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贫困地区的市场推广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已经依靠政策扶持完成了。但科学素质和生产技术这两课,还得经过长久的磨练才能内化于心,最终锻造出在市场上硬碰硬的能力。”
---------------
19省40余县!这是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金霞交出的扶贫答卷。从1987年技术支援国家贫困县湖南永顺开始,张金霞已经在科技扶贫的道路上耕耘了33年,也让小蘑菇成了脱贫致富的大帮手。今年,她被提名全国扶贫攻坚奖创新奖。
从装满废罐头瓶的洗衣盆出发
从河南到湖北,从陕西到甘肃,从贵州到广西,张金霞深入贫困县现场指导菌种生产、栽培管理、保鲜加工和菌渣利用,对当地的技术中心进行指导。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技术支持,便是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如今,平泉县依靠小小食用菌,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更赢得了“中国食用菌之乡”的美誉。
平泉县位于燕山-太行山山脉。在平泉,食用菌种植已经有30年的历史了,当地农法生产已经有九成以上达到适度规模。但直到本世纪初,平泉依旧没有摘掉贫困县的帽子。
适逢2000年年初,全国食用菌产业高速发展,商业版图重塑,平泉县的相关领导和群众也想乘上这股东风,走上扩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道路。
但这热情被张金霞浇了“冷水”。为啥?
这与她对我国食用菌市场的把握密不可分。1981年张金霞硕士毕业后,一头扎进食用菌的科研领域。她从废品收购商贩那儿买废罐头瓶,用大号洗衣盆清洗,手工拌料装瓶灭菌、接种培养优质菌种,甚至到农民家里为农民制作菌种,走家串户进大棚指导农民种蘑菇。
从装满废罐头瓶的洗衣盆出发,张金霞成长为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有20项食用菌的国家(行业)标准都由她参与制(修)定。
蘑菇种植太“金贵”
“太辛苦,风险太大,技术含量太高太密集。有一点儿闪失,就出毛病。”张金霞太了解蘑菇种植多金贵——今年多下两场雨、夏天有两天特别热,之前的努力可能就全白费了。
然而种蘑菇的地区,很多都是“穷地方”。这个被不少人认为门槛低的产业,成为很多地方摆脱贫困的首选。
种蘑菇的门槛确实低:买块大塑料布挡风,编个草帘子遮光,光热条件就算能调控了。钱多有钱多的干法,一两千元的投入也有产出。“精心着点儿,就差不多能有收入。”满足“精心”的前提,是科学素养达到基本水平。
在村里,张金霞叮嘱农户,温度上来了,快把帘子撩起来,要不里面蘑菇该捂坏了。
“好嘞!知道了!”农户答应得痛快,但可能没当回事儿。蹓跶回家才想起来,这帘子还挡着。“算了!明天再撩吧!”可就这一夜,一棚的菌棒就可能烂一大半,最后无钱可赚。
张金霞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目前,贫困地区的市场推广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已经依靠政策扶持完成了。但科学素质和生产技术这两课,还得经过长久的磨练才能内化于心,最终锻造出在市场上硬碰硬的能力。
张金霞说,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食用菌迎来规模化农业栽培。2005年前后,食用菌行业迎来爆发期,专业化的食用菌种植模式得以广泛推广应用。如今经过近40年的发展,食用菌已经从规模性增长转为提质增效型增长。产品的质量和市场价值决定着生产的价值。为此,她建议,平泉继续保持农法栽培、夏季菇、单元适度规模生产的生产模式,更新品种,改造菇棚,提升夏季菇的品质。
如何提质增效?必须从技术上想办法。夏天最热的时候如何降温、冬天最冷的时候如何升温?条件都满足了,才能种出优质菇。
因此,每到夏季出菇的季节,就是张金霞最忙碌的时候。2018年以来,她带领团队常驻平泉。在平泉县的400多天里,她们不停地试验,终于攻克香菇菌种质量控制技术难关。“试制的菌种棒单产提高15.3%-25%,优质菇率提高了40%,纯利润增加0.9元-1.35元/棒。假设贫困户采用本项技术种植1个大棚,种植食用菌1万棒,纯利润能够增加9000元-1.35万元。”这项新技术预计在2020年将为平泉菇农增加纯收入5.4亿元-8.1亿元,并已经在辽宁凌源、河南卢氏、湖北随州、贵州安龙等地贫困县广泛推广。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平泉香菇成为我国夏季优质香菇的代名词,平泉县于2018年4月退出贫困县序列。
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
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燕山-太行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大别山区等连片特困地区;甘肃舟曲、川藏高原的雅江、亚东、新疆伊犁的察布查尔等贫困县……张金霞马不停蹄。为了给当地财政节约资金,坐着长途汽车奔波,白天工作、夜间赶路是常事。近几年,她也欣喜地看到,脱贫攻坚工作给食用菌种植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一些经验,具有推广价值。
例如,为啥平泉能做成“中国食用菌之乡”?除了和京津冀等消费市场近、相关政策有延续性之外,老百姓吃苦耐劳,才是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
平泉海拔较高,夏夜凉快,甚至能低到十四五摄氏度。在这种温度下采摘蘑菇,蘑菇的后熟能够得到抑制,变老的速度慢,能卖个好价钱。当地种植户半夜一两点,头顶着矿灯采蘑菇,不怕辛苦。
除了吃苦耐劳,张金霞发现,通过合作社机制,企业被引入农村。贫困地区的农民眼界被打开,思想上渐渐跟市场接轨。这是真正从根本上帮助农民脱贫的办法。
食用菌和粮食不同,作为非刚需的食物品类补充,它必须高度满足市场需求。头脑灵活、对市场把握更准确的农户,会根据市场的新需要及时调整种植品种和品类。本来能挣一块钱,换个思路能赚一块五、两块钱。同村的村民看到了也能效仿,这就是小小蘑菇上的“先富带动后富”。
张金霞表示,目前,我国85%左右的食用菌种植仍以农业化方式为主。这种投入门槛相对低、离家近的种植方式,更适合农民。不过,食用菌市场也接近饱和。对这些地区来说,当务之急是尽快与科研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同科技机构展开服务合作。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晨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