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07月16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赵华山:临泉毛笔非遗技艺守护者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实习生 张帆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7月16日   03 版)

    赵华山

    扫一扫 看视频

    “这一行的年轻学徒越来越少,手艺人在慢慢变老。未来,谁来守护、传承这项传统非遗技艺?”这成为临泉毛笔制作技艺传承人赵华山工作之外的“烦恼”。

    赵华山出生于毛笔世家。2011年退伍后,投身毛笔制作行业,公司位于有北国笔乡之称的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谭棚镇。近年来,他带领员工打造了“曹如章”“北谭”两个品牌,从选料、除绒、齐锋、披毛,到择笔、修笔,完全尊重和坚守传统工艺。

    一路走来,赵华山没忘记祖辈“铁下心,用一辈子时间和心血来制笔”的教诲,同时,他在技法上不断推陈出新,试图让这项传统技艺焕发新的生机。

    从想着“仗剑走天涯”到接家里的班

    文房四宝,笔居首位。临泉毛笔制作技艺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因选材精良、制作精心、工艺先进闻名遐迩。赵华山的外公曹如章先生就是一名制笔工艺大师。

    曹如章生于1928年,只读了两年私塾就因贫困辍学。1942年,家里当了二亩地作“压跪礼”(学费),让14岁的曹如章拜在制笔大师李万中先生门下,学得一手精湛的制笔技艺。

    1982年,曹如章创办文德堂家庭毛笔厂,1985年与女婿共同制出“八柱擎天”毛笔(可一分为八,一笔多用),名震一时,获得了首届中国乡镇企业产品博览会金奖,毛笔厂的经营状况也逐渐好了起来。上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圆珠笔、水笔等文具的出现,临泉毛笔市场开始走下坡路。

    2000年前后,用毛笔的人越来越少了,一些经销商慢慢“消失”了,制笔厂纷纷关门。“2010年年底,我退伍回乡,已经听不到一些传统毛笔牌子的声音了,感觉很痛心。”

    “其实,我当时也不想接家里的班,不想受管束,总想着‘仗剑走天涯’。后来出去开一些文博会议,和一些文化界的人交流,学到了很多东西,开始转变观念。”赵华山说。

    2010年年底,外公的去世深深触动了赵华山。在外公生命最后的那段时日,赵华山寸步不离照顾着外公。“尽管老人家意识模糊,但是手还在被窝里不停地动着。我一看就知道,那是老一辈人修笔的动作。”这更加坚定了他要传承这项技艺的决心。

    2011年,赵华山正式进入家里毛笔厂学习,同年,他创立临泉县龙笔笔业有限公司,开始了一段创业“苦旅”。

    这一行,不练,就会手生

    首先遇到的考验是工艺。制笔工艺大致分为选料、水盆、干活三大类,制笔的精华工艺是在水盆里进行的,要求细心和耐心,天太冷了还不能做。

    “我从小在家,就喜欢围着水盆跑来跑去,耳濡目染,也懂一些。”赵华山坦言,为了将这项技艺学精,自己可谓下了一番苦功夫。

    那段时间,他从最基础的开始学习。“毛料本身是干燥的,手要一直放在水盆上面,一手紧攥着毛料,另一只手拿着牛骨梳,一点一点地在水盆里将毛捋顺。手一定要捏紧,不然会将毛梳散,有时候一不小心,还会扎破了手。”

    为了能让自己的手形成肌肉记忆,赵华山从早上练到夜里,连睡觉也不放过练习。甚至还在自己的手上绑上胶带。就这样,一练就是3年。

    “做笔的工具有讲究,工序也要格外严谨。脱脂、除绒、梳衬、晾晒等环节一个都不能马虎,一支成品笔,要经历128道大大小小的工序。”赵华山介绍,选料完成后,梳衬也是个技术活,因毛类、长短、粗细、软硬等各不相同,需要混梳均匀,其法颇为繁琐。梳理整齐后,还要整体拍扁拉长,重叠折回再次梳理,需往复四五次,直至均匀为止。

    此外,就扎笔来说,考验的是传统的捆扎技艺,要将笔头晒干或烘干,以棉线捆扎笔根,捆扎时用力要均匀,稍有不慎就会变型。“没有一项动作是一朝一夕可以练成的,需要慢慢沉淀、磨练。”

    “您用的毛笔是我的人生”是赵华山创业路上的座右铭,也是一代代制笔手艺人的真实写照。“好在一路坚持了下来,公司效益还算过得去。这一行,不练,就会手生,专业性决定你的地位。与其说我是创业,不如说是在‘守业’。”赵华山感慨。

    创业路上,赵华山的家人对他十分支持。他的父母赵斌、曹彩霞夫妇于2011年自筹资金建立临泉毛笔博物馆,2012年开馆。该博物馆也获评“全省首批十佳民办博物馆”“全国优秀民办非企博物馆”。赵华山觉得,家人的坚守为自己树了榜样,激励自己不断创新。

    将这个行业守下去

    “以前,学徒要站在师傅后面看着做3年,熟悉工具,磨性子。现在有些年轻人,站一周都不愿意。很多年轻徒弟,出去打工了就不愿意再回来。”赵华山觉得,眼下,制笔企业普遍存在缺少年轻学徒的困境,很多企业还是家庭作坊形式,销路集中在学生用笔、传统用笔、礼品定制等方面,需要打开销路。

    这些年,他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年轻人愿意学制笔。“上一代手艺人可能比较古板,只知道某个工艺是这么做,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也有可能表达不准确,年轻人学起来较累,需要自己去琢磨”。

    他认为,应该把产品口径、配料以及相关工艺标准固定下来,先让年轻人会做一支笔,让他们“上道”。

    他同时感慨,对于非遗产业,各级政府在政策上都有支持。但最重要的还是自身,要根据市场调整产品战略。目前,从画册设计到文案、包装,都是赵华山自己摸索完成。

    2019年年初,龙笔笔业作为安徽省唯一的制笔企业代表,入选 “中华老字号故宫过大年”展览活动,这让赵华山备受鼓舞。眼下,他正思考将企业生产融入当地生活中,让非遗走进年轻人的生活。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生复课比较晚,一些学校、书法培训机构没有开学,毛笔订单量少,赵华山的公司生意惨淡。

    这也逼着赵华山学起新技能,他赶起“时髦”,玩起自媒体,自学拍摄、剪辑视频。他还特意开设了两个自媒体账号,一个以自己母亲为主角,讲述毛笔的历史故事,另一个则普及毛笔的制作工艺和常识。

    如今的赵华山更多了一份从容和平和。“干这一行,最重要的是始终如一,我是个慢性子,有自己的节奏,不想快速赚钱,只要踏踏实实,慢慢实现自己的目标就行。作为年轻创业者,更要讲好自己的文化,将这个行业守下去,发展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实习生 张帆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7月16日 03 版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青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妈妈再也不说我当博主是玩手机了
湖北学子各出奇招为家乡农产品带货
赵华山:临泉毛笔非遗技艺守护者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