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11月13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学真正喜欢的比分数更重要

加利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11月13日   06 版)

    看着没什么营养的笔记,我还是有点想念被自己放弃的心理学通识,内心有一个想法在疯狂滋长:学点自己真正喜欢的,或许比分数更重要?

    ---------------

    纵观大学4年,在某些需要用学分绩点衡量的关键节点上,我的运气似乎总是差了那么一点:大二奖学金评选,我刚好卡在一等奖名额的下一个;大三上学期出国交换5人,我排第六;大四系里保研指标3个,我恰好在第四……

    每当这时,我的心头便会涌出对自己的“恨铁不成钢”,要是专业课考试多做对几个知识点;不选那门老师超严格的课;或是多刷几节“前辈推荐高分水课”,也许绩点还能再高那么零点零几,不至于成为悲催的“卡线人”。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与学生密不可分,直到大学也逃不出阴影。大一入学的新生会上,高年级师兄强调:绩点非常重要,因为它决定了交换、保研、出国时,你能否拿出一张光鲜亮丽的成绩单,为自己换取更多机会。

    如何赚取高绩点?师兄首先义正辞严地表示必须要努力!随后高深莫测地在微信群里甩出一张excel表格,标注不可外传,表上细细地列出了每位公选课老师“优点”与“雷区”:哪位老师人缘好,哪位老师作业太多,哪位老师上课不点名……最重要的是,哪位老师给的分高。

    大一的我也有幸拿到了这张珍贵的“选课宝典”,可以对照着前辈们的经验,结合兴趣、课程难度等因素,组合出“性价比”最高的课程表。当时我对一门心理学通识课很感兴趣,但一查得高分太难,还是乖乖选择了推荐课程。

    事实证明,选课一时爽,后续上课并不一定美妙。某些给分备受好评的老师课堂着实没有传闻中有趣,而当年的我又是一个不敢逃课的乖宝宝,只能尽可能认真听讲,实在熬不下去了,掏出专业课本,怀着对讲台上老师的愧疚而半遮半掩地写作业。

    在排得满满当当的课程中度过了一学期,公选课老师们也不负众望给了不错的成绩——90分,即满绩4.0,说实话还是挺开心的。但看着没什么营养的笔记,我还是有点想念被自己放弃的心理学通识,内心有个想法在疯狂滋长:学点自己真正喜欢的,或许比分数更重要呢?

    于是,大一下学期的选课中,我试着忽略那本“宝典”。学校里一位英语外教以风趣闻名,许多同学想选,却被师兄师姐们的再三“劝退”——外教很严格,能入他眼得高分的人寥寥无几。开学前两周,在试听了多个同类课程之后,我犹豫许久还是选择了外教。原因是,原本害怕英语口语的我,在他的课堂上变得能主动回答问题,而且非常开心。课程确实不轻松,每一堂课前,我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预习。最终外教给了我86分,换算成绩点只有3.3——而按照我们学校的绩点换算标准,只要老师给87分,绩点就能到3.7。以一分之差痛失0.4个绩点颇为可惜,但外教的衡量标准向来是学生真实能力,而非迁就学生去迎合“绩点分界线”。我非常明确地知道,这是我已经进步了的水平,问心无愧就行。

    虽然绩点低迷,但上喜欢的课让我尝到了学习的甜头。在大二上学期,我跨专业选修了一门《婚姻继承法》,试听第一节课,精明强干的女老师便严肃地告知全班同学,她很严格,考试分低,“如果有同学希望在我的课堂上一边听婚恋故事一边拿高分,不好意思,现在就可以退课了”。我在踌躇中试听完了第一节课,立刻被老师生动而深刻的知识讲授所吸引。虽然最后如同老师所说,全班同学平均80分,3.0的绩点在成绩单上并不好看,但我至今也没有后悔选择这门课。课堂本身的魅力连中午时分的昏昏欲睡都能战胜,更何况,这婚姻继承法的知识,万一以后我用得到呢。

    这听起来像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自我安慰,毕竟成功学告诉我们,足够优秀的人学什么都是优秀的。我也没有率性到像专注课外实践的同学一样,对绩点很佛系。绩点不高总会给人一种挫败感:你还不够努力,不够优秀。

    但不那么计较绩点的用心学习,有时真的可以带来很单纯的快乐!毕业多年,我还可以记得在人数不多的《大学语文》课上跟着老师把古诗文唱出来的瞬间,用选修的心理学知识解答室友疑惑的夜晚,以及在外教鼓励下主动用英语表达想法所带来的满满成就感。或高或低的绩点早已在记忆中随风而逝,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却可以在脑海中停留一辈子。

    最终我的大学4年还是以一张平平无奇的成绩单收了尾。回过头去看,我在那些需要用绩点衡量的关键处掉了链子,确实很遗憾,但最后的结果似乎也不完全被绩点所决定:我还是在大三下学期实现了出国交换的愿望;没能保研到理想学校,但阴差阳错得到一份实习,确定了未来想从事的工作方向……

    大学期间,学习还是要好好学,成绩自然是高分比低分好,但要记得,很多事情不能完全被分数捆绑。人生不是一条直道,衡量一件事之前,还是要问问心的方向。

加利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11月13日 06 版

大学绩点是“门票”而非“保险单”
学真正喜欢的比分数更重要
四年反复刷“几点几”值得吗
如果重来一次,会少些“性价比”
表面佛系内心努力 我的目标不止G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