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国家有关部门近期通过各种形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10月9日、10日两天,团中央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名青年发展领域研究专家,针对如何让青年在“十四五”规划中找到更多获得感、如何更好让青年声音被“十四五”规划听见、哪些引起青年共鸣的话题可以成为“十四五”规划关注的亮点等话题,进行充分讨论。
参与这次讨论的,是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的专家们,这次会议的“重头戏”就是为“十四五”时期的青年发展提建议。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曾在去年该委员会成立时讲话指出,委员会要做青年问题的研究者、青年发展规划实施的推动者,保持对青年群体变化的学术敏感,从学理角度做好青年发展规划的政策解读、青年发展问题的答疑解惑、青年发展理念的宣传推广,把青年现象和青年政策连接起来。
全国多地把青年发展“获得感”纳入规划考量
“开门办规划”是近年来我国五年规划重点强调的原则之一,简而言之,一个五年规划出台前,要打开政府大门、充分听取民众的意见。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注意到,这一过程中,“民间高手”尤其是“青年民间高手”频频涌现,今年8月下旬122万名青年通过互联网参与团中央发起的“十四五”规划青年意见征集活动,青年参与成为此轮“十四五”规划制定过程中的一大亮点。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指出,当代青年处在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的时代,青年人既面临挑战,又有很多机遇,“不仅要学习,还要找到好工作;不仅要有文化生活,还要追求个性品质和时尚;在老人赡养、子女教育等各个方面还有不少操心事。”他说,新时代团组织提升服务能力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有效地增加促进青年发展的公共政策产品供给,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提升。
上海是全国较早将青年发展纳入五年规划的城市之一。从2007年开始,团上海市委先后牵头编制实施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其中,后两项均纳入市级专项规划并以市政府名义向社会发布。正在制定中的上海青少年发展“十四五”规划也已于今年2月正式列入市级专项规划目录。
这两天,从上海全市海选出来的146名青年汇智团成员正忙着敲定时间参与“汇智寻访”活动。这项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请青少年代表们对上海市“十三五”规划中的“青少年发展部分”收官成果进行评估。与青少年相关的事情,办得好不好、有没有获得感,由青少年自己进行评估、核实。汇智团的成员包括在职青年68人、学生78人、外籍青年4人。
上海市青少年服务保护办公室主任周建军说,青年的“获得感”往往来自亲身实践和参与,汇智团实际上为青少年搭建了一个体验民主协商制度的“舞台”。
深圳市宝安区今年第一次将促进青年优先发展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一个专节写入“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其主要内容包括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区和多项“硬核指标”,如每年培养青年政治骨干不少于500人,培训青年技能人才不少于10万人次,建成宝安青年“10分钟文化服务圈”和“15分钟学习圈”等,实现宝安对青年发展更友好、青年对宝安发展更有为。
四川省青年发展规划实施联席会议要求各成员单位和各市州推动青年发展规划与“十四五”规划、相关领域专项规划的有效衔接和融合,构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目前,21个市州团委均与发改部门衔接,明确将青年发展规划纳入市州“十四五”规划,实现“全覆盖”。
《河北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8-2025年)》已列入河北“十四五”省级专项规划编制目录清单,并初步确定在河北“十四五”规划中设立“促进青年发展”专节和“青年思想引领工程”“青年发展促进工程”两个项目专栏。
“目前,全国约10个省份已经将青年发展纳入地方‘十四五’规划制定考量中,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关注青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参与感、获得感。”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部长王锋介绍,“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团中央专门提交了《关于将青年发展相关内容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提案》,以促进青年高质量发展,推动实现高质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青年人才培养成为“核心关注点”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注意到,一部分已经将青年发展纳入“十四五”规划的省份,其正在制定中的青年发展关键问题都聚焦在了“青年人才培养”上。最近两天的专家委员会全体会议上,众多青年发展领域研究专家也专门把“培养人”的问题拎了出来。
