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10月23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杰出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方法

高艳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10月23日   06 版)

    本版图片均由视觉中国提供

    说到影响一个人成就的后天因素,我们都非常熟悉勤能补拙这个概念。勤能补拙更强调的是“勤”,是投入和努力的程度,但也应当注意到,“勤”是需要方法的。天赋到才能、成就之间到底隔着什么呢?我们不妨也来读一本书。

    这本书叫做《刻意练习》。作者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他的主要观点是,天赋确实有,但是很多天才的表现离不开后天的“刻意练习”。或者说我们需要依靠“刻意练习”,才能把潜能激发出来。

    什么是刻意练习?艾利克森潜心钻研“人的特长”几十年,研究了诸多行业和领域中的专家级人物:国际象棋大师、顶尖小提琴家、运动明星、记忆高手、拼字冠军、杰出医生等。他发现,不论在什么行业,提高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则。他将这种通用方法命名为“刻意练习”。也就是说,刻意练习是一套学习方法,所谓的专家级水平是逐渐练出来的。

    我们都熟知莫扎特是天才音乐家,4岁开始“谱曲”,6岁开始第一次欧洲巡演,7岁写了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14岁那年他随父亲来到一个教堂听了唱诗班演唱的《上帝怜我》,回到旅社就从头到尾写下了所有的乐谱,让这部曲子提前结束了专利保护。

    我们往往会认为这就是“天选之子”啊!但是艾利克森认为,莫扎特的天赋确实厉害,但也离不开他父亲给予的长期训练。他父亲是个郁郁不得志的乐师,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辞职在家专门训练莫扎特,并且在莫扎特之前就训练过莫扎特的姐姐,效果也很好。在莫扎特的身上,他的训练方法更加成熟。据艾利克森考证,其实莫扎特小时候编曲的很多工作都有前人乐曲的基础,而且是在父亲的协助下完成的,真正作曲是他在十五六岁才独立开始,而此时他已被严父训练了10年。

    “一万小时定律”很多人都听说过。大意是说从新手到专家的历程要经过10年1万小时的练习。这个“理论”出自一本书,名为《异类》,作者是个科普作家,但他只是简单引用了艾利克森的研究成果,却并没有引用到位。他强调了时间的长短,却没有说出除了时间的累积,还需要有方法的练习。比如看门的大爷看上10年的大门,也没有变成一个特别厉害的保安。一个老师,如果不用心思考,总是“划水”,教上10年也还是一个平庸的老师。所以,刻意练习是有方法的,最重要的是几个核心原则:

    目标明确  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这些小任务必须是受训者正好不会做,但又可以学习掌握的。

    高度集中  完成这种练习要求受训者思想高度集中,这就与例行公事或者带有娱乐色彩的练习完全不同,要突破舒适区。我们很多人的重复练习,都是在舒适区或者娱乐状态下。并没有高度集中,更像是玩,没有技能的提升。

    有反馈  练习到哪里了,哪里需要调整,最好由导师指导,他知道你现在站在哪个台阶上,应该往哪个方面调整。

    所以,《刻意练习》的主要观点是,“天才”的很多表现其实是训练的结果,也可以说有才能的人是有套路的。杰出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方法,包括莫扎特这样的“神童”。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副教授)

高艳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10月23日 06 版

他们青春期的“佛系”,可能是一种防御
不妨把平凡当作人生的一种答案
在朋友圈遇见“丧”
杰出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