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08月03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青铜的声音

万以学文并摄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8月03日   04 版)

    大型城雕“凤鸣”。

    安徽铜陵是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

    欣闻铜陵新开了铜街,趁回家过节,请郑东平(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编者注)陪我去看。铜街在北斗星城,这地方原本荒凉。上世纪80年代后期,这里仅有一个粮食仓库,周边荒坡上曾办过一些铜雕塑厂。所谓雕塑厂,就是手工作坊。记忆中的雕塑厂大多依山就势,开个场子,挖个窝子,搭个棚子,就开始搞创作和生产了。一个老师加几个工人,就在到处散放的砂土、石膏等物品中间,铸造铜像或其他各色工艺品。这些雕塑厂似乎总在移动中,大多随着城市的改造,不停地搬迁。

    我从小在矿上长大,踩过废渣石,去过选矿厂,也曾去瞅过冶炼。但在这里,看他们用极其原始的方法,用木头、柴草,至多再弄一些焦炭烧火,就来加温化铜,然后浇铸出一个个人物或动物雕塑来,总觉得神秘与神奇。

    我们顺着街道,一家一家店铺看。这些店铺,大多是本地的铜工艺品厂设立的展示窗口,外地企业为数不多。各店铺陈列的铜工艺品,也大多是传统工艺品,如佛像、器皿等。它们在户外阳光与室内灯光的映射下,闪烁着铜金属特有的高贵色泽与光芒。

    铜陵以铜立市。经过长期、高强度的开采冶炼,到上世纪80年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积累了巨大矛盾和困难,不得不开始进行艰难的产业和城市转型。类似于发现敦煌文书和甲骨文对于中华文明的意义一样,铜陵地区相继发现金牛洞、四喜铜娃和金螃蟹等一批古遗存和物件,极大地刺激了人们对于铜的想象,坚定了铜陵人立足铜、发展铜的信心。从此,铜陵开始挖掘铜文化,召开国际铜文化学术交流会议,举办国际青铜文化博览会,树立各式各样的铜标识标志,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探索,最终形成了地方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一个战略突破口。

    金牛洞遗址被发现时,市政府破天荒向全国征集城市雕塑,结果征集来一批品质非常高的作品,如《青铜壁》《起舞》等,至今仍屹立在铜陵市的各个地方。它们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多染上了绿色铜锈,更增添了古朴、厚重、典雅的韵味。但遗憾的是,征集使用的作品作者基本上都是外地人,没有本地作者的作品入选,甚至连送评的本地作品也少之又少,乏善可陈。

    也许受到这次征集活动的启示或刺激,本地一些艺术家开始着手进行铜雕塑和铜工艺品的创作、制作。那是铜陵铜雕塑的肇始,甚至也可以说是铜陵铜加工工业的肇始。大潮之中,我还写过一篇调研报告,并依据报告去筹建安徽铜商品市场,得到了方方面面的支持和鼓励。当时想弄些铜商品来摆摊设点,甭说铜杆、铜棒、铜板、铜线等生产性资料,就是铜佛像、铜纽扣、铜火锅之类的生活性用品,本市都没有生产,也不知到哪里去搞。所以市场开张剪彩,表面看很热闹,其实是个空壳。

    郑东平是新九鼎铜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的老总,是本土成长的工艺美术大师。他瘦削清秀,留着长发,穿着传统的对襟褂子,说话细声细语的,好像生怕触碰到什么,或惊扰到别人。他专业地介绍着各家店铺的特点与产品特色,以及一些作品的构思与来龙去脉。并邀请我去他的工厂参观。

    新九鼎公司的工厂坐落在市经济开发区里,看上去颇具规模。进门便是产品陈列室。陈列着他在这一行浸润数十年收集的一些藏品,特别是他自己的一些作品。像所有艺术家一样,他很钟情、中意自己的作品。一个一个,如数家珍。复仿制的“陈璋壶”,集先秦金属工艺之大成。全器重5590克,造型有7个部分:壶身、铜龙网络、箍带、立兽、辅首、衔环、圈足。19个构件重金络壶,文饰华丽,内外镂空,反复缠绕。其错金银等多种合金的运用,与镶嵌、铸接、纹刻工艺的完美把握,是他创作生涯的一个突破。“东瓶西镜”,取材于一般徽州人家摆件。却综合运用了中原文化的龙纹与楚文化的凤首,加上山水纹饰,更显典雅。“文房八宝”,是创意产品,以具有代表性的青铜纹饰图案为创意设计元素,如夔龙纹,尊,觥,盘,饕餮,对铜工艺作品进行了实用价值的探索。

