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07月31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山西岢岚:“搬”出来的幸福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 温维娜 胡志中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7月31日   04 版)

    扫一扫 看视频

    在岢岚县宋家沟移民新村,有一座名为“温俭居”的农家小院。小院主人、64岁的沈姚付过去住在岢岚县口子村,一家人挤在不足40平方米的土窑洞里,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

    2017年5月,沈姚付和老伴刘林桃告别住了几十年的老窑洞,搬到宋家沟这座新四合院,过起了新生活。

    山西省岢岚县曾是首批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因山高沟深、土地贫瘠、资源匮乏、生态脆弱,一度被人戏称为“可怜县”。2014年,全县有贫困村116个,贫困人口20271人,贫困发生率31.8%。贫困的日子,曾像连绵的吕梁山,让这里的人们望不到头。

    但近年来,这里的生活悄悄变了。岢岚县根据“五个一批”脱贫政策制定了“1+8+N”的易地移民搬迁政策,将宋家沟村作为8个中心集镇之一,率先启动集中安置点建设,并大力发展宋家沟村旅游业,打造乡村旅游点。

    “过去每逢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吃水要赶着毛驴去河边拉,看病得到特别远的县城。”沈姚付介绍,按照搬迁标准,他们一家分到了一套60平米的房子,房子配有卫生间和小院,家人在院子里种上了花和菜。

    搬入交通便利的新家后,沈姚付突然发现增收的路子变宽了。借着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的东风,他和老伴在村子的“三棵树”广场前支起了凉粉摊。出乎意料的是,5元一碗的地道山西风味凉粉,备受游客喜欢。

    “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卖200多元。”沈姚付说,除了支凉粉摊,他还承担了村子街道的清洁工作。去年,这份兼职让他多了1800元的收入,同时家里的耕地还种了谷子、红芸豆、土豆。去年,耕地纯收入为1.4万元。

    宋家沟村的主干道两侧是整齐有序的院落。小路两边,每家每户都摆出农产品售卖。路的另一头,是村民郑仙仙的家。她是这里的老住户,家里的老房如今修缮一新,被她改成了农家乐,几间干净温馨的客房用于招待八方来客。

    在院门口,她用政府提供的摊位卖蒲公英、山茶等当地特产。她从小喜爱的剪纸,如今也成了致富的手艺,很多游客看到她贴在院墙上的精美作品,争着买走。看到村里旅游事业发展得不错,郑仙仙的二儿子辞掉了城里的工作,跟母亲一同创业。郑仙仙说,“儿子回来好啊,在家门口就能赚钱,一家人也团圆了”。

    返乡创业的还有在北京打拼了6年的90后青年康卫东。大巴车曾载着18岁的他走出大山,6年后又把他载了回来。2014年,他出于好奇,去听了一堂县里组织的创业培训课。这堂课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再三思量,康卫东决定结束北漂生活,回家乡创业。

    康卫东没上过大学,但他向政府争取支持,将他创办的公益组织开在县里的大学生创业园区。他将在大城市学到的公益活动搬到了园区,组织青年看望老人、留守儿童,后来他又成立了新农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我就是想把在大城市学到的东西奉献给家乡,也想把家乡的好东西推荐给外面的人”。

    在政府的推荐下,康卫东在宋家沟村开了第一家电商体验店,为游客提供农产品线下服务。现在,康卫东已经在岢岚县开了7家电商体验店,年销售额近30万元。2018年,宋家沟村也通过了国家AAA级景区评定,成为忻州市唯一的国家AAA级景区乡村旅游点。

    康卫东说:“小时候觉得小康生活是吃得饱、穿得好,最美好的事情就是能吃上一碗大米饭。现在每家每户能都吃得好、住得好、穿得好。我们也努力奔向更好的小康。”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 温维娜 胡志中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7月31日 04 版

山西岢岚:“搬”出来的幸福
湖北蕲春:95后大学生组团冲向防汛一线
“点亮梦想——去太空开画展”活动举办
十九届五中全会10月在京召开
团十八届中央书记处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
传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