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建宁县,提起“黄桃小子”,人们就会想到一位戴着眼睛、皮肤黝黑的小伙子。
他叫陈健,2013年从福建医科大学医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后回到老家创业。常有朋友提醒他晒黑了,陈健打趣道:“说明我是一个合格的新农人嘛,这几年果山我没有白爬!”
从要不要回农村,到回农村做什么,再到怎么专业化地做好水果,陈健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摸索前行。
大学毕业前,怀揣着“立体农业”的“梦幻构想”,陈健对家里承包的100多亩果山信心满满。“一开始只是想把家里果山上的那批黄桃卖完,但却出师不利。”他回忆起刚上街卖黄桃时的情形,“别人来问价格,我不敢接话,感觉脸上火辣辣的,很不好意思。在批发市场被小商贩压价更是常事,基本上是拉一车亏一车。”
2014年年底微信兴起,陈健的大学老师和同学纷纷在朋友圈里帮他卖黄桃,但是由于物流的问题,消费者收到时,桃子大半都坏了。在他的黄桃项目被选为福建医科大学的代表创业项目后,陈健和团队获得了福州大学城内一块300平方米创业孵化基地的免费使用权,于是,他们先把大批黄桃从建宁运到福州,存放在孵化基地,以同城配送的方式,解决单批快递水果损耗率高的问题。
2015年,陈健注册了“黄桃小子”这一商标,连续5年都以12个黄桃88元的形式销售,尝试打造自己的品牌。渐渐地,以“黄桃小子”为代表的建宁黄桃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同时,陈健也和外地的供货商建立了合作关系。
不过,一个循环出现的问题令陈健很是困扰:水果是季节性产品,卖完后创业团队还有什么可做?即使某款水果在当季是盈利的,也很难支持整个项目的长期运营。开始那两年,陈健身边的合作伙伴换了一茬又一茬,“前几年,水果卖完后,我们就散伙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陈健经常在网上买不同的水果回来试,也常常走出去看别人是如何经营的。陈健销售过平和蜜柚、顺昌芦柑、漳州牛奶枣等,销售季从每年11月延长到次年8月,通过销售不同季节的水果,单一水果销售期短的问题迎刃而解。
2017年,他创办了福建黄桃小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依托建宁本地优质产品,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同时,他也是厦门鹿鲜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合伙人,主要从事生鲜水果电商销售业务。
“我还在努力突破瓶颈。”陈健介绍说,水果的附加价值、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依然阻碍着建宁的水果业走向专业化、产业化。前两年,看到当地一些果农因为水果销量不好而把果树砍掉,觉得很心疼,“建宁有12万亩左右果树,1/3的农民与水果业相关,我不希望看到这个产业没落。支持我继续创业的,还有我对家乡水果产业的一份责任感”。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水果市场不乐观,陈健带领团队帮助当地果农连接供求的通道,把翠冠梨单价从原来的每斤1.5元提高到1.7元。“客户的需求量决定产品的价格。如果供求关系平衡,价格就会稳定,甚至可以提高”。
建宁县果业协会会长吴景栋说:“我们县现在可以说是全民皆微商,陈健算是走在了我们产业的前端。他通过新的销售思路帮助本地果农把水果价格提高了,这是一个不小的贡献。”
团建宁县委书记张晓雁这样评价陈健:他不仅通过自身的创业项目带动了建宁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品牌的建设,自己也成为建宁县青年创业的一张名片,“很多年轻人看到他的事迹,感觉到我们家乡丰富的农特产品资源还是大有可为的,于是选择了回乡创业”。
前不久,陈健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青联委员,又在“七夕”当天领了结婚证。“我是卖桃子的,而她的小名叫桃子!家里还在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的原型地湖南常德。这是不是很神奇?”他兴奋地聊起自己的另一半,这也是他在创业过程中的收获。
通讯员 蒋丰蔓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