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09月1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扶贫走进西部地区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9月15日   07 版)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7级学生杨同学来到贵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当初这名手持“扶贫卡”的女孩,如今已经顺利从学校毕业,令人欣慰的是,她毕业后回到家乡,开始了自己的土特产创业经营——前阵子贵州山里的各种菌菇上市了,她忙得不亦乐乎,“短短3天,就有营业额700元。”杨同学同时也在备考村官,她想带领更多像她这样贫困家庭的“女娃娃”坚持学业,最后靠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脱贫致富。

    积极响应党中央“发展教育扶贫”的号召与要求,是高职院校承担国家脱贫攻坚社会责任的新课题。在脱贫攻坚战中,常州机电学院“敢于啃硬骨头”,把脚步走进贫困县集中的云南、贵州、甘肃等地,踏踏实实地走出了一条教育扶贫路。

    校长沈琳认为,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是时代赋予高校的神圣使命。学院通过深挖地区、学校、学生家庭三种不同层次的扶贫需求,“量身定制”式地开发扶贫项目,为教育扶贫提供“常机电方案”。

    助业兴产,发挥学校产教优势

    云贵地区生活着不少少数民族,他们的很多传统文化有着独有的魅力。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学院师生们萌发了将这些少数民族文化开发出文创产品的想法。“学校的视觉、产品设计等专业的老师和学生都参与其中,将传统文化融入创新理念,这些抽象的文化遗产,经过实物化、商品化后,有了第二次生命,目前,我们为此开发的商品在常州反响很好,创造经济价值三十余万元。”学院创意设计学院院长陈景普说。

    如今,原本已经束之高阁、鲜有被外界所知的少数民族文字、水族“马尾绣”等宝贵文化,被“复活”了。这些商品的生产和制造逐步成为了当地就业的一个出口,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针对学历低、留守妇女、不愿意外出的重点扶贫困难户,学院联系常州本地企业,由企业负责前往当地培训,提供电子类产品的穿线、插件等可发放外包,不出家乡就能完成的就业项目。

    助校利教,提升贫困地区学校教研水平

    教师是一所学校的软实力,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学生的发展水平。近年来,常州机电学院凭借“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师资实力,探索对云贵地区云贵中职、高职和高中学校的“助教”路径,提升贫困地区学校的师资水平和教学能力,找到了教育扶贫的“根子”。学院助校利教的思路受到了云南、贵州、甘肃等地教育局的欢迎。

    “我们偏远山区办职业教育,受到实训设备、师资力量、思想观念等方面因素的制约,难度很大。但我们必须迎难而上,一个孩子通过学习技能,找到工作,那么一个家庭就脱贫了!在我们困难的时候,常州机电学院主动联系上我们,签订了帮扶协议,帮助我们打开了工作局面。”甘肃省榆中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榆中县职业教育中心在对接过程中,提出了帮助培养师资请求。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立刻整合资源,依托校内国家师资台,为学校定制开发了“提高专业教学能力,提升职教科研水平”的系列课程,邀请学校骨干教师来校参加培训。此外,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还安排了专职教师赴学校开展专业与职业生涯规划讲座,为学校的“专业进校园”活动提供全方位支持。实实在在的帮助,得到了榆中县职业教育中心师生的一致认可。

    助学扶志,助力学生“无忧”入学

    学院还逐年加大在云贵地区的招生计划投放,从2017年开始,每年保持20人左右的增长。今年,在云贵地区专门投放了计算机网络、软件技术等专业的招生计划,计划数比去年又增加了26个。“之所以对招生计划调整,源于我们对各贫困县经济优势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分析。”学院招生办负责人顾久贤说,经过调研,云贵地区特别是永胜县的一些先进的数控机床、3D打印设备的操作和维护都缺乏人才,严重制约了当地产业发展。学校通过增加招生计划,精准投放专业,做好教育扶贫“起先一步”。

    从2012年起,学院特别设立“雪绒花”助学基金,为云南永胜、贵州三都、甘肃永登等西部贫困不发达地区录取新生减免学费、提供生活补贴。近三年来,学院累计为贫困学子提供了各类资助5572万元。学院还为贫困生提供校内外各种勤工助学岗位,确保每位贫困学子正常学习和生活所需得到保障。

    中西部地区离常州较远,学生需要坐火车、转汽车,期间的交通费用不少。为此学院创新了一些贴心的举措——补贴学生来回路费。一年2次假期来回贵州的火车票就有4000元,学校能补贴这一笔费用,让很多贵州的孩子勇敢地踏出了求学的第一步。

    “走出家乡后,我发现世界好大,这边的学生学习能力真的太强了,我只能比他们加倍努力。还有,原来办法真的比困难多。这边的出路太多了,我可以有很多选择。”学院2018级学生小白回忆起当初义无反顾一定要走出大山读大学的决定,依旧坚定。

    小白来自贵州省三都县,一家人住在山村里,父母靠务农和打零工养活他们姐弟4人。虽然小白成绩不错,但由于家境十分贫寒,即使他考上大学,父母也很难再拿出钱供他读书。在得知常州机电学院对云贵地区学子的资助政策后,他义无反顾地报考了。入校后,他一边勤工俭学,一边努力学习,每年都获学校奖学金,还参加了全国职业大赛,取得了好成绩。如今,小白已经从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成为一名销售顾问。今年,小白说服父母,让妹妹也报考常州机电学院。“感谢我的母校——常州机电学院,让我和我的妹妹有机会走出大山,改变人生命运。”

    “把山区贫困家庭的孩子送去东部地区学习,再回到家乡建设,是我们非常重视的教育扶贫方向。孩子们学成归来,脑子活,方法多,给我们基层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新生力量。前期的校地沟通,双方的合作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点,我们和常机电的合作,无疑是一个成功案例。”黔南州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数据和信息来源: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广告·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9月15日 07 版

指望炒鞋牟利,容易落入陷阱成为接盘侠
“果二代”更是“创一代”
“纺客互联”助力中小企业智慧“抱团”
教育扶贫走进西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