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长三角三省一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的“期中成绩单”这两天火了。
这张成绩单显示,今年1-6月,苏浙皖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均“跑赢”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其中,江苏0.9%、安徽0.7%、浙江0.5%。而上海二季度以来经济运行各项指标同样显著回升——上半年上海GDP同比降幅收窄到-2.6%,止跌回暖态势鲜明。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的命脉地区,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长三角经济稳住了,整个中国的经济就稳住了大半。长三角还是中国老百姓心目中的“特色包邮区”,由于交通发达,这一地区的居民在网购时往往能享受商家提供的包邮优惠政策。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注意到,在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长三角包邮区展现出极强的联动能力。产业链堵点、难点在包邮区被一一打通破解。立足长三角、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成为包邮区工作的亮点。
企业一声“吼”,抗疫专区立刻上线
2月10日是全国的复工复产日,从这一天到2月底也是许多企业“最艰难的日子”。这段时间,有的企业接了国外订单却没有员工返工生产,有的企业积压了大量货物却不见物流司机来拉货,还有的企业接不到单,眼见着账面资金越来越紧张。
长三角地区的政府官员,最先感受到“复工复产难”的气息。2月20日,长三角三省一市经信部门召开“关于强化疫情防控促进企业复工复产”视频会议,建立由专班专人负责的协作沟通机制,全面梳理形成打通跨区域产业链的企业清单,强化供需匹配和原材料、零部件生产供应协同,落实通关、物流一体化等举措保障物资运输畅通。
2月21日,“G60科创云”平台上线“G60共同抗疫”专区。这是专门为长三角企业的科技工作者、企业管理者打造的需求发布平台,常用服务包括“发布需求”“行业分类地图”“仪器共享”等。
这天傍晚,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创业大道的浙江安美德公司副总经理黄璐在平台上发布需求。她所在的企业因为原料供应不上,完不成订单任务,下周即面临停产。
出乎她意料的是,她发布的这条信息被长三角G60联席办的工作人员看到了。联席办当即与嘉兴市取得联系,嘉兴市收悉后高度重视,市经信局复工复产组当晚就联系了企业所在区的相关部门。在各部门通力协调下,第二天上午就解决了该企业原材料(涉及危化品)的运输问题,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记者了解到,平台上线仅一晚,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就上传了数十条供需信息。一些企业反映的湖州市德清县员工往来余杭需隔离14天的问题,经两地政府协调后得以解决。两地凭绿码通行不再需要隔离。
小小的“凭绿码通行”政策,在企业间传为佳话,它直接解决了企业在疫情初期“用工难”“物流难”的堵点问题。
产业链供应跟不上?长三角协同互助
上海潓美医疗科技负责人林信涌的手机里,存了长三角三省一市多个经信委相关处室工作人员的电话号码。今年2月初到3月,潓美生产的氢氧雾化机能顺利送往武汉,全靠长三角的协同互助机制。
“当时,我们的产品得到钟南山院士的推荐,成为储备防疫物资。产品需求量极大、订单很多,却没法生产。”林信涌说,潓美公司的员工在疫情期间克服困难全部到位,但遍布全国的100多家零配件供应商却没法提供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急得不行,我们向每一个供应商求助”。
潓美公司后来找到政府部门。江苏省经信委和上海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主动协调推进潓美在长三角的34家供应商复工。短短几天时间,潓美就陆续收到供应商的供货。
数据显示,截至3月20日,三省一市协调了656家供应商企业提前复工复产,其中,上海累计协调269家、江苏累计协调266家、浙江累计协调77家、安徽累计协调44家,长三角复工率领跑全国。
位于上海嘉定的消毒洗手液生产企业开米科技对长三角协调机制的高效深有体会。这家企业向上海市经信委、市发改委等部门上报问题清单,仅5天时间,从原材料到物流,11家供应链公司的一系列难点均顺利解决。
据悉,2月19日,上海就建立复工复产复市工作协调机制,18个市、16个区共同参与,将工作重心逐步从应急防疫物资“小生产”转向全市复工复产和经济运行“大生产”。
上海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五个协同”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即物资生产协同、事前事后协同、产业链协同、科技赋能协同、惠企政策协同。上海先后发布5个版本的复工指引;发挥区域产业链集群优势,组织实施长三角区域备品备件供应商计划;优化申报流程、通过“一网通办”等平台办理服务事项;推动“惠企28条”落地,通过“点对点一站式包机包车”等方式接运员工,解决用工难。
当“用工难”遇上大学生“就业难”
产业链打通过程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很多企业在疫情早期出现“用工荒”。长三角的企业“复工难”,很大程度上是受疫情防控的影响,来自全国各地的工人没法及时赶回长三角复工。
针对这一问题,长三角三省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联合搭建企业用工对接服务平台“长三角就业招聘联盟”,畅通企业间的用工对接通道。目前,上海上线1406家企业7298个岗位17149个职位的“企业招聘信息包”。安徽省已将“长三角就业联盟”链接至“安徽公共招聘网”,举办为期1个月的“长三角地区企业复产复工复市网络招聘活动”,浙皖两省1358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7.4万个。
同时,三省一市还签订《劳务协作对接和农民工返岗复工协议》,加强大数据分析,精准匹配缺工企业和就业重点群体供需,建立省、市、县对接联系制度,开展“点对点”送工上岗合作,开辟绿色通道,实现常态化返工。
2月19日,国家发改委运行局二级巡视员唐社民说,广东、江苏、上海等一些经济大省(市)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复工率超过50%。除江苏、上海外,截至2月18日,长三角地区的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复工31965家,复工率72.2%,安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为51.5%。
抗击疫情的“上半场”,是企业“用工难”。到了四五月的“下半场”,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难”又成为长三角的热门话题。“G60科创云”平台又出手了。该平台推出“九城纳贤”专栏,聚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汇集9座城市3800余家企业,发布4.5万余个中高端用工需求,面向高校毕业生推出8000多个岗位。
专区瞄准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聚焦产业链招聘,重点围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出岗位需求。地方政府和高校就业部门的精准对接,供需真实性有保障、信息筛选更科学,不断提高人岗相适的匹配度。上线首日,专区就吸引了长三角20余所高校2万余名应届毕业生参与。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认为:“长三角地区快速复工,最根本的原因是充分发挥了城市一体化在联防联控和政策协同上的优势。”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