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08月21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家门口的小康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 摄影报道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8月21日   04 版)

    6月1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杨河乡串河村,71岁的兰付仓(右)和妻子谷香连在自家牛舍里。对于村里的老人来说,养牛相较种田要轻松很多,收入也要高一些。目前,串河村全村肉牛存栏6000多头,该村所在乡的624个建档立卡户依靠养牛产业摆脱贫困,人均年收入达到11800元。

    6月14日,宁夏固原市隆德县凤岭乡李士村,几名村民在村头的公厕旁施工,这片区域将建造成花圃等植物观赏区。

    6月11日,宁夏银川市,西夏水库的观水塔。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工程建设完成后,将切实改善三市八县区居民生活用水水质,充分满足都市圈发展及群众生活生产用水需求。

    6月13日,宁夏固原市彭阳县红河镇苹果试验示范园,一位村民在劳作。今年,彭阳县多个乡村都种上了矮化苹果,红河村去年试种1200亩,今年又增加500亩。示范园试种给村民带来了希望,村民们也有了增收产业。

    6月15日,宁夏中卫市兴仁镇兴仁村党支部书记李选善站在硒砂瓜田里。他所在的村子里,116个建档立卡户目前已脱贫88户。由于半沙漠化的地理条件和干旱、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环境,这里所种植的硒砂瓜有着优良品质。该镇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硒砂瓜生产基地。

    6月11日,宁夏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光伏制造厂内,柳瑞霞在做数据抄录。她今年21岁,是当地人,月收入4000-5000元,高于当地的平均收入。

    6月13日,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庙湾村,村民们在文化大院内观看演出。据统计,原州区目前有120多个农村文化大院,79个民间演出团体,草根艺人超千名。

    6月13日,宁夏固原市彭阳县古城镇艾蒿产品加工扶贫车间,工人们在工作。

    6月13日,宁夏固原市泾源县兴盛乡新旗村,两名儿童坐在农用机动车上,不远处就是新建的滑雪场。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杨河乡串河村,面对记者的采访,兰金平站在自己新买的小汽车前,有些腼腆又有些骄傲。

    10多年前,为了生计,兰金平离开家乡,到新疆乌鲁木齐和伊犁等地打工。因为没有像样的手艺,他干的都是工地上搬砖、搬石头的小工活儿,省吃俭用一整年,才能攒下1万元寄回家里。

    2013年,中央提出“精准扶贫”,串河村逐渐确定了以养牛为主导产业的扶贫政策。几年间,养殖户购进一头母牛的补贴从500元上升到2000元,新生小牛犊每头也能补贴500元。青贮饲草每立方米可获补贴6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则补贴更多。村民们通过养牛实现脱贫致富的积极性被快速调动起来。

    2014年,在村里干部的劝说下,兰金平回到村里,找亲戚借了4000元,买了4头基础母牛,踏踏实实地搞起了肉牛养殖。刚开始,由于没有经验,几头牛不是被喂多吃撑了,就是喂少了不长肉。为了尽快提高养殖技术,兰金平报名参加了乡里的养殖户培训班,县里畜牧站的专家下村指导时,他虚心讨教。现在兰金平家里一共有26头牛,年收入十几万元,去年还买了小汽车,闲暇时就带着妻子孩子出门“兜风”。回想起打工时每天十几个小时的重体力活儿,兰金平说,“养牛可比打工轻松太多了,赚得还多,又能和家里人一起生活,多好啊!”

    像兰金平这样养牛致富的村民,在杨河乡占到90%以上。2019年年底,全乡的624个建档立卡户都靠养牛脱了贫。在新建的养牛合作社中,人人都是股东,到年底还能按股拿到分红。

    同样是养牛,与村民个体散养和股份制合作社的方式不同,宁夏海原县曹洼乡走的是“合作企业+合作社+专业村”带贫困户的草畜一体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在该模式下的“基础母牛银行”计划中,买不起母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以由引入的合作企业垫付赊销款,政府也会对每头母牛补贴2000元,也就是说,按照当前的市场价格,农户只需自筹2000余元就可赊销1头母牛。养殖3年后,6000元的赊销款再进行无息偿还,所产牛犊可优先通过养殖企业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的价格进行回购或抵顶农户赊销款。该模式目前已累计向海原县117个村12819户养殖户赊销西门塔尔基础母牛超过3万头,其中包含建档立卡贫困户10386户。

    男人们养牛,妇女们则在“扶贫车间”里脱贫奔小康。

    宁夏彭阳县古城镇艾蒿产品加工扶贫车间内,妥素琴和同事们在缝纫机前制作药芯。车间不大,员工也只有不到40人,他们每天生产的艾蒿产品,销售额可以达到30万至50万元。妥素琴曾经是当地“十二五”规划下的一名易地扶贫搬迁移民,来到扶贫车间之前,她一直处于失业状态,现在每个月可以领到2300元的工资。

    这些广泛建立的扶贫车间,帮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马玉兰是4个孩子的母亲,也是一名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门口的扶贫车间让她 “走路10分钟就能来上班”。从之前为孩子们交学费都犯难的经济状况,到现在可以每月给孩子额外的生活费用,她感觉幸福和满足。

    古城镇镇长姬志珍介绍,艾蒿是当地的传统种植作物,通过扶贫车间,艾蒿经济从传统种植业拓展到加工、销售、服务等领域,延长的产业链不仅解决了更多本地人的就业,也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宁夏固原市泾源县兴盛乡新旗村临近六盘山脚下,2017年,一个滑雪场度假区项目落户该村原址,百余户村民集体搬迁,住进了滑雪场旁的新村子。村里新房子整整齐齐,每栋都在100余平方米,价格约22万元。滑雪场的建成也让村子成了“旅游区”,村民们种植的芍药和牡丹等观赏花卉,不会让来滑雪的游客们空手而回。

    相比之前的老房子,16岁的于世林更喜欢现在新旗村干净整洁的新家。他喜欢打篮球,村里新建的球场是他和小伙伴周末“约球”的地方。于世林有几个愿望,希望自己成为校篮球队的主力,希望瘫痪在床的爷爷能好起来,还希望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早日回到家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 摄影报道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8月21日 04 版

家门口的小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