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节约粮食体现了勤俭节约的美德,更有助于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04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2.2%受访者觉得自己节约粮食意识强,00后认为自己节约意识强的比例更高(84.1%)。96.2%的受访者确认生活水平提高和勤俭节约不矛盾。
受访者中,00后占4.4%,90后占38.0%,80后占43.8%,70后占10.3%,60后占2.9%,其他占0.6%。来自一线城市的占29.8%,二线城市的占49.9%,三四线城市的占17.8%,城镇或县城的占1.7%,农村的占0.8%。
82.2%受访者觉得自己节约粮食意识强
35岁的张雅(化名)在北京某事业单位工作,孩子在上小学。张雅觉得现在年轻人节约粮食的观念还不够强,“有的人这方面意识比较强,但也有一些人做得不好,外出吃饭点很多菜,总要剩下很多”。
北京某事业单位职员周晓(化名)感觉周围年轻人节约粮食的观念比较强,“这可能是因为我周围女性多,更会持家。有次几个同事聚餐,剩了几个菜,都打包了,由两个女同事带了回去”。
数据显示,49.2%的受访者觉得年轻人节约粮食观念强,27.8%的受访者觉得一般,23.0%的受访者觉得不太强。具体到所在地,二线城市受访者觉得年轻人节约观念强的比例更高(55.1%)。
周晓和老公两个人过日子,每餐尽量只做一顿的量,不会浪费。“平时和家人出去吃饭,除了汤羹一类不好带的,其他剩下的菜品都会打包带回来”。
“我小的时候,爷爷奶奶要求吃饭一定要吃完,如果碗里有剩饭是会被骂的。老一辈人经历过忍饥挨饿的年代,不能接受浪费粮食的行为。”在北京某企业工作的王峰(化名)说,受到家里老人的影响,他会比较注意节约粮食,在家吃饭基本吃多少盛多少,在外面就餐会注意不要点太多。“就我自己而言,如果是跟熟悉的朋友出去吃饭,大家饭量如何都比较清楚,基本都能做到‘光盘’。但也有例外,比如约会,担心点少了,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也不太好意思打包带走”。
张雅觉得,很多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吃的都是现成的白米饭,不知道每一粒粮食来之不易,因此也就缺少节约的意识。
哪些因素导致一些年轻人节约粮食的观念不强?80.0%的受访者认为是物质条件好,意识不到要勤俭节约,61.7%的受访者表示是年轻人不熟悉农耕活动,不知粮食生产的艰辛,58.4%的受访者觉得是因为年轻一代没有饥饿记忆,40.3%的受访者直言是因为讲究面子排场,奢侈浪费。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物资供给丰富的当下,仍然要发扬光大。”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说。
调查中,82.2%的受访者觉得自己节约粮食意识强,14.6%的受访者觉得一般,仅3.2%的受访者觉得不强。值得注意的是,00后认为自己节约意识强的比例更高(84.1%),高于90后(82.0%)和80后(81.5%)。
71.1%受访者建议推广科学健康的饮食模式
西南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唐智松教授认为,对青少年进行节约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通过吃什么取什么、吃多少取多少等活动,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关心他人用餐、食物分享等活动,培养关心他人的品质;通过学习粮食生产、食品加工等知识,培养劳动的观念和技能;通过实践节约粮食等资源利用,培养孩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理念。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每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张雅觉得,培养孩子节约粮食的观念,有助于促进他们尊重农业劳动,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谈到培养节约粮食观念的影响,70.5%的受访者认为会促进青少年尊重劳动人民的成果,58.1%的受访者觉得可以培养勤俭节约的品质,58.0%的受访者觉得有助于形成敬畏自然与生命的观念。其他影响还有: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理念(49.6%),有危机意识、居安思危(40.8%)以及培养社会责任感(30.1%)等。
调查中,96.2%的受访者认为生活水平提高和勤俭节约并不矛盾。
“节约粮食不是节约买粮食的钱,而是节约生产粮食所耗费的自然资源,现在粮食的价格只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投入的价值,没有将对生态环境的耗费算进去。节约环境资源,于人类而言永远是美德。”朱毅认为,节约并不意味着低效率和低品质,反而在合理的安排下,收益颇多。对于个人来说,节约是个人修养、家教家风、素质品质的体现。
“现在国家一直在提倡劳动教育,我觉得特别有必要。现在很多孩子都生长在城市,没有多少生活常识和经验,缺少对大自然的了解和敬畏。”在北京一家国企工作的于菲菲(化名)觉得,重视和实践好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孩子们敬畏自然、尊重劳动者的品质。
要培养节约的观念,调查中,71.1%的受访者建议推广科学健康的饮食模式,61.7%的受访者鼓励餐厅饭店张贴标语,58.0%的受访者期待开展公益活动,加强宣传,57.7%的受访者希望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氛围,32.0%的受访者期待完善法规政策、严惩浪费。
“要引导青少年,首先要树立教育生活化的理念,密切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把爱惜粮食、杜绝餐桌浪费作为生活教育的一部分。”唐智松认为,在教育评价上,要把劳动教育纳入考核。
朱毅认为,要提高节约意识,可以通过开设食育课程,即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提供充分的农业实践机会,让年轻人切实体会到汗滴禾下土的辛苦,了解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懂得节约和节制的益处,这都会帮助他们从心底里崇尚节约。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山 杜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