“未来五年,我关注的重点还在于如何培养人才上。”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刘精明把关注点放在14-18岁正处在初中升高中阶段的青少年人群身上,这个阶段一大特点是约有一半人继续读高中,还有一半人接受职业教育。尽管我国在职业教育与高中教育上的投入大体相当,但职业教育仍然面临“不情愿去学”的困境。刘精明建议,国家应该在职业教育“提能”上发力,“撕下社会上存在的职业教育是‘学业失败者’的错误标签。”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岳昌君也特别关注青年人才培养问题。他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更高阶段,而高等教育普及化比例达到了51.6%。所以,大学生仍然是我们未来需关注的重点青年群体。”他说,大学生就业应当成为“十四五”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就业数量,我们还要关注就业质量、就业分布趋势。”岳昌君团队对近20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过分析,他发现,从行业热门来看,前几年“金融热”,之后“IT热”,去年开始轮到“教育热”,“我们的专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计划,要根据不同时期大学生、国家的不同需求来制定,着眼于国家经济发展形势和科技创新需求来推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陈光金则算了一笔账,他研究发现,我国目前用于就业培训的投入占GDP总比重的1%左右,而美国一年的劳动培训费用占GDP比重约2%,“我们国家在进步,以前只有百分之零点几,就业培训投入在稳步增长,但从青年人力资源开放角度还需要继续加大投入。”陈光金说,就业经费增长后,如何把这笔钱用好、用到位,值得“十四五”规划仔细考量。
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院长骆郁廷建议把“针对留学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十四五”规划考量。“留学的青年知识分子群体,应作为重点工作对象。”骆郁廷说,疫情期间,涌现了一大批主动为国家发声、为国家筹措应急物资的留学生、华侨,但也出现个别留学生在境外发表不实、不当言论损害国家形象的现象,“是否应该有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的行动抓手,在青年群体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相关人士介绍,当前青年群体从行为方式到思想意识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我们面向社会发布了两轮‘青少年发展研究’省部级课题,得到很多青年发展领域研究团队积极响应,利于更好掌握青年的真实状况,促进优化青年发展政策环境。”
为青年政策诉求“发声”,需要研究平台和数据支撑
讨论中,“数据”“平台”“获得感”等词语成为青年发展领域研究专家使用的“高频词”。
上海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姚建龙组建了一支由43人组成的青年发展数据收集及咨询报告小组,专门收集各类与青年问题相关的数据。他发现,数据收集完整了,青年问题才更加清晰,给青年画像才更加精准。“就业问题的背后,其实还有教育问题,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姚建龙认为,政策规划要在收集足够多的数据以后再行制定、规划,“有理有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深圳研究院首席代表廉思注意到,2019年印发的《关于切实做好新兴青年群体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建立定期专项和动态及时的深入了解新兴青年群体思想政治状态机制,逐步完善青年群体数据库”。他认为,这种针对青年群体的大型数据库目前“特别缺”,“新兴青年群体分布散、体制外流动性大,还没有很好的调查样本框,要使用更好的调查方式。”
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教授建议,团中央结合青年发展规划实施,牵头与国内部分高校合作建立若干个青年发展研究基地,加大“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远的青年问题和青年政策基础性研究,有针对性地定向委托重大攻关课题,充分借助外脑提升政策论证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风笑天重点提出了“规划监测和评估”的重要价值。他认为,青年发展规划实施必须要有一个常态化的监测机制和一个总结性的评估机制,“做得怎么样、效果如何,到了中期、后期应该进行评估。”
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相关人士介绍,团中央正着手制定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的中期评估方案,“我们去年和国家统计局组建了一个统计监测组,19个部委参与,初步把规划指标监测数据纳入国家统计制度;今年8月,我们已收集到第一批26项指标数据。今后还将着力建设和完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和数据库,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推动青年发展规划不断向纵深实施,更好服务青年高质量发展。”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