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08月31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学人对话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长征路

韩毓海 吴楚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8月31日   02 版)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为加深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社会主义为什么行”的认识和理解,特刊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韩毓海与北京大学博士生吴楚两位学人的对话,以助力青年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更好成长,践行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

    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破字当头,立在其中”

    吴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这一“大变局”的丰富内涵,牢牢把握变局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的重大机遇,是新时代开拓广阔发展空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现实要求。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您有怎样的思考与研判?您认为,如何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变局,应该怎么做?

    韩毓海:“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互相激荡。”正如“中国梦”一样,总书记这一论断,是对当今世界局势,对我们的历史方位,作出的最为深刻、最有创造性的概括。

    我在拙作《龙兴:五千年的长征》中曾提出过“破字当头,立在其中”这个观点,今天之大变局,要立的就是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理论、中国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为什么这么讲?只要看看我们的历史,只要看看世界的变迁,看看我们走过的路,就知道了。

    鸦片战争,是“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在哪里?在当时的一班人看来,当时中国的世界观、价值观、制度治理,都失败了,只有走西方人的路,只有接受西方的价值观、世界观,采用西方的制度,才是出路,可结果依旧失败了。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当然也是大变局,变在哪里?西方的各种道理、道路, 我们基本上都尝试了,但却依然走不通,而结论是——走俄国人的路。这种变,同样还是破字当头,立在其中。

    今日之大变局,如果往实质上讲,那就是西方的世界观、价值观、制度治理,都陷入了空前的危机——把话说白了吧,这次破产的,乃是对西方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制度治理体系的迷信,而这次要立的,就是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在我看来,这同样还是“有破有立”,破字当头,立在其中。

    对于这一破一立,人们或许还没有完全地意识到。对西方的迷信,对资本主义道路的迷信,在少数人那里,还是会存在的。自信的真正确立,也需要有一个过程,但是,我相信,随着变局的深入,我们会越来越清醒起来。

    面对变局,我们要做的就是继续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自鸦片战争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尝试救国救民,走西方人的路,接受西方的价值观、世界观,采用西方的制度,但都走不通。直到我们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直到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才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该改的、必须改的,我们坚决改

    不该改、不能改的,我们坚决不改

    吴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那么,制度和治理存在怎样的辩证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又该如何推进呢?

    韩毓海:“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句话,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前一句,讲的是“制”,后一句,讲的是“治”。我们的“总目标”讲的是“制度与治理”之间的关系,而“制”与“治”,二者紧密联系,却不容混淆。

    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改什么?邓小平同志讲得很清楚:改革开放,改的是我们的管理方式、治理体系,为的是提升我们的治理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改革,治理能力的提高。同时,邓小平同志也一贯强调:改革开放,绝不是要改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为什么要区分“制度”与“治理”,为什么要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讲清楚?因为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人民千辛万苦探索出来的,是人民选择、历史选择的好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当然,坚持的同时还有一个“完善”,即我们不能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好的制度,就以为万事大吉了,我们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要补短板、强弱项,不能放松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当作一个有机的整体,作出全面、准确地理解,只有全面理解“制度”与“治理”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做到:该改的、必须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不能改的,我们坚决不改。

    “一定要认清,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就在于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就在于我们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制度的根本在于“以人民为中心”,在于“人民当家作主”。

    中国好,归根到底是因为中国人民好,我们的人民好,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好,好就好在——每个中国人都知道“担当”二字,由一家推至于一国,由一国推至于天下。通过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我们能够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根本动力就在中国人民之中,在中华文明之中。“民居天地之中”,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有了天理人心在,就没有什么大山是搬不动的。

    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

    吴楚:新中国成立时面对一穷二白,面对外部封锁的境况,涌现了一批像雷锋一样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青年榜样。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状况,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您认为当代青年应该怎么做?

    韩毓海:中国在这次全民抗疫中以科学、迅速、精准的决策部署,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与有效的社会治理能力,取得了抗击疫情的阶段性胜利,进一步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当代青年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现实证明广大青年是堪当大任的。

    所以,对于青年,我特别想讲讲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讲“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因为“文化自信”指向的是“中国特色”,指向的是中华文明的价值观、伦理观、历史观,而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之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有信仰、价值观、伦理观、历史观支撑的。

    我们伟大祖国之所以能够有今天这样一个举世瞩目的地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有完善的工业体系,今日之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全工业产业链国家,这一切的坚实基础,就是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我想,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每个中国人通过比较和感同身受,口罩、呼吸机、核酸监测、大规模的医疗设备的生产、疫苗的高速研发……凸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归根到底,是由我们无比强大的工业化能力所支持的。

    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我国当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严酷的国际封锁条件下,在我们一穷二白的情况下进行的,我们没有外援,也没有什么物质刺激……在那样的条件下,我们艰苦创业,靠的就是中国人民的“志气”——用今天的话来说,靠的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认为,雷锋精神,一直就是我们今天强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形象、最典型的代表。“天下为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向雷锋同志学习,这是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的体现,是社会的风气的体现,这样的政治生活、这样的社会风气,是我们这个制度的“人心”的基础。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优秀成分在新中国的现代转化和创造性迸发。

    一代有一代之学,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长征路。今日之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而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个中国年轻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

韩毓海 吴楚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8月31日 02 版

确保脱贫攻坚完美收官
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