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10月24日上午,雄壮有力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回荡在西藏军区某旅营区上空。当天,该旅隆重举办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活动,并邀请到3位志愿军后代代表参加此次活动。
该旅作为西藏军区唯一一支参加过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部队,前身为中国人民志愿军50军149师。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中,149师447团奉命坚守白云山,连续打退美军对白云山阵地发动的10余次进攻,歼敌1400余人,成功守护汉江防线咽喉要道。战后,志愿军总部授予447团“白云山团”荣誉称号。
2019年10月1日,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白云山团”战旗光荣地接受了祖国和人民检阅。
从抗美援朝战场回国后,该部历经4次换防,最后驻防雪域高原。70年来,“英勇、顽强、鏖战、坚守”的“白云山团”精神一直激励着该旅官兵扎根高原,守好祖国的边防线。
“‘白云山团’精神永不磨灭。”该旅政委戴志国说,“我们要高举‘白云山团’这面伟大的旗帜,用青春和热血让它永远高高飘扬在雪域之巅。”
今年8月,该旅在海拔5600米的雪域高原组织跨昼夜侦察演练,在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中,官兵们攀雪山、渡冰湖,挑战心理和生理极限,连贯展开引导打击、敌后破袭等一系列战术课目。
参训队伍行进在“雪山无人区”,冰裂、暗沟、雪崩等时刻威胁着官兵的安全。队员们很快被一道80多米高、山势陡峭的自然崖壁挡住了去路,为了按时到达指定地域,官兵们果断采取索降的方式通过。侦察分队队长马乾叮嘱队员们说:“各队注意!马上就要冲顶雪山了,队员之间要严格保持好间距,看清脚下,防止掉进冰裂缝,防止发生雪崩!”
几年前,马乾亲眼目睹了雪山的威力。他随登山队进行训练,刚出发不久,脚下一条不起眼的雪缝突然一震,经验丰富的领队嘶吼着大喊,雪崩了!只见前面队员由垂直站立的状态变为“一帧一帧”向后倾斜,超过45度后轰然倒地,10名队员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随着雪崩向山脚跌落,好在雪崩点落差不大,队员们滚了几十米就停住了。回想起这惊险一幕,他至今心有余悸。
翻过陡峭的崖壁后,面前是一片湖泊,武装泅渡训练随即展开。高原湖泊河流大多是融雪水,水温很低。队长马乾制订了详细可行的训练方案,带领官兵们一举攻克了高原湖泊武装泅渡、水面射击、重装渡水等多个训练难题。
官兵们勇敢无畏的精神与当年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先辈们何其相似。在该旅军史馆,一座座英模人物雕像、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锈迹斑斑的战利品,讲述着“白云山团”官兵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故事。1951年1月至3月,在汉江南北两岸50个昼夜的防御作战中,美军自恃拥有飞机、大炮、坦克等现代化装备,用猛烈的炮火逐点进攻。447团官兵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天寒地冻的环境里依托临时构筑的简单工事,用刺刀、枪托、铁锹、十字镐、石块作武器,与美军展开了殊死搏斗,终于打退了美军猛烈进攻,守住了白云山主峰,打出了国威、军威。
旅政委戴志国介绍,在该旅,新任职的干部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过“历史关”,必须讲得清“白云山团”历史。新战士来报到第一天,都要参观旅史馆、荣誉室。
去年,该旅开展“寻根红色血脉,对话老革命、激励新一代”主题活动,安排官兵代表走访慰问16名“白云山团”老兵。把老兵们的感人事迹和战斗经历录制成视频,让年轻官兵从老英雄身上感受战斗豪情,从而在全旅形成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争做英雄的浓厚氛围。
2015年,跨区实兵演练任务中,该旅官兵从高原转战平原,历经7天6夜的长途跋涉抵达演练地,未作休息立即投入“作战”。
某高地是此次演习的决胜点,蓝军在高地前沿设置大量的铁丝网、混合雷场等障碍物。“就是爬,也要爬到前沿去!”该旅二营官兵在被导调员裁定只剩8人的情况下,硬是以全程匍匐前进的姿态破除近千米铁丝网障碍,成功占领某高地。
10月24日,受邀参加完旅里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活动,“白云山团”首任团长之子张志辉说,“这里的每一名战士,浑身都充满朝气和斗志。在他们的眼睛里,我看到了战天斗地的血性胆魄、不惧艰险的壮志豪情,他们是当之无愧的‘白云山团’精神传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裴楠 通讯员 杨凯 益西平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