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09月04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少时婚恋不规划 40单身也正常

胡波(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9月04日   08 版)

    平时浏览婚恋方面的新闻报道,发现一些婚介公司的负责人、婚姻家庭研究方面的专家,甚或有着丰富经验的媒人,大都建议年轻人对待自己的婚恋大事,要提高重视程度,及早规划。

    考虑到当下不少年轻人读完大学,还要继续读研、读博,等到毕业时将近30岁,才考虑到相亲之路漫漫,一些人相亲相到近40岁恐怕也难以找到理想的对象,建议年轻人及早进行婚恋规划,也是合情合理的。

    然而,比起“及早规划”这句善意的提醒,更值得追问的是,年轻人究竟应该从何时开始规划?怎样进行规划?

    以我对在校生的观察,除了少部分人会谈恋爱外,大部分学生还是以学业为重,不少人认为,婚姻离自己很遥远,是工作后才应考虑的事情,所谓水不泼到自己的脚上,不会有“危机”意识。大学时代,尚未就业,存在太多不确定因素,此时就让学生进行婚恋规划,没有直接的现实需要,也很难引起他们的重视。

    即便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很多人的思想意识转变也需要一段时间。“妈宝男”类型的人自然不必说,事事都要等着父母给安排,等他真正成熟、独立还早着呢;有人会觉得自己既没有经济基础,也不想这么快被婚姻绑架,过几年再说;有人对相亲本就排斥,依然保留着顺其自然式恋爱的想象;还有人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工作之余就宅在家里,没机会认识更多的异性,所谓“困难”,困在家里才难。

    不管怎样,只要不坚持“不婚主义”,每个人总要面对“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现实,到了一定年龄,同龄人都已经“上岸”,只有自己还“落单”,嘴上说不急,心里难免也要着急。

    我认为,年轻人进行婚恋规划,核心内容其实是思想认识的转变。对于有主见、积极主动的人来说,并不是大问题,但对于习惯依赖父母、总是处于被动的人来说,让其转变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并非易事。既然未来是要结婚的,就没必要将“工作压力大,没时间交际”等当作逃避婚姻的借口,不妨转变心态,提升主动意识,牢牢把握自己对婚姻的主动权,不能只等家里人来给安排。

    首先,正确认识婚姻与恋爱的关系。类似“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婚姻是可有可无的”之类的认知偏差是需要纠正的,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爱情需要共同经营、幸福需要双方努力等,更应成为婚恋规划的“指导原则”。婚恋自由也不代表自己可以任性所为,常言道,恋爱是两个人的事,婚姻则是两家人的事,两代人之间婚恋观念存在差异是必然,保证家庭关系和谐,父母的经验和建议也需要认真参考,除非你已决定固执己见,以强势和父母“斗争”一番,并做好收拾“残局”的准备。

    其次,不喜欢相亲的生硬模式,那就自己创造认识异性的机会。要知道,很多人工作之后,交际范围大都很窄,相亲仍然是一种快速结识异性的直接办法。不要想当然地排斥相亲,除非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去认识更多的异性朋友。

    再次,认识自己,提高和异性交往的能力。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性格,清楚自己的“三观”,在和异性朋友交流时,才能提高沟通效率,快速匹配目标人选,最怕毫无主见,迷迷糊糊去相亲,不知道什么叫“适合”,又或者高估自己,高不成低不就,错过最佳择偶时间。对于性格内向的人来说,更要走出心理“舒适区”,改变自己的习惯,主动认识新朋友,学习和提升同异性交往的能力。所谓“出路”,即走出家门主动找路,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在发展兴趣爱好、拓宽交际范围中,寻找和结识更多的异性。

    最后,适时摆脱“完美主义”的魔咒,告别“外貌协会会员”的身份,在更多的交流和相处中,增进对彼此性格合适与否的了解,果断、及时作出合理的决策,否则,就会落入“选择困难”“选择无能”的状态中,让本属于自己的缘分一再错过。

    说到底,婚恋规划既是思想和认识的转变,也是行动和策略的提升。年轻人只有对自己的婚姻负责,主动寻找、学习和提升,那个对的人才会及早出现。

胡波(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9月04日 08 版

无法拒绝酒局的职场年轻人有多无奈
“码商”:一种危险的“校园兼职”
少时婚恋不规划 40单身也正常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