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09月17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产业变革开启新篇章,自主创新离不开人才驱动

寻找“十四五”的汽车“最强大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程鸿鹤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9月17日   11 版)

    有专家指出,面对新时期汽车人才的新内涵、新特征和新需求,全行业乃至全社会要形成重视人才、爱护人才、尊重人才的健康氛围。中国一汽的人才实践背后,正是中国汽车行业未雨绸缪,应对未来竞争下出的“先手棋”。

    在于欣彤看来,汽车行业的转型升级为青年汽车人才提供了一展身手的大舞台。

    在中国一汽研发总院,刘阳正在进行DCT电控软件系统设计。他表示,希望能在研发一线继续学习,用自己的知识为中国汽车业的腾飞助力。

    2025年人们会开上什么样的汽车?年轻人能为中国汽车业、智慧出行的未来做些什么?这些问题不光是令人遐想的未来场景,也事关千千万万90后、95后年轻人的前途和命运。

    “面对新时期汽车人才的新内涵、新特征和新需求,企业要主动进行人力管理模式的持续创新,高校要加快探索人才培育体系的优化调整,全行业乃至全社会要形成重视人才、爱护人才、尊重人才的健康氛围,以最大限度发挥人的作用,推动产业加快发展。”近日,在中国汽车人才高峰论坛上,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如是说。

    在他看来,中国汽车业的发展离不开青年人才的智慧和贡献,而青年人的成长也需要包括汽车企业、高校在内的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十四五”规划编制之年。站在这个高度上,人们有理由对青年成长和产业发展抱有更多期待。

    因此,如何制定“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为“十四五”的人才建设谋篇布局,成为汽车行业破局“十四五”的一道必答题。

    “不转型,就淘汰”

    经过一段为求职四处奔走的日子后,于欣桐拿到了最中意的入职通知书,遇到了她的“理想型”工作。

    今年6月,于欣桐加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一汽”)研发总院智能网联开发院,成为一名研究智能驾驶的软件设计员。

    这位本科、研究生阶段均毕业于吉林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的“汽车人”,开始了“每天忙着写代码、建模”的生活。

    其实,早在本科毕业时,于欣桐就发现,自己不能止步于所学的车辆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

    于欣桐回忆说,本科阶段的学习让她对车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和企业招聘负责人的交流中,她意识到,随着汽车向“新四化”方向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等领域正在成为热点,“不转型就会被淘汰”。

    “在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近几年,不少导师都开设了智能网联相关课程。”于是,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于欣桐如饥似渴地吸收汲取着智能驾驶领域的相关知识。她告诉记者,对于非专业出身的自己来说,“写代码”非常辛苦,但这些额外的学习经历最终让她获益匪浅。

    正式入职中国一汽后,于欣桐发现,在她所在的团队中,控制、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小伙伴还有不少。在与其他青年研发人的交流和碰撞中,不同的专业背景让他们碰撞出了不少新点子。这让她愈发相信,随着汽车行业的转型升级,不同专业人才之间的组合将成为趋势。

    在中国一汽研发总院,像于欣桐一样有着跨专业背景的青年人才还有不少。在智能网联开发院电子电气研究所,担任电气原理员的刘阳也是一位“斜杠青年”。

    刘阳毕业于吉林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他在本科阶段学习了信息处理、现代通信技术、图像处理、仪器与测试系统等专业理论知识。身边不少同学毕业后投身互联网公司,刘阳却作出了加入汽车业这个相对小众的选择。

    在校园中,刘阳便展现了他对于汽车行业的兴趣和天赋。

    他参与设计的“基于单片机的复杂环境数据采集智能车”可以实现小车的自动行驶或遥控行驶、红外避障、采集图像信息传回等功能。这个项目获得了校内电子设计大赛二等奖,也让他第一次踏入汽车行业的大门。

    “有人说,汽车行业是夕阳产业,但在我看来,汽车业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期,人才需求的广度十分可观。”刘阳如是说。

