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10月16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2020年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全体会议专家主要观点摘编

(按发言顺序排序)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10月16日   03 版)

    过勇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

    结合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探索“十四五”时期的青年发展问题,不仅是从国家政策层面谋划青年发展,对我国青少年研究工作也是极大推进。编制《中国青年发展统计年鉴》这项工作非常有意义,能够缓解长期以来青少年研究缺乏权威数据库支撑的短板,为更好深化青少年研究奠定了长远基础。建议在做好数据搬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数据的生产发掘工作,一方面要靠推动建立青年发展规划的统计指标和统计口径来获得基础数据,另一方面要靠基于科学抽样的调查工作来获取数据,增强数据的可及性和可靠性。

    彭希哲 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多个青年发展研究基地。除了中央团校、青少年研究中心等团属研究阵地外,可以适当延伸一些“外脑”,发掘其他的青少年发展研究力量,提高有工作基础、有研究成果、有核心骨干的科研团队参与度,定向定时获取“外脑”支持,加大相关决策咨询力度。不同于五六年前编制青年发展规划时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国际形势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建议着眼国家发展重大问题,从青年发展角度回应重大变化,定向委托智库机构做些深层次研究,为中央的发展战略布局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田丰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社会治理与志愿服务研究室主任

    现有的青少年研究课题中,青年相关的学术基础支撑还有待加强,分析研究也有待加深。我们需要更多用青年视角去做课题,重点关注青年的感受感知,只有从青年视角出发才能引起整个青年群体的共鸣。建议把青年群体进一步细分,做青年小群体的大调研,只有把青年中的小群体做明白了,大群体画像才能精准。

    冯建军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

    青年规划既要有宏观性、战略性,也要具备可操作性、实施性,要根据设计好的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做到长短衔接、虚实结合。推动规划实施要始终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我们要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教育方面,特别要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

    骆郁廷 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院长

    当前,中美战略博弈加大,科技竞争、意识形态斗争不断加剧,在全球新冠疫情暴发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要特别强调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提升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强化青年留学生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把握实施青年发展规划和编制国家“十四五”规划这个历史契机,加强对创新型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青年创新发展指数,培育高科技青年人才。要用国际眼光研究中国青年发展问题,用国际视角看待“十四五”规划与青年发展之间关系,要引导广大青年认清楚国际、国内形势,看到眼前困难背后的国际因素,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信念,明确前进方向,帮助青年成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有生力量。

    吴向东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院长

    要进一步加强对青年工作的基础理论研究。当前青年学学科建设还有很多短板,很多基本概念问题还没有理清楚,正如科学研究、技术攻关的根子在基础研究一样,也存在“卡脖子”的瓶颈问题。青年是人类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各个学科研究的对象,要在青年和社会、青年和经济、青年和文化等一系列交叉性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厚植基础理论的学术根基。从中国青年的实际出发,解析中国的青年问题,探索中国青年的成长规律,从社会结构的整体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为开展具体的青年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张丽宾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就业创业研究室主任

    研究青年问题,要像调查农民问题一样持续、深入下去,要花更大的力气研究我们的服务对象。在青年的14-35周岁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问题,我们需要进行分阶段的关注和引导,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工作,才能真正掌握青年的相关数据,有了大数据才有政策建议的发言权。“十四五”时期应该更加重视青年的人力资源价值。青年作为最有劳动力、最有创造力的群体,将成为国家越来越宝贵的人力资源。“十四五”时期我国青年人口预计减少3000万人,无论总量还是占总人口比重,预计都是下降速度最快的一个阶段。这意味着未来人口抚养比不断提高,合理开发利用青年人力资源的问题变得愈发重要。我们还要警惕劳动参与率下降、粗放利用人力资源和过度教育问题,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国家发展没有人力资源就会不可持续。“十四五”期间要把劳动力开发作为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将青年人力资源开发作为战略提出来,构建青年友好型社会,推动全方位的深化改革。

    刘精明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教授

    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职业教育一直都是中国教育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4-18岁的初中升高中阶段,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学生人数基本对等。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实施,我国职业教育进入爬坡过坎、提质培优的历史关键期。现有的职业教育中,选拔和分流方式是通过考试进行,考不上普通高中就被分到职业教育高中,这种分流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社会地位的提前分化。我们要借鉴德国等发达国家经验,加强在考试分流之前的测评工作,提高学生在动手能力、心理健康、思维认知、逻辑结构等方面的测评科学性,综合各个学科的基础力量,细化普通教育序列和职业教育序列之间的筛选标准,从入口处解决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质量不高的问题。

    风笑天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开展规划监测评估是检查、督促、促进规划实施的重要保证。要做好各级规划的评估工作,关键在建立起一套系统完善的监测指标体系。要加大对指标体系的构建工作,除了收集政府统计公报、互联网大数据、调查评估报告、行业分析报告中的青年数据外,要扩大青年发展的核心指标数据,更多的做数据的生产者而不是搬运工。要培养青年群体和青年政策专业研究队伍,做好青年群体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除“青少年发展”省部级课题外,还应委托国家社科基金或专业团队对青年群体和青年政策作深入研究,发布有社会影响力的优秀成果。

    廉思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深圳研究院首席代表

    开展青年研究工作要既能“入”也能“出”,“入”就是研究透彻不同青年群体,“出”就是站在宏观层面考察青年和社会的关系,既要开展小群体研究,也要进行青年的整体研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是顶层设计和制度的保障。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社会治理应当以社会群体的视野切入,从工作上升到制度,从局部上升到全局,从更高的维度审视已有的制度的范式,在各个层面建立青年群体风险研判机构,形成新时代基层治理新视角。通过指标监测,提升青年工作水平,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提升青年工作对党政中心工作的贡献度。在逐步完善青年群体数据库方面,除了目前采用的统计监测、抽样调查等方式,建议每年进行一些追踪调查,对新兴青年采用“1+N”模式调研,能得到更精准群体画像。

