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次当朋友们问起“你当初为什么要请战?”北京大学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90后队员李佳辰都觉得有千言万语又无从说起。
时隔半年,重新回到曾经战斗过的武汉,看到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看到街上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她觉得自己找到了最好的答案——“我们曾拼命守护的,就是这样的武汉!”
9月29日,“青春在战疫中绽放”全国巡讲走进武汉。李佳辰与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团队青年突击队队长肖帅、湖北顺丰速运快递小哥汪勇、贵州湄潭县人民医院护士杜富佳、厦门航空飞行员毕健强、武汉市公安局江汉分局民警涂可霭、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外科主治医师李双磊一起,为大家讲述在战疫一线淬炼青春的一段段特殊记忆。
李佳辰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一名护士。在她心里,17年前出征非典的母亲,是自己的榜样。2月9日凌晨3点,李佳辰结束了在武汉的第一个夜班,千里之外的妈妈发来信息,“妈妈在远方陪着你,曾经那个最让妈妈放心不下的小丫头,真的长大了”。
从大寒节气出征,到立夏时分凯旋,李佳辰与队友们在武汉坚守奋战了72天,直到接管的病区全部“清零”。
重回武汉,李佳辰最牵挂姜爷爷。
姜爷爷曾是病区的重症患者,惦念着老伴儿,整天念叨着“我要回家”。老人没带手机,只记得家里的座机号。李佳辰与队员们一有空就给老人家里拨打电话,终于有一天电话接通——原来,姜爷爷的老伴儿刚结束隔离观察回家。队员们飞奔着把电话递到姜爷爷面前。重新听到老伴儿的声音,姜爷爷泪流满面。经过全力救治,老人痊愈出院,与老伴儿团聚。
“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情,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祖国?”这是湄潭姑娘杜富佳请缨前往武汉时,哥哥杜富国推荐她多听的一首歌。
在武汉,每当杜富佳推开隔离室的缓冲门,就感觉仿佛踏进了另一个世界。治疗室密不通风,穿着防护服工作,不一会儿就浑身湿透、喘气困难。但是,看到患者康复出院,把自己当作亲人一样时,杜富佳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火神山医院,29岁的李双磊从事的是人工心肺专业,也就是ECMO,是抢救危重病人的最后一道防线。当气管切开、飞沫直接喷到面屏上,李双磊只想着赶紧将病人抢救过来,工作时间最长的一次,他曾在ICU连续奋战三天两夜。
火神山医院,被称作全国抗击疫情的“桥头堡”。医院如期交付、顺利投用,离不开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安装分公司工程师肖帅与伙伴们一起付出的心血。
作为青年突击队队长之一,肖帅带领24名90后青年工人负责风机的安装送电。出发时走得急,肖帅只穿了双过年的皮鞋,在工地零下3摄氏度的环境里,鞋子很快开裂。双脚长期浸泡在冰冷的泥水中,不时传来钻心刺骨的疼痛,疼痛被他比做“提神醒脑的清醒剂”,却也导致趾甲开裂淤血至今。
快递小哥汪勇是一名武汉人。封城当天,看到有护士下班后着急回家坐不上车,单程得走上4小时,他坐不住了,决定去接送金银潭医院的医护人员上下班。第一天,担惊受怕的汪勇腿直发抖,可还是咬牙坚持接送了30多人。
那天接送结束,有医护人员坚持把新发的口罩送给他,那是防护物资最紧缺的时候。汪勇当即觉得,这是人心换人心、是“过命的情义”,自己多跑一些路,就可以多接送一些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就可以节约时间多救治一些病人。他当即觉得“这事儿值得”。
来自湖北省内的企业职工、医务工作者、公安干警、少先队员,以及部队官兵青年代表共同聆听宣讲。宣讲同时在“共青团中央”“青春湖北”“长江云”等新媒体平台同步直播。
28岁的段勇威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检验科的一名技师。疫情期间,他先在武汉市第七医院支援,后又请战来到雷神山医院,每日检测核查核酸样本。“7位勇士,是平凡的普通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我也更加明白了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95后王修杰今年大学毕业。2月,他通过线上直播看到青年建设者奋勇向前,10天建起两座医院,心里满是敬佩。前不久,他顺利入职成为中建三局绿投公司一名新员工。“我愿做一颗螺丝钉,永远扎根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建设美丽的中国不懈奋斗。”
本报武汉9月29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 雷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