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08月1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脱贫离不开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一支队伍盘活一个村子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朱彩云 高荣建 记者 杨月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8月18日   02 版)

    扫一扫 看视频

    山东济南章丘三涧溪村党支部书记高淑贞平常开会的地方,习总书记来过。两位不同级别的书记面对面,聊的都是做群众工作。对高淑贞在村里推行的为民服务卡、对党员实行“家庭捆绑式”考核,习总书记一连说了几个“好”。

    任三涧溪村党支部书记15年,高淑贞打赢了一场脱贫仗。她对接了一座工业园,引进60多家企业,建成29个日光温室大棚。2019年,这个2004年负债60万元的“问题村”集体收入超过300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3万元。

    山东兰陵代村党支部书记王传喜也被习总书记当面夸奖,成为“千千万万名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看齐的对象之一。

    回村20多年,这个在外经商的经济能人带回了产业化思路,用“代村梦”吸引大批青年返乡。

    当乡村振兴号角在2017年吹响时,山东被寄予厚望,“要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为全国几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先行探路。用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的话来说,山东农村过去发展中遇到的挑战与机遇,是全国乡村振兴进程的缩影。

    刚一到任,王传喜就发现,脱贫这场仗太难打了。1999年的代村,先后有126张法院传票等着他来处理。大半年里,王传喜和村“两委”成员共出庭100余场次。因为交不起水电费,全村被停水6个月。这个地处沂蒙山区西南的古村,在20世纪90年代初负债380多万元。

    “好多困难是之前想象不到的,那时候后悔也晚了。”当时30岁的王传喜作为经济能人留下,有过犹豫但最终选择迎难而上,“遇到问题就退却,那不是年轻人的做事风格”。

    从生意人到村子一把手,其中的转换并不容易。依照过去在企业的做法,王传喜可以把市场分析、成本控制的经验拿来,“在村里搞商贸、建项目”,但让他为难的是“读懂政策”。

    “我1997年在企业入的党,党龄两年就当了书记。”学政策成为这个新任村支书的日常。出于工作的需要,王传喜每天读党报党刊、看新闻联播,找典型村子的好做法,还学习土地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

    “像土地流转、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等要求,中央都提得很早,我们先了解、学习,能争取到一些政策支持。”事实证明,对文件中这些名词的理解与运用,给了王传喜和支部成员实干的方向,“很多事走在了前面”。

    这其中就包括实行确权确股不确地,土地还在老百姓手里,“但位置不确定”。在王传喜看来,搞农业离不开土地,土地是最重要的资源。2005年,村集体一次性拿出3000亩土地搞集体经营。这些从村民手中流转出去的土地,继续种粮食,成为几年后农业示范园的一部分。

    2008年,代村产业发展的土地基础进一步壮大,当年流转周边村7000亩土地及国营农场的两万亩土地。其中一些土地后来铺上了草坪,成为今天国家农业公园里的一片开阔风景。

    截至目前,代村已形成了现代农业、乡村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建筑装饰、节会展览、教育医疗等众多优势产业。

    过去村民熟悉的土地上也建起了一系列新地标:兰陵现代农业示范园、兰陵国家农业公园、代村商城、国家4A级旅游景区……那些离开土地的村民,有的在21世纪头10年通过投资代村商城成为股民,等待分红;有的成为村企合一企业中的小老板,从和土地打交道转为和人谈生意。

    今年79岁的李学全就是村里的股民之一。离开土地的8年里,他搬进村老年公寓,眼看着2010年和老伴投入的两万元本金逐步增值。到去年,分红已达6000多元。这位放下农具的老人拿起了小时候喜欢的鱼竿。因为钓鱼,他被邻村60多岁的老人误认成退休干部,“我说我是老百姓,他不信,‘那俺跟你天地之别’”。

    回想自己和代村这些年的变化,李学全一直笑,他想不出小康生活的具体样子,但他认为,“现在吃住无忧,儿女也省心,真是过上了天上的日子。”

    代村的农业产业化之路越走越宽时,高淑贞正在寻找三涧溪村穷和乱的根源,“这个村6年换了6个党支部书记,他们也想干好啊,也有对党对人民的一颗忠心和责任心,但为什么没走下去,还是基层党组织出了问题”。

    抓党建成为高淑贞2004年上任后的工作重心,这个当了8年体育老师、有过5年村支书经验的人,在三涧溪村到任后上的第一堂课,就是面向全村70多名党员开讲的。

    除了坚持每月举办主题党日活动外,高淑贞在村里成立了财务监督委员会,“党务、村务、财务,越乱越需要公开”。

    如今为人熟悉的新媒体手段在当时的村里还很少见,高淑贞和支部成员想了些笨办法,设立“党员代办”服务岗,由5名党员轮流值班,及时接听村民的需求电话。为民服务卡也进入三涧溪村的家家户户,在这张卡上,村民吃喝住行中的任一需求都对应一位党员。“现在看着形式有点落后了,但出发点没变,就是关心村民的吃喝住行、耕种收割,关注村民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高淑贞说。

    10多年来,这支时刻准备为民服务的党员队伍不断扩充,从70多人发展至145人,其中不乏回流的本村村民。

    6年前,50岁的叶玉辉回村找了份新工作,从百货商店老板转行为一名党群工作服务者。不用再为购货奔波,叶玉辉坐在办公窗口,逐步适应订货单变为一叠叠济南12345承办单。“体力上的劳累比以前少,但脑力上的劳动更多了,还要琢磨怎么把政策翻译为土话,说给乡亲听,琢磨怎么给年轻人提供回来的平台与机会。”

    这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记得家乡之前的样子。四五十年前,三涧溪村的东涧溪、西涧溪、北涧溪村三个村发展路径不同,北边土质适合种粮,南边土质松软只能发展些石灰粉碎小产业。但穷是这里的底色,青壮年更多出去锻钢、劈铁,只有少数人留下,“现在不同了,种粮好的地方继续种粮,不好种地就发展新型产业”。

    用高淑贞的话来说,产业落地还是要看“这地能不能叫产业的种子发芽”,“要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因地制宜,让有的人杀鸡但他连刀都不会拿,那肯定不行”。目前,连发医用塑胶厂作为村里新型产业的代表之一,已带动了500个家庭就业,留守的村民可以从事采血针等产品的组装工作。

    相比于上任之初,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听高淑贞讲那堂关于党建的课。习总书记在2018年6月的视察像一次盛大的推广,将她和村党支部还有三涧溪村推向全国。两年来,村子陆续迎接了考察团成员10余万人,高淑贞已接待近1000个考察团,在今年全国疫情基本稳定后,她作了160场专题讲座。

    无论是让产业落地还是治理环境,无论是乡风建设还是村务治理,对于“把事做成”的方法,王传喜概括为“好的时代、好的带头人、好的班子”,高淑贞则表述为“在大环境发展下,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战斗堡垒”这个于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意象,在中国乡村的基层政治生态中,再次成为号召党员与群众,打赢脱贫仗、探索致富路的有力表达。在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中,全面从严治党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

    “最重要的是让农民收入多起来。”这场脱贫的仗,高淑贞不敢说已经打完了,对她和支部成员来说,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只有不断地读懂政策、理解村子,“不然不可能变成生产力”。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朱彩云 高荣建 记者 杨月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8月18日 02 版

携手书写新时代壮丽青春篇章
在全国青联第十三届委员会全体会议和全国学联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致词
疫情以来首场两岸青年交流活动举行
一支队伍盘活一个村子
坚定跟党走 奋进新时代 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