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09月25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闲话

“看脸时代”的面子和里子

杨鑫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9月25日   07 版)

    一夕之间,小张火了。尽管全无预兆,但小张无疑已经成为这个秋天,人气最高的“草根网红”。

    只要随便打开微博、B站或是任何一个社交媒体平台,在搜索框里输入“小张”,很快,你就会在最新一期《1818黄金眼》的视频片段中看到小张帅气的面孔。然后你自然就会知道:原本平凡的小张,为何仅仅因为胳膊被爆裂的浴室玻璃刮伤,就毫无阻力地成了万人追捧的新晋网红。

    无独有偶,就在小张意外“出圈”的同一天,另一个有着一副可爱面孔的“幸运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镜记者王冰冰——也凭着自己的容貌登上了微博热搜。与此前“隐于市井”的小张相比,王冰冰倒是已经在电视新闻的舞台上活跃了不少年,不过要说“出圈”,则是她换上这副甜美的最新造型之后才有的事。

    有人说,这是一个凡事都要看脸的时代。较真地讲,这话未免偏激,但谁也无法否认:长得好看,确实可以在当代社会给人带来不少优势。或许,不是每个帅哥都有机会登上《1818黄金眼》这样的节目,向全国人民展现自己的颜值;也不是每个美女都能当上出镜记者,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但是,不论是在情场还是职场,颜值更高的人总是会在潜移默化中占据这样或那样的优势。

    乍听起来,这似乎是“柠檬精”们的“酸言酸语”,但事实上,学界早有扎实的研究,切实证明了相关判断的正确。心理学上,由实验证实的“晕轮效应”表明:如果一个人具备一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突出品质,他人对其在其他领域的评价也会因此上升,而外貌正是人们在初次接触时最容易受到关注的特质。心理学家柴肯(Chaiken)1979年的一项研究则发现:漂亮的人更容易说服他人,令他人感到信任。统计数据甚至显示:在控制其他变量大体相同的情况下,颜值与个人从企业拿到的薪酬明显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清清楚楚地告诉普通人:与其说美貌是一份“天赐的礼物”,不如说这是一张终身有效的“白金会员卡”,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能给拥有它的人带来一份又一份的礼物。当我们看到摄像头前的小张和王冰冰时,心里自然是愉悦的——他们就像远处的星光,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因此可以让人毫无负担地欣赏。然而,当我们在身边看到持有“白金会员卡”的人获取优势时,星光便成了灼人的日光,难免在一部分人心中炙烤出名为“嫉妒”的火苗。

    对于这种心态,日本富士电视台的招牌剧集《世界奇妙物语》,曾经推出一集名为《美人税》的科幻短片,在网上引发了不少讨论。在这部短片中,由于公众一致认为美貌的人在日常生活拥有优势,日本政府决定依照颜值的高低,对全体国民差别征税。尽管《美人税》的内容听起来荒诞不经,拍出来的成片也确实充满了无厘头的恶搞气息,但打开豆瓣,我们却可以在中国网民对这部短片的讨论中,看到不少值得深思的现实。对“美人”单独征税,当然违背了税收伦理,在技术上也不具备可操作性,但不少网民都真诚地觉得:这个世界确实对长得没那么好看的人不够公平。

    公平也好,不公平也罢,在根深蒂固的社会文化面前,个体往往并没有多少反抗的余地。“看脸行事”,在心理学乃至生物学的意义上,都近乎于人类的本能。因此,人们为了在这件事上占便宜,或者至少不要吃亏,纷纷投入到了“把自己变美”的努力当中。纵观几千年人类文明史,我们不难发现:历史长河中出现过的文明,不论社会形态如何,开化程度是高是低,总是会有独特的装扮文化。每个文明的审美标准或许不同,自我装扮的方式也各有花样,但地位越高的人越追求“美”,越“美”的人越能在择偶与社会评价上占优,却是不变的规律。

    如果说在现代文明与国际秩序尚未彰显的过去,暴力冲突的盛行,让美貌的作用只能屈居于武力之下,在高度文明化的当代社会,美貌的地位自然会进一步提升。也正因如此,今天我们才会看到那么多不分年龄、性别的人,热衷于把钱花在美容乃至医美途径之上。

    人们以为这种风气的背后是单纯的虚荣。但事实上,很多致力于把自己变美的人并不是高傲的傻子,而恰恰是在洞悉了某些社会规律之后,才选择以迎合这种规律的方式,为自己谋取更大的收益。对于这种选择,作为旁人的我们没有资格贸然作出什么评价。相比之下,把目光投向这种社会现象本身,才是更有意义的事情。

    颜值决定个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是件“从来如此”的事,就连自然界的动物,也常常是靠颜值决定谁有资格繁育后代。但既然我们作为人类,是靠着克服动物天性成为万物灵长的,倒也不妨对此问上一句:从来如此,便对吗?生得一副美丽的容颜当然没错,喜欢美丽的容颜同样没错。但在单一审美的驱动之下,这种风气确实容易造就实质性的不公。

    我们当然无法改变也不必改变人类爱美的天性,但对于“什么是美”,我们倒是有不少文章可做。古往今来,有文字记载的审美风潮便有成百上千种,又有谁敢说:今天这种逐渐趋同的国际审美,就是“美”的终极答案?对此,“多元审美”或许是一条可行的通路。

    有人或许认为:一个在主流审美体系下“不美”的人自称“美”,是一种大言不惭。但只要这种主张新审美的人足够自信,能够在社会上形成影响,审美的标准便有可能逐渐松动、分化,让不同群体可以“各美其美”,进而帮助那些在单一审美体系下只能吃亏的人摆脱损失与偏见。

杨鑫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9月25日 07 版

“看脸时代”的面子和里子
把美容院搬回家的人
创新领航谋发展 根魂守正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