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11月16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聚焦科教融合改革 助推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11月16日   07 版)

    科教融合三年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应用研究型大学”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攻坚克难,不断深化科教融合各领域改革攻坚,各项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了科教融合的协同发展。

    “作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科教融合的探索而言,既没有现成的路径可以遵循,更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照搬,唯有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解决制约发展中的短板和弱项问题,才能够实现科教融合的协同发展和高质量发展。”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党委书记王英龙说。

    找准发展定位 加强科教融合顶层设计

    两个规模体量相当,而性质职能又差异巨大的科教机构间的融合,国内外鲜有案例可寻,面对这一全新的命题和挑战,学校(院)聚焦体制机制,通过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增强动力、释放潜力,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科教融合的成功之路。

    加强统筹谋划,顶层设计先行

    用一流的办学目标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是融合发展最有效的“催化剂”。基于此,在融合之初,学校(科学院)即委托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制定了《科教整合方案》,确立了“围绕一个目标、打响两个品牌、聚焦三个一流、构建四位一体发展格局、抓好五大保障体系”的发展思路。2018年,学校(科学院)又制定了《一流大学建设实施意见》及“八大行动计划”,明确了各阶段的建设目标及重点任务,出台相关的配套措施,坚持高起点定位和高标准要求,勾画出创建一流大学清晰的、全面的路线图,为融合发展确立了明确方向和清晰路径。

    聚焦体制机制,聚力改革创新

    “科教融合是一项崭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们在探索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必须依靠改革创新,自觉运用改革思维谋划工作,依靠制度创新激发活力。”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校(院)长陈嘉川说。

    在法人机构、党委班子、中层机构融为一体的基础上,学校(院)还在院所一体化、校院两级管理体系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初步形成了科教一体、协同发展的治理体系。

    主动服务社会,融入发展大局

    学校(科学院)确立了“以服务谋发展、以贡献求支持”的发展理念,积极主动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省内率先出台《关于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意见》,《意见》的出台得到省委领导的高度关注,并以《省委参阅件》的形式向全省发布。

    精准对接山东省八大发展战略,紧扣重大需求开展科研攻关,聚焦学术前沿强化协同创新,努力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真正成为创新的策源地,积极为现代化强省建设贡献力量。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济南市共建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科技园;面向海洋强省,牵头承担了国家发改委“智慧海洋”工程项目,与青岛市共建海洋科技产学研示范基地;面向乡村振兴,牵头承担了国家重大研发计划项目,并落户菏泽;面向传统产业升级,组建了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明确改革路径 激发科教融合活力

    无论从过去发展实践还是从当前发展需要来看,改革创新仍然是高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深化改革、不断创新,破除制约发展的障碍,才能构建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发展的体制机制。

    院所一体化改革释放科教融合潜能

    科教融合后,如何发挥双方资源优势,实现科教资源融合共生是当时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为此,学校(院)探索出了“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两种职能”的院所一体化运行机制。根据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需要,整合学科领域相近的科研单位和教学单位组建新的科教融合体,实行一体化运行机制,保留原山东省科学院所属机构的二级法人地位。

    “院所一体化有利于教学资源与科研资源共享公用,高层次人才队伍同时兼具教师与科研人员双重身份,共同服务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以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共同体”为目标,为打造教学、科研双轨制运行的一流科教发展平台提供条件支撑。”山东省计算中心、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党委书记王玉立表示。

    目前,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与山东省机械设计研究院、菏泽校区与菏泽分院等单位已进入实质性一体化运行阶段,在发展规划、目标任务、人力资源、财务管理、资产管理、考核评价等各方面实现了统一。同时,已有878名优秀科研人员取得教师资格证并充实到教师队伍,55个青年教师团队融入相关研究所,开展科学研究,培育出了一大批跨学科、跨领域、跨系统的教学科研团队。

    放权强院激活学院发展动力

    学院是高校的办学主体,要充分发挥学院自主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要进一步理顺学校与学院的责权利关系。

    在借鉴原山东省科学院二级法人单位紧密结合产业需求、以贡献求发展的管理模式基础上,建立起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宏观管理、学院自主运行、责权利明晰的校院两级管理机制,进一步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扩大学院办学自主权,推动学院从管理实体转变为管理主体,形成放管服结合的良性互动机制。

