其实,外卖员能不能进SKP不重要,能不能真正走进我们的生活才更重要。这些年关于外卖员的新闻越来越多,他们有时有错,有时无辜,但在一些人眼里,他们始终是“下等人”。
上个月,陕西一个外卖员停车挡了路,送餐回来被人掐住脖子,挥拳就打。杭州一位外卖骑手送错了餐,遭客户殴打,还被扣了电动车。外卖员说自己有错在先,道歉了,也赔偿了,结果第二天账号还是被封。他的生活来源全靠跑外卖,封号相当于断了口粮。
去年8月,江苏睢宁一位暑期兼职的外卖员被一位女性当街辱骂追打,疑因外卖晚到几分钟。去年5月,福建泉州一位外卖员因担心超时送达,催促商家,与餐厅老板发生口角,被推打至胸部挫伤。前年,一男子在外卖小哥送餐后,让外卖小哥帮忙把垃圾带出去扔了,小哥不愿意,被打到嘴都出血了。
客户、商家、平台、路人,好像谁都可以向外卖员伸出拳头,理由各种各样,新闻层出不穷。瞧不起外卖员的绝不只SKP。我听说,一些中介不愿意帮外卖小哥租房,因为担心电瓶车着火;一些小区不允许外卖员乘坐客梯,这跟不让进商场是不是异曲同工。
想起之前微博上的一则故事。疫情严重时,博主看到外卖员骑电动车进了小区,于是快乐蹦跳地问门卫:“嘿!现在外卖能送到家门口了哈?”门卫说:“不是。他和你住一个小区的。”
疫情期间,美国《时代周刊》发布抗疫群像,外卖骑手高治晓作为唯一华人面孔登上封面。整个社会对于这一新兴群体的关注度空前高。当人们从键盘回到现实,那些接餐时从不说谢谢的人、那些动不动就恶意给差评的人,若能以平等视角看待穿着各色衣服的劳动者,这次热搜事件便有了最深远的意义。
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