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总理默克尔、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以视频方式共同举行会晤。欧洲各界对此次峰会给予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普遍认为中德欧领导人不仅在加强双边经贸和应对全球挑战等广泛领域达成重要共识,而且为下阶段中欧关系规划了方向,给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了坚定信心和强劲动能。
欧洲议会议员希尔德·沃特曼斯9月14日在《欧盟观察》上发表评论认为,中德欧领导人会晤开启了中欧关系的新篇章。中欧关系早已超出了经贸合作的范畴,欧洲需要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国。作为伟大的文明,中国正在从过去一个多世纪以来的西方阴影中觉醒。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崛起。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间,中国不仅成功使8亿人口摆脱贫困,而且在科技创新方面跻身世界前列。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投资和基建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力。沃特曼斯强调,欧洲绝不应该追随美国与中国为敌,“脱钩”根本就不是一个选项。欧盟与中国的未来紧密交织在一起,双方必须采取建设性的方式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维护基于规则的多边秩序。
欧洲政策中心高级顾问、欧盟亚洲问题专家莎达·伊斯拉姆14日在《政客》欧洲版发表题为《忽略华盛顿:欧盟加强对华关系才是正确之道》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西方主宰世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地缘政治形势正处在深刻复杂的变局当中。大肆鼓吹反华的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没有搞清楚一个关键问题:靠发动意识形态斗争、把世界人为地割裂成两大阵营,根本解决不了气候变化、新冠肺炎疫情和贫困等全球性挑战。伊斯拉姆说,欧盟坚持不在美中之间选边站队,并且在拥有共同利益和共识的领域加强对华合作,既符合欧盟自身利益,也顺应世界历史潮流。中德欧领导人会晤就年内完成全面投资协定谈判、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等双边和多边重大议题达成政治共识,为中欧关系注入了强劲信心和动力。
比中经贸委员会主席德威特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欧始终保持着密切的高层交往,此次中德欧领导人会晤的成功举行,本身就充分表明中欧关系的特殊重要性和合作共赢属性。中德欧领导人在坦诚、开放的气氛中就一系列重大议题交换看法并达成广泛共识,欧洲商界普遍对此表示欢迎,并期待早日将这些重要政治共识转化为促进双边经贸发展的具体措施。
此次中德欧领导人会晤达成多项“干货”成果,特别是《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的正式签署和双方关于实现年内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目标的再次确认,受到欧洲各界广泛欢迎和好评。
德威特指出,作为中欧经贸关系的核心议题,中欧投资协定如果能够达成,将意味着中欧经贸关系在互利共赢基础之上的重大提质升级。中德欧领导人共同为加快推进谈判进程提供了重要的政治牵引力。尽快签署一份全面、平衡、高水平的协定,无疑将为中欧双方企业和民众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更好的营商环境、更便利的市场准入,以及更多的就业岗位和质优价廉的商品,是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具体体现。
比利时赛百思中欧商务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胡磊德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在中德欧领导人会晤期间正式签署,《中欧民用航空安全协定》也于近日正式生效,这都为中欧投资协定的早日出炉奠定了良好基础。胡磊德认为,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将为双方企业提供一个清晰规范的法律框架,有望显著提升中欧双边经贸和投资的便利化和平衡性。他指出,中欧政治制度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制约双方深化经贸合作的障碍。欧洲一些人鼓吹的所谓完全“对等”既不合情也不合理,相信中欧双方能够在充分认识各自国情并照顾彼此利益的基础上,达成一份全面、平衡的中欧投资协定。
欧盟中国商会会长周立红表示,欧盟曾连续15年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上半年,因英国脱欧、疫情等原因,中欧贸易和投资额均有所下降,但双方都有较强合作和投资意愿。中德欧会晤成果有待双方在彼此理解、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一一落地。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的签订,是中欧贸易领域一个里程碑事件,将惠及中欧农业和农产品等行业。落实中欧在环境与气候变化以及数字领域达成的共识、加强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拓展在创新和新技术领域里的合作等,都将为中欧未来长期稳定战略伙伴关系锚定方向。
此次中德欧领导人会晤不仅聚焦双边层面重点议题,而且涉及多边领域诸多挑战,涵盖内容十分广泛,凸显中欧伙伴关系的战略性和全局性。德威特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此次峰会的成功举行再次表明,中欧在应对气候变化、改革世贸组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恢复疫后经济等全球性挑战中拥有共同利益和广泛共识,只有加强沟通与合作才能找到并实施解决方案。这不仅将造福于中欧双方,也将惠及世界。
本报布鲁塞尔9月16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驻欧盟记者 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