    对于致力于实现转型的中国一汽来说,越来越多的跨专业青年人才犹如汽车的引擎,将为企业转型和新业务的探索提供强大动力。

    “制胜未来,人才先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高校毕业生人才引进将向新业务领域倾斜,全力满足企业转型发展要求。据了解,中国一汽2021年高校毕业生实际招聘人数将比2020年增长20%。

    事实上,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汽车业的“十四五”规划备受关注。一方面,汽车产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窗口期,新一轮技术革命为产业转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汽车市场下行压力加剧,汽车业将面临许多严峻的“新课题”。

    “十四五”规划为新一轮人才竞争划重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竞争、技术竞争的背后总是人才竞争。而中国一汽的人才实践背后,是中国汽车行业未雨绸缪,应对未来竞争下出的“先手棋”。

    在近日举办的“2020中国汽车论坛”上,不少车企揭开了各自“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面纱。其中,“转型”成为不少企业不约而同的关键词。

    例如,上汽“十四五”的总体思路是牢牢把握“新四化”的大方向,以自主品牌发展为龙头,以重大创新成果持续快速落地为驱动,以数字化转型为支撑,实现制造与服务并举发展。

    广汽集团则提出,逐步加快智能网联技术开发,构建智驾技术等五大支撑平台,在掌握AI人工智能、5G、软件定义汽车、大数据、信息安全及整车架构6大核心技术后,力争2023年实现L4级自动驾驶的区域示范运营。

    《中国汽车产业中长期人才发展研究》显示,尽管汽车行业现在处于转型阵痛期,但中国汽车行业未来人才需求依然旺盛。该研究报告预计,到2025年,中国汽车行业高技能人才需求较2018年将增长412%,研发设计人才将增长133%,工程技术人才将增长77%。

    有分析认为,随着汽车行业向“智能化、电动化、共享化、网联化”转型,企业对新兴人才“喊渴”或将成为行业常态。而针对“十四五”时期的全新竞争态势,汽车企业新一轮的“人才军备”已经悄然开启。

    在不久前的一次直播中,岚图汽车CEO兼CTO卢放向不少毕业生抛出了“橄榄枝”。

    卢放认为,过去20多年,中国汽车工业实现了从引进车型、逆向开发到自主开发的转变,“十四五”期间,中国汽车工业将向着汽车网联化、新能源化等转型方向不断前行。

    “传统汽车四大总成是动力系统、底盘系统、车身系统和电子电气,而在新一轮的产业竞争中,以AI为核心的计算平台将成为汽车第五大关键总成,新能源、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突破创新将成为全球范围内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卢放如是说。

    卢放表示,这些转变意味着人才结构的变化。在他看来,企业更需要结合传统汽车、智能、网联的跨界人才。尤其在新能源、智能网联领域,企业对研发型人才需求正不断扩大。

    他建议说:“未来的汽车人才不仅要主动创新的同时,还要有统筹协调能力来组织汽车庞大系统工作,需要学习跨界融合知识,支撑职业的发展。”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东风日产人力资源招聘负责人陈倩表示,在今年的校招中,汽车“新四化”领域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成为招聘的重点。

    她透露,汽车行业内制造、传统技术研发等领域的人才需求已经趋于平稳,新兴的智能网联与新能源领域的高质量专业性人才、以及创新型智能制造人才、汽车后市场、服务业跨界人才(云技术、大数据应用人才和汽车信息、通信、电子和互联网行业人才)较为紧缺。

    “今年,电子、通信、自动化、计算机等专业的毕业生将和传统制造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一样,成为重点招聘的对象。如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以及统计学、应用数学、经济学等管理类也会有少量需求。”陈倩直言。

    从“一五”到“十三五”的接续奔跑造就了各行各业的全面发展,也为人们的幸福生活提供了更多物质和精神基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毫无疑问的是,对于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中国汽车产业来说,人才是首先要抓住的核心所在。下一个五年,中国汽车产业要想继续“乘风破浪”,源源不断的新时代汽车人才必须成为最有力的那面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程鸿鹤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9月17日 11 版

寻找“十四五”的汽车“最强大脑”
把车卖给Z世代 总共需几步
“金九银十”究竟是不是车市“强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