    他特别指着一个小方鼎说,这是2008年奥运会的国礼,是奥运会组委会订制,是赠予参会的国家元首的礼品。不过,他最得意的,是送给北京奥运会的礼物,现放在北京市中轴线北侧,距“鸟巢”不到一公里的大型青铜雕塑《春秋鉴》,用青铜与生俱来的古老与神秘,较为完美地体现当代的激情、崇高与辉煌。

    铜雕塑多体量巨大,需放在室外广阔空间,没法放在陈列室里。郑东平还给我看了他制作的铜花,是用铜的坚硬解读花的柔弱。他把铜表面处理成彩色,鲜艳花朵看上去摇摇颤颤,触摸着像婴儿皮肤一样的柔软细腻。想象那种能够经历岁月和风雨却“永不会凋谢”花朵的感觉是非常奇妙的。

    制作车间紧挨着陈列室,很方便参观与考察。厂房阔大,流水作业,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设备齐全,完全没有手工作坊的原始味道,但也没有我想象中的艺术创作情调。

    车间里正在开工。弥散着淡淡的石膏、泥胶味和铜浇铸时产生的烟味。艺术大师与普通工人都着蓝色工装,在各自的工作台上埋头作业。有中央美院的老师正在做大型纪念雕塑《海魂》,是中国军事博物馆的定制作品。他们看上去年纪都很大,抬头和我们说话,满脸的谦和,那是一种专注中暂时分神的表情。细问都是国家级的大师,但看去都没有艺术家的飘洒。雕塑艺术家的风彩,原来都来自一锤一凿,拒绝一切的投机取巧和造作。

    铜,作为一种金属材料,既是文明的载体,也是文明的本身,历史上有所谓“青铜文明”一词。“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代用作礼仪用具和武器的多是铜,以后用来制作日常用具,虽然其器别种类,构造特征,装饰艺术等均发生巨大甚至转折性的变化,但都没有影响其天然的金贵身份。

    作为雕塑材料,铜可软可硬,再生能力强,适宜翻制模具、制作铸型、熔炼浇注、清理、修整、组装、着色等造型创作。其金属的内在品质,又使之区别于土、笔和纸,区别于不锈钢、玻璃、混凝土、木头、塑料等,足以保证雕塑传世久远。

    因工作关系,我经常在世界各地行走。我观察在现代城市,不论风尚怎么多变,铜都是城市雕塑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每当有人问及铜陵和铜,我都建议他们去铜陵看看城市雕塑,徜徉在城市高楼、道路、花园中,所遇到的每一尊塑像都是无言而有形的证明,都彰显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城市生命的更新成长。

    离开整齐、浓荫匝地的开发区,我们又转到铜陵市政府前的广场,看大型城市铜雕《铜韵》和《凤鸣》。《铜韵》呈球体状,展示了铜的发展历史进程,用紫铜制作。《凤鸣》则是凤凰的大写意,造型更具现代意趣,通体用黄铜制作,金灿明亮,这使它无论朝霞满天,还是阴雨如晦,总显得那么庄重、富足、优雅、精致,仪态万千。他把凤凰的长尾处理为飞动的五线谱,音符则设计成一个个的铜铃。天风扫过,“叮叮”的声音清澈透明,高跃飘逸。

    距离此地不远的江南文化园“铜官乐府”中,还有一组青铜编钟,演奏起来,钟磬乐悬,金声玉振,携带巨大的轰鸣声,沉郁厚重,鼓荡着来自久远的高度自信。在城市广大空间里看雕塑,与在室内看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但铜金属的内在张力都能通过铸造得到很好的诠释:传统与现代,内敛与开放,轻盈与厚重,坚硬与柔软,莺歌燕舞与金戈铁马……

    据说,铜陵已办过两届世界铜雕展,并将获奖作品永久展陈在翠湖公园里。希望有关方面继续办下去,为中国古铜都增彩,为现代铜基地加持,实际上也是为铜陵树永久的纪念碑。

万以学文并摄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8月03日 04 版

在伦敦推广中国美食的重庆女孩
青铜的声音
非遗走红网络,年轻人怎么爱上传统文化
我们该如何纪念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