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09月24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热点聚焦

深刻把握创新这个时代重大命题

胡敏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9月24日   02 版)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必须作出战略新部署,构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个过程将贯穿“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会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形势变化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

    ---------------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在我国“十三五”即将收官、开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听听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对“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一个时期推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的意见和建议,并就我国即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加快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创新方向、关键问题和精神支撑等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连日来在全社会特别是科技战线引起强烈反响,尤其是总书记就如何把握新时代科技创新方向、怎么破解当前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怎样营造浓厚的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进行的鞭辟入里的深刻分析,为我们更好把握创新这个当今时代的重大命题提供了思想引领。

    明确方向: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有方向、有目标,我国科技创新才能行之有力、施之有准、成之有效。

    总书记在讲话中鲜明提出了当今我国科技创新的“四个面向”,就是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持这“四个面向”,就能以坚实的科技创新成果满足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构建新发展格局、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广大科技战线工作者就能更有方向、有信心、有意志、有能力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总书记援引恩格斯的话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社会发展需要,正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的巨大动力。

    科技创新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这是与当今我国经济大国规模和地位相比称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当今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更加凸显了加快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紧迫性,需要我国从经济科技大国走向经济科技强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占领科技领域的制高点,在世界科技前沿作出中国贡献、贡献中国人的智慧。

    科技创新要面向经济主战场,这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经济转型升级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实现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

    科技创新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这是适应新发展阶段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内在要求。在现代化新征程中,我国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还是明显的,还面临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必须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自主科技创新必须作为新发展阶段的动力引擎,切实依靠科技创新,掌握创新的主动权,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

    科技创新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是用科技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本质要求。科技创新就是要为人服务、提高人民生活福祉,增加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治疗、疫苗研发、防控等多个重要领域开展科研攻关,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有效遏制住了疫情扩散蔓延。科技创新在体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观上留下了精彩笔墨,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作出了重大贡献。今后科技领域还需要推出更多涉及民生的科技创新成果。

    改善生态: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我国科技创新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作出精辟阐释作出重要指示。这次科学家座谈会讲话,总书记又进一步条分缕析、细致透彻分析了制约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些关键环节和问题,让广大科技工作者备受鼓舞。

    总书记深刻洞察世势,作出前瞻性分析,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国防建设尚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既是国家急迫需要又符合长远需求。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必须作出战略新部署,构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个过程将贯穿“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会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形势变化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

    而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给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从而切实走出一条适合国情顺应时代的创新路子,让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改善创新生态首先是要解决科技创新的体系支撑问题。比如,狠抓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我国实验室体系等。

    改善创新生态重点在于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要创造有利于基础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态,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互促进,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改善创新生态根本是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要加强高校基础研究,布局建设前沿科学中心,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以及面向世界汇聚一流人才,吸引海外高端人才。还要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

    改善创新生态的关键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管理职能转变。政府要把更多精力从分钱、分物、定项目转到定战略、定方针、定政策和创造环境、搞好服务上来。

    总书记尤为强调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为此,他要求要大力鼓励广大科研人员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让科学家潜心搞研究;要鼓励以探索世界奥秘的好奇心来驱动基础研究和理论研究,鼓励自由探索和充分的交流辩论;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自身规律;给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等。

    认真践行总书记讲话精神,我国科研体制就能够清除种种积弊,我国科技创新生态必然海晏河清。

    铸就精神:树立起新时代科技创新的丰碑

    近一个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突出强调了精神的作用。其实,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技工作者最讲精神。

    在这次科学家座谈会上,总书记再次重申了我国科学家精神。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这一精神是我国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也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了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

    像召开企业家座谈会一样,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总书记注重强调了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这两种精神虽然不唯我国科技界独有,但切实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得到发扬光大,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继续弘扬和丰富,并绽放出新的光彩。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学术不迷信,创新贵有恒;科学有险阻,只要肯登攀。期望科技战线工作者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这一最新讲话精神,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在新时代中国科技创新的新丰碑上留下清晰的痕迹。

胡敏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9月24日 02 版

深刻把握创新这个时代重大命题
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抗疫精神的底蕴
“新火”何以燎原
锤炼过硬本领 勇担时代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