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我的朋友圈因为一名大学毕业生李某某吵得不可开交。
警方早先披露给媒体的案情显示,正在准备考研的李某某因在南京多次偷外卖而被刑拘,当事人家庭困难,为了供其上学,3个姐姐都已辍学。有人将其比作法国名著《悲惨世界》中因偷面包获罪的冉·阿让,发文称“大学生因饥饿偷外卖被抓是整个社会的耻辱”“在‘偷饭’大学生面前,我们都有罪”。甚至有人专门拨打了南京警方的电话,表示愿意支付李某某需要承担的经济赔偿,希望警方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放他一马。
不少人提及据说是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一桩公案。案件并不复杂,一位老太太被指控偷窃了面包,面对法官的问讯,老人说:“我需要面包来喂养我的孙子,他已经两天没吃到任何东西了,我不能看着他饿死。”
在这个流传快一个世纪的故事里,依据法律,老人将面临10美元的罚款,或是10天的拘役。显然,她并没有钱缴纳罚款,只能选择后者。而此时,旁听席上的纽约市长拉瓜迪亚站起身,拿出10美元向老太太鞠了一躬说:“请你接受10美元的罚款。”随即转身向法官和旁听席上的所有人说:“现在,请每个人另缴50美分的罚金,捐给这位老人。我们必须要为我们的冷漠付出代价,以处罚我们生活在一个老人需要偷面包才能喂养孙子的城市与社区。”
看到这个故事,我不禁想起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老师关于大熊猫的经典举例——“我好多天没吃饭了,快饿死了,看到一只熊猫能不能吃?当然可以吃,烧着吃烤着吃都可以,这叫紧急避险。”一个人的生命权毫无疑问地高于其他财产权利。
但李某某已经处于食不果腹的危急情形了吗?恐怕没有。警方最新的通报证实,李某某2018年毕业于湖南省衡阳市某大学,同年到南京打工,目前在南京某公司工作,有固定收入,租住在雨花台区某小区。其父母和大姐在老家务农,二姐、三姐分别在北京、海南工作。他偷外卖也不是一次两次,在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他自己都“记不清楚偷了几次了”,警方有据可查的就有十几次。
据调查及李某某供述,他今年5月31日因其订的外卖餐食在小区门卫处被人拿走,随即产生报复和占便宜的心理,多次在上述地点盗取他人外卖餐食。
寒门大学生因饥饿偷外卖的故事并不存在,但人们的同情是真实的。
其实,作为一个20多岁受过高等教育的成年人,故意实施多次盗窃,这不能完全甩锅给贫穷。我想,他大抵怀着一种侥幸心理——一个外卖而已,又不是什么大钱,自己饱餐一顿,被偷的人大概骂句娘也不会深究。顺了一次,没有被抓,也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他自己也说:“以为偷外卖无人追究,就成了习惯。”
不只是他,大多数公众也想象不到,顺手偷几个外卖会被警方刑事拘留,甚至判刑。办案民警一开始在接受采访时特意提起李某某的家庭情况和受影响的前途,一方面是对他“自毁前程”的惋惜,另一方面恐怕也是想向社会公众进行一次深刻的普法教育——虽然案值不高,每次只有几十元,但李某某的行为已经构成多次盗窃,警方对其刑事拘留,是依法办事。
从法律层面,警方的这一决定无可指摘。根据我国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而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的,就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
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的近10起类似案例显示,多次盗窃外卖,尽管涉案数额不大,被告人均被认定犯盗窃罪,除一人单处罚金外,多数被告人被判处几个月不等的拘役。
对于李某某,舆论给予一定的同情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很多人都是从艰辛的学生时代一路走来,李某某“前途搁置”也确实可惜。但发生这样的事,不能一味指责社会。偷窃,本身就是错的,不能回到“谁弱谁有理”的思维定式上。
如果这样说,被偷外卖的小哥岂不是更惨,本来挣的就是辛苦钱,明明已经“拍照送达”,外卖丢了少不了赔偿或罚款,可能还会造成其他订单的延迟,一天的奖金泡了汤。而点外卖的人,也许他的生活也并不富裕,咬着牙多花了几块钱想吃顿好的,左等右等也等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份饭菜,等了几个小时,也许气都气饱了,索赔时还要考虑外卖小哥也不容易,于情于理来回纠结。
触犯法律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同情归同情,法律归法律,不能以“不公平”为理由,去提“不公平”的要求,不要动辄试图以舆论绑架司法——还是在事实不清的情况下。目前,公安机关已对李某某依法变更为取保候审刑事强制措施,并未涉及对案件定性的改变。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这个口子不能为任何人开,今天给偷外卖的大学生特权,明天又要为什么身份松动?法不成法,社会更无公平正义可言。
更何况,我们身边多少都有家里真正不宽裕的同学、朋友,无论生活多么窘迫,也仍然守住了不偷不抢的底线,自食其力,堂堂正正地活。我的一位同学,大学四年几乎只靠食堂的馒头和小卖部的酱填饱肚子,如今他研究生毕业入职国有银行。这样的奋斗更值得我们注目,外卖小哥的奔跑更值得我们敬佩。
如果想让我们身处的世界变得更好,不妨关注这些年轻人成长的艰辛。李某某当然也值得关注,但我们谈论他,不是要为他的违法行为开脱,而是要为更多年轻人拥有公平的奋斗环境而呼吁。《中国青年报》此前报道过疫情期间因停工而去开出租车、送外卖、做小贩的年轻人,他们中有写字楼的白领,也有创业的精英。他们用诚实劳动养家、还贷、给员工发工资。吃饭,他们靠自己。
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