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07月17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海南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硬件”给这里的小康打下“地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 任明超 见习记者 鲁冲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7月17日   03 版)

    扫一扫 看视频

    当古老的石斛碰上火山岩石,再加上现代化的摄像头与传感器,会孕育出怎样的风景?

    在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施茶村,村党支部书记洪义乾给出了答案:这里的乡亲在昔日荒弃的石滩里蹚出一条特色产业致富路,通过发展火山石斛种植,人均年收入从2013年的3600元提高到2019年的2.4万元。

    施茶村地处火山熔岩地区,到处是火山岩浆凝固而成的黑色石头,气候干旱,水资源稀缺。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年轻的村民以往大都外出务工。

    2015年起,施茶村村委会成立合作社,因地制宜带领村民在火山石堆上种石斛。与众不同的是,他们在荒石堆上架起智能喷灌设备,对温度、湿度、石斛生长情况实行360度全景监控。

    看到家乡发展起的新产业有“满满的科技范儿”,2016年,原本在三亚工作的90后大学生吴清伟回到村里,担任基地技术员。6月13日,吴清伟拿出手机,轻轻一点,地下水从喷头自动喷出,如烟如雾,“这样灌溉更均匀精准,节水也节约人力”。

    吴清伟记得,小时候上学,村里道路坑坑洼洼,遇上下雨,衣服鞋子沾满泥点。这些年,石斛产业红火,村里将石斛园改造成景区,村民开农家乐、办民宿,村庄也旧貌换新颜,修建起旅游慢道,建起旅游厕所、停车场,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如今,村里像他一样回乡发展的大学生有30多名。

    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产业发展、人才回流、乡村振兴。在海南,科技支撑的“硬件”正给这里的小康打下“地基”。

    一边是破败的土坯房,一边是整齐划一的新民居;一边是杂草丛生的泥巴路,一边是笔直平坦的水泥路……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母山镇南吉村保蕊村民小组,几组照片见证了近几年里这个黎族聚居村庄的蝶变。

    在黎语中,“保”即村,“蕊”指花苞。整个村庄像花蕊一样被树林包围其中,以往,这里交通不便,物资、人员难以进出。村民只能就地取材,用泥巴、石头砌墙建房,守着几亩橡胶园生活。

    今年38岁的王贤山从小在村里长大,大学毕业后,他跟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在外工作。2016年,王贤山在黎母山集镇开了家蛋糕店。看到村里大部分乡亲住的还是漏雨的瓦房,没有一条水泥路,他急在心里,空闲时积极参与村民议事,当年被选为村民小组副组长。2017年,保蕊村启动危房改造与基础设施建设整村推进项目,王贤山挨家挨户与村民促膝长谈,协调建房规划、建筑户型。2018年,全村62户农户实现危房改造,村中道路硬化1.66公里,26盏路灯沿路而设。村里还建起了篮球场、文化室。

    眼看一家一家新改造的房子宽敞明亮,家里还接通了自来水、光纤网络,村民们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渐长。王贤山带动部分农户种桑养蚕;村民吴钟锦探索鱼、鸭、鸡综合养殖;曾经的贫困户吴丽在村口经营起小卖部……截至2018年年底,保蕊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保蕊村的“升级换代”,是海南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的一个缩影。

    在洋浦经济开发区共鸣社区,一座座联排别墅干净整洁。36岁的唐天圣一家2018年搬迁至此,经营着一家小型商超,日子平静安稳。

    社区党支部书记符文昌介绍,最初,社区前身、原共鸣大队400多户村民,居住在海南炼化厂区规划建设范围内,大多民居破败不堪。为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有关部门启动搬迁工作并腾出了数百亩土地,建成484套联排房,安置村民搬迁。

    在唐天圣的眼里,现在的社区环境优美,小学幼儿园、农贸市场、活动中心、健身场所、卫生室一应俱全,大伙儿每月还有过渡生活补贴;年轻人可以去附近的园区务工,老年人可以在社区文化广场休闲娱乐,“日子踏实了,离小康就不远了”。

    伴随居住环境改善,不断完善的医疗条件也给海南老百姓的小康之路插上翅膀。

    最近,儋州市民王女士在海南西部中心医院顺利接受了单孔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早些年,在儋州,当地医院医生无法完成这样的高难度手术。

    2017年6月,儋州市政府与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签订合作管理协议,共同组建了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集团-(海南)儋州医联体。“上海九院的专家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医疗技术,也通过传帮带,将多年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这里的年轻医生。”医院执行院长张少明介绍。

    对儋州市、东方市、昌江黎族自治县等海南西部市县的老百姓来说,这意味着,一些大病可以就近治疗。

    “这几年,医院同时也在不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张少明介绍,目前,该院正在建设三期工程项目,待投用后,便可提供600张床位,将满足更多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

    在100多公里外的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正成为当地发展的一张新名片。

    6月9日,海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乐城先行区的利好消息——先行区进口特许药械品种首例突破100例,可用肿瘤创新药、罕见病药达100种。这意味着,更多患者可以在乐城用上平价的救命药、放心药。

    2013年2月28日,国务院批复设立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并赋予九条优惠政策,实施特许医疗、特许研究、特许经营、特许国际医疗交流。

    “先行先试政策加上深化审批改革后,患者等待药械的时间从27天至6个月不等,压缩到仅需3至7天。如今,乐城医疗特区汇集了全世界最先进的药品与医疗器械。”先行区管理局副局长刘哲峰介绍。

    刘哲峰举了个例子:一名来自青海的盲人患者,来到博鳌乐城医疗特区,接受了波士顿Ⅰ型人工角膜移植手术,视力恢复到1.0,终于看到清晰的世界。他了解到,在国外,同样的手术需要花费60万元人民币,在这里,患者只花了8万元。

    为进一步减轻癌症、罕见病患者的负担,目前,乐城先行区正在筹备上线境内外特种药品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让更多患者用得起国际“救命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 任明超 见习记者 鲁冲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7月17日 03 版

“硬件”给这里的小康打下“地基”
教育部等三部门:“特岗计划”等向贫困家庭毕业生倾斜
大堤上 他们点亮两万多盏防洪灯
中国经济正在“闯关”
谆谆教诲指引前进方向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