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08月0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荒山栽出“摇钱树”

大梨树村“干”出小康新天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慧慧 实习生 牟昊琨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8月05日   01 版)

    扫一扫 看视频

    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七沟八梁瓜果满枝。每年这个时候,村党委书记毛正新都要沿着蜿蜒的山路走一走。

    毛正新的父亲毛丰美曾是大梨树村党委书记,6年前毛丰美坐着轮椅,还希望来这里看看,他深深眷恋着这片土地。“让村民过上城里人羡慕的生活!”这是父亲临终前的嘱托。他不能辜负父亲,更不能辜负大梨树村的百姓。

    如今,毛正新站在高处,放眼整个大梨树村,青山绿水间车水马龙,一片生机。

    肩挑背扛,荒山里刨出“金娃娃”

    曾经的大梨树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百元,穷得叮当响。

    “八山半水一分田”,大梨树村拥有山地54000亩、土地7400亩。山多,多的是荒山。

    “我们改不了天,但我们可以换地!”1989年,毛丰美带领全村人开始开垦荒山、修梯田、建万亩果园……没有机械化设备,他们就用铁锹、铁镐、扁担、土篮子和手推车。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衣裳湿了又干,干了又湿。10年间,他们踏平了20多座山头,修整梯田10600亩,栽种梨、桃、杏、李子、苹果等各种果树100多万株,开辟山间作业道87公里……

    改革开放浪潮中,毛丰美嗅到了商机。他带领村民在凤城火车站旁连租带买了6间民房,开起小旅店,赚得“第一桶金”。几年间,村子里相继办起铸造厂、缫丝厂、服装厂等十几个企业,吸引全村900多名劳动力进厂。

    30多年过去,大梨树村富裕了,集体总资产超过4亿元,人均年收入超过两万元。

    二次创业 换地也改“天”

    让大梨树人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生活的承诺实现了。2014年9月,老书记毛丰美去世了。

    “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是干什么的,而在于他干了什么。城里不缺你一个公务员,可咱们村需要大学生啊!”毛正新时常记起与父亲的彻夜长谈。那时候,他还在国土资源局当公务员。

    选择回到大梨树村的毛正新彻夜难眠,大梨树村下一步怎么办?他苦苦思索,决定转变大梨树村发展方式,以旅游为核心,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近两年,在原有的旅游资源基础上,他们逐步丰富旅游内容,以红色旅游、红色教育为大梨树旅游赋予新动能。

    东北的冬季漫长寒冷,旅游“半年闲”的难题一直是制约大梨树发展的瓶颈。

    怎样才能突破瓶颈?毛正新带领村民做“七彩田园”农业现代化温室大棚展示馆,新栽植果树1.3万株、新建改建葡萄大棚54间,打造了占地超过46公顷的“四季花海”……

    现代观光农业做大做强并不容易,让这一资源发挥出最佳效益尤其需要一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年轻人才。怎样破解人才之困?怎样吸引大批高素质人才到农村“筑巢安家”?

    渴求人才的大梨树村打破常规,哪个产业项目需要用人就随时招聘,向包括大学毕业生在内的各类人才伸出了“橄榄枝”。

    今年28岁的刘天洋是土生土长的大梨树村人。2013年他大学毕业后,在武汉一家公司做图纸设计工作。这几年,大梨树村的乡村旅游发展得如火如荼,吸引了刘天洋回到村里发展。

    刘天洋最初在景区负责团体接待,现在他是大梨树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服务中心的班主任,“一切得从头来,刚开始干起来没章法,总担心有闪失”。

    这两年,刘天洋先后到北京、广东等地参观学习,从最基础的学起,一点一滴逐步提高。

    现在的他,已经完全适应了新角色。“做出返乡就业的选择很简单,但要想真正为村里做点儿事就得俯下身子实干。融进去,才能扎下根。”在大梨树村,刘天洋找到了属于自己舞台。

    让大学毕业生进得来、用得上、留得住。近几年,大梨树村吸引不少大学毕业生到农村“筑巢安家”。

    拧成一股绳 信奉一个“干”字

    越来越红火的乡村旅游带动了村民的增收致富。

    车世利不会忘记曾经困窘的生活。

    那时候,车世利住的是草房子,家里连个像样的家具都没有。村里的人都穷,大龄男青年讨不到媳妇,女孩子更不愿嫁到村里来。但凡有点出路,谁都不愿待在村子里。车世利打过零工、干过建筑,只要能赚钱,再苦再累他都愿意干,但一年到头也赚不到几个钱。

    “村里现在发展好了,你干点什么都赚钱。只要你付出努力,就会有回报。”老书记毛丰美来到他家里沟通。车世利听进去了,他琢磨着回到村里做点小生意。

    摆地摊、卖烧烤……车世利的生活逐渐有了起色。这几年,他把自家住房改造成客房,现在已经有13间客房了,空调、热水器一应俱全。

    闲下来的时候,他还会到山上采些山野菜、药材,经营小商店。“算上卖特产,一年下来能赚20多万元,以前连想都不敢想。”车世利笑得合不拢嘴。

    苦干、实干、巧干,信奉一个“干”字,大梨树人拧成一股绳,靠劳动的双手变荒山为“金山”。村民富起来了,小康生活有奔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慧慧 实习生 牟昊琨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8月05日 01 版

“蛟龙”突击
永不褪色的“红马甲”
让述职评议赋能学生会健康发展
陕西省富平县:传承红色基因 当好红色传人
荒山栽出“摇钱树”
“美丽家乡”——2020中国青少年书法美术征集展示活动启动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