    岳昌君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中央各种经济发展文件都提出了“六稳”和“六保”,“六稳”中的第一个“稳”是稳就业,“六保”中的第一个“保”是保就业,大学生就业成为推动规划实施的重中之重。随着全球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经济由实变虚,数字经济的波动性、偶然性、复杂性加大,带来的非标准就业(或灵活就业)比例增加,个人收入分配差异越来越大,未来大学生就业能力更多的应该向非认证能力、创新能力方面转化。此外,要加大蓝皮书编制的专业性与科学性,完善抽样方式方法,规范数据来源,横向对比互联网公司相关数据,持续扩大蓝皮书影响力。

    赵联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调查与方法研究室主任

    不能把青年当作同质性群体进行研究,而要在青年的读书、工作、成家的各个阶段中进行分类研究,要在国家社会的大视野下观察青年发展,在这个前提下去思考“研究什么”和“怎么研究”。在数据方面,要加大数据的生产收集,除开展大数据调查之外,要建立大数据媒体监测等动态监测系统,形成完整的数据生态系统。在蓝皮书方面,建议采用小切口、大纵深研究方式,把一个专题或一个领域内容讲深讲透,这样更有助于扩大蓝皮书影响力。要注重学术成果的转换,向社会发布研究成果,要用青年人的视角和语言,讲述青年群体关注的事情,激发青年的兴趣,引起青年的关注。

    张良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

    青年发展规划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出来的基础性、战略性、综合性的青年工作,要把青年发展规划提高到综合性、战略性的高度,提高青年发展规律性的认识,加强青年研究学科建设。要从青年学、青年工作学、青年公共政策学三个视角开展青年发展规划研究,在“十四五”时期切实加强青年学研究、青年工作学建设和青年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评估工作,推动政府部门实实在在地为青年服务,真正体现“青年优先发展”理念。

    吴鲁平 中央团校青年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

    建设青年评估监测体系一定要围绕“中国特色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2020年初步形成、2025年更加完善”这个总体目标。要单独建立青年思想道德领域的指标体系,开展有深度的理论研究,并在研究基础上进行数据收集。要关注“十四五”规划的结构导向要求,结合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做好项目社会效益的评估工作,助力青年发展纳入“十四五”规划。

    邢伟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所社会事业研究室主任

    要充分认识到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对青年发展的影响,全面把握青年发展对推进社会现代化作用的生力军作用和战略性意义,关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对青年群体的影响。要重视人口老龄化与青年发展的关系,保障青年合法权益,应对老龄社会的风险与挑战。青年发展是综合性工作,科学编制实施规划对更好促进青年发展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和支撑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十四五”时期要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青年发展应当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将青年发展纳入“十四五”规划,要系统谋划好推进青年发展的重点任务、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举措,找准工作的发展方向和有力抓手。

    祖力亚提·司马义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十四五”期间的青年发展工作要更加重视边疆民族地区的青年发展问题,要解决边疆青年和内地青年共性的发展需求,也要关注个体性、差异性问题,铸牢中华文化共同体,推进中华文化教育和国家通用语言教育。在构建青年发展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中,建议加入区域性或民族性数据内容,不断增强边疆地区青年相关数据建立和研究分析工作,为国际舆论斗争中的青年发展问题提供权威数据和理论支持。

    张雪黎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在新的社会环境下要更加注重新时代年轻人的综合需求,充分重视新时代的成长环境,考虑新一代年轻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以及愿景的迫切需求,有效引导新青年人参与社会发展,从青年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出发,用青年的思维方式和新发展的视角来考虑规划的制定工作。一是充分发挥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共同参与研究制定“十四五”规划青年发展相关内容。二是要加强对青年群体基础调查研究的工作,加强青年研究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三是建立健全青年发展数据库,细化与青年发展规划统计监测体系相关的各个职能部门的数据统计项目,将14-35岁青年群体的数据列入到必须统计的内容之中。四是推动青年发展民生项目纳入规划编制,比如青年教育、就业创业政策保障等内容。

    孙莹 中央团校党的群众工作教研部教授

    找准青年发展“十四五”规划定位,构建发展愿景,激励青年工作人才,真正从青年人的角度作“十四五”规划设计。落实保障机制,丰富和完善承接规划实施的事业实体,提供人员经费保障,提升政府购买服务的参与度。在社区治理方面,应当加强团的基层力量建设,加强部门合作。

    邓希泉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所所长

    加强在青少年群体中宣传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鼓励青少年加入到规划实施工作中来。对已完成的规划指标作新的具体要求。继续完善数据统计工作,分年龄段、分领域对青年群体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以专家委员会为专业依托,借助全团优势,每两年开展一次全团青年大调查。

    谭建光 广东青年政治学院志愿服务研究中心主任

    要加强对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的宣传力度,实现规划工作全国区县全覆盖。坚持青年优先发展,尊重青年主体地位,突出有代表性的青年项目工程,提升青年发展规划在青年中的知晓度。同时,要明确社会宣讲内容,聚焦重点,增强青年工作在全社会的影响力,为促进青年发展优化社会环境。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10月16日 03 版

让“十四五”规划听见“青年好声音”
浙江诸暨多措并举焕新“城市入口”
搭建连心桥畅通党群路
央企担当促进藏汉融合企地联手共建和谐社会
设立列车急救点为旅客提供安全保障
2020年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全体会议专家主要观点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