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10月22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非遗+扶贫”带动旅游“井喷式”发展

贵州丹寨:指尖上的脱贫实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10月22日   04 版)

    从贵阳龙洞堡机场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短短100多公里,却需要穿越十几个隧道,走两三个小时。公路两边是绵延的山脉,重重大山既是风景,也是当地发展的阻碍。

    丹寨有两个“国家级”的帽子:曾经,它是国家级贫困县,每10人就有超过两人是贫困人口;同样是丹寨,拥有7项国家级(另有22项省级、100余项州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71人,其中国家级7人。

    在这样的先天环境下,“非遗+扶贫”在丹寨开始了实验。

    2017年,丹寨东湖湖畔的万达小镇开业仅半年,就成为贵州省游客量排名前三的单个景区;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小镇接待了全国近35万游客。旅游小镇常见,而丹寨这个小镇的特别之处在于以本地非遗为主题:非遗传承人落户小镇,经营业态中非遗产品占比超过70%,周周举办非遗文化主题活动;游客不仅可以买东西,还能亲自上手体验。

    开业3年多,万达小镇创造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其中贫困户781人,并直接带动6407名、间接带动12932名丹寨贫困人口增收。丹寨县副县长岑如刚说,据初步测算,“十三五”期间,全县接待游客1900多万人次、带动旅游总收入120多亿元,年均分别增长87.86%和116.18%,实现了“井喷式”增长。

    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厉新建看来,非遗和旅游是融合发展的,旅游能带来流量,没有流量,非遗就没有市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旅游就没有内涵。“既然要做文旅融合,就要看到今天的市场中主流消费人群是谁——是年轻人,所以做年轻化的市场就非常重要。厚重的非遗要有时尚的表达。”

    苗族蜡染技艺在2006年即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丹寨县扬武镇基加村是有名的蜡染之乡,1993年,苗族姑娘张义苹就出生在这里。她9岁跟着母亲学习蜡染,因家境贫困,18岁外出打工,在杭州一家服装加工公司工作。有蜡染基础的她,下功夫学习技术和设计,规划着自己的未来。

    近年来,丹寨发展非遗和旅游产业,文旅融合让黄义苹看到了机会。2014年,她回到家乡,在村里成立了一家蜡染合作社,带着村里的妇女们走上一条非遗脱贫之路;2016年,又成立了蜡染公司,以“公司+合作社+手工艺人”的模式,研发家居、服饰等系列蜡染新产品,带动了100多名农村妇女靠蜡染脱贫。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审美也在发生变化,非遗要传下去,必须适应这种变化。2018年8月,中国非遗文创孵化中心在丹寨挂牌,孵化中心面向全国,吸纳非遗文创项目到丹寨创业。

    在张义苹的蜡染版图中,有体验店、专卖店,有生产基地,也有电商和直播,现代化的经营模式和设计理念,将时尚融入蜡染,让艺术走向生活。黄义苹说:“小时候买不起新衣服,只能穿妈妈做的蜡染;现在还是穿着自己做的蜡染,是时尚,更是自豪。”

    在丹寨的非遗中,苗族的蜡染、刺绣、织锦、银饰,以及皮纸、鸟笼等,都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带动能力。丹寨由此发展起了国春银饰、宁航蜡染等十余家非遗龙头企业,拉动2019年全县非遗项目收入1.3亿余元,其中,16家非遗扶贫工坊带动3000余人稳定就业,实现“指尖技艺”向“指尖经济”的转化。

    扶贫更要扶智,这一点,出生于丹寨县龙泉镇羊甲村一个银匠家庭的王国春正在付诸实践。

    8岁随父学艺,15岁外出打工,31岁回乡创业,凭借纯熟的手上功夫和现代的设计理念,王国春自豪地说:“当时回来两个月就挣了十几万元。”富起来的王国春没有忘记乡亲们,他于2011年创办的国春银饰,现有在职员工4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3人,2019年销售收入超过4000万元。

    王国春并没有满足,他深知“只有当‘银饰’成为‘珠宝’,才能实现更大的价值,而‘珠宝’是需要文化内涵的,这就需要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而且,他希望村里的孩子不用再像他当年那样迫于生计外出打工。

    今年7月,国春银饰与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的“国春班”,迎来首批75名丹寨新生,其中60多名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们进校后,可以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实习时还能领到工资,再也不会因为贫困而失学。

    10月17-2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资源开发司指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主办的中国丹寨非遗周,上演了一场非遗盛宴。“黔地守艺传统手工艺作品展”“黔东南苗侗医药文化展和传统戏剧展演”“非遗驿站”等展览,中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论坛、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发布、全国非遗文创大赛颁奖典礼等活动,让丹寨再次成为中国非遗的聚焦点。

    在聚光灯下,丹寨成为一个样本,而非遗脱贫的实验,仍在丹寨各处进行。

    除了旅游点,非遗深入到村寨:南皋乡石桥村、兴仁镇台辰村、扬武镇扬颂村、龙泉镇排牙村、排调镇羊先村、雅灰乡送陇村……分别建立了皮纸制作技艺、苗族贾理、苗族蜡染技艺、苗族服饰、芦笙音乐、苗族锦鸡舞、苗族格哈、百鸟衣等21处非遗传习所。

    卡拉村贵林民族工艺鸟笼厂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3人,2019年收入650万余元;石桥黔山古法造纸专业合作社现有职工8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人数48人,2019年营销额538万元;宁航蜡染带动丹寨境内周边200名苗家妇女利用手上的技艺创业就业……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10月22日 04 版

2021国考 基层岗位受大学生青睐
科技部晒“十三五”科技创新成绩单
央行:货币政策继续“三个支持”
贵州丹寨:指尖上的脱贫实验
传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