    下一步,学校将按照“能放尽放、放无可放”的原则,在干部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全面下放办学自主权,着力解决当前束缚学院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特别是重点解决激活学院改革创新活力与在人、财、物等资源配置方面的痛点难点问题,持续激发学院发展的内生动力。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按照新工科建设要求,学校(院)发挥科教融合的独特优势,搭建科教协同育人载体,打造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机制,将山东省科学院的科研平台、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等优质资源融入到人才培养中,构建起了“教学-科研-转化-实践”四位一体协同培养模式。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分别采取“2+2”“3+1”等两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前一阶段由教学单位主导、研究所参与开展“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的课程教学;后一阶段由研究所专业科研团队主导建设“专业方向课+特色实践课”的专业课程体系。

    “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完成相应课程学习并取得相应学分后,第三年到科研院所进行科研思维、创新设计、动手操作等方面的训练,第四年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与产品研发设计,培养学生面向一线的工程实践能力,毕业后优先到相关企业就业。”教务处处长刘玉说。

    此外,学校(科学院)还积极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动布局网络安全、人工智能、新能源、智慧海洋等前沿学科专业,组建了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光电工程国际化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海洋技术科学学院、药学院等5个科教融合学院,着眼于新工科人才的培养。

    创新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按照“市场导向、规范管理、协调推进、激励创新”的原则,发挥科教融合优势、强化管理责任,创新“全程管理、全链服务”的成果转化机制,统筹科技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机制,建立符合科技创新和市场规律的成果转移转化和服务体系。

    学校(院)科研处处长王昌说,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已探索出了一条成果培育筛选、孵化、转让、推广的全链条要素转化模式。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横向纵向联通,衔接国内外技术转移机构,政产学研金服用共同创新,打通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后一公里,实现科技成果服务于新旧动能转换,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回馈人才培养。

    坚持内涵发展 办学实力全面增强

    科教融合以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以资源优化整合为抓手、以内涵式发展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按照“科教融合、双轮驱动、优化布局、改革创新”的基本思路,有重点、分步骤、多层次地推进科教融合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办学实力得到了较大提升。

    资源整合成效全面发挥

    机构人员和校区规划实现统一。机关中层管理机构和干部队伍融为一体,5个单位实现了院所一体化发展。对长清、彩石、历城、历下、千佛山、菏泽6个校区进行统一规划,明确各校区的发展定位与建设思路。

    专业设置进一步优化,增设智能制造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等12个新工科专业,同时对20个传统优势工科专业进行改造升级,实现高新技术与传统工科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深度融合。

    师资队伍结构得到优化,博士比由43.3%提高到60.9%,生师比由1∶21优化到1∶15,达到优秀水平。同时,鼓励学科相关的原科学院科研人员承担教学任务,近两年就有878名科研人员取得教师资格证,充实到教学一线。

    学科建设水平显著提升。成立了学科建设分委员会,以一级学科为基础,整合各单位学科资源,确保以学科建设引领科教融合发展,目前已整合形成了8个优势一级学科,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科学院)学科建设水平的提升。

    体制改革加成效应凸显

    科技创新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打通教学单位与科研单位的人才流通渠道,在双向流动中释放人才潜能;推动教学单位的基础研究加快向应用研究和成果落地转化,用科研单位的平台资源和技术成果支撑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实现一体化发展。

    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显现。科教融合以来,获教育部新工科教研项目1项并已顺利结题,实现国家级教研项目零的突破。在最新一届省级教研项目评选中,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8项;在“超星杯”等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获奖数量位居省属高校前列。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科研资源,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2+2”“3+1”两段式、导师制、小班制、国际化教学模式,设立齐鲁英才学堂人工智能+、应化国际班、环境菁英班、金融科技实验班等特色班,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年底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

    产学研协合作效果显著。科教融合以来,联合地方政府、企业设立了17支学校(科学院)地产学研协同创新基金,目前基金规模达7700万元,累计立项实施100余个项目,通过引导放大作用撬动企业研发总投入2亿元以上。

    综合实力得到显著增强

    目前,学校(科学院)已拥有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个山东省一流学科,6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13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3个学科稳定进入ESI学科排名前列。拥有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及研究平台122个,年度科研经费超过9亿元。202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6项,位列省属高校前列。科教融合以来,获国家科技奖励2项,光华工程科技奖1项,省科技奖励25项。

    省部共建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以超算为主题的科技园——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科技园正式启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排名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榜单第44位,位于全国前16%,学科实力持续增强;三年累计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42项;年科研经费近10亿元,经费数量位居省属高校前列;中乌合作办学机构—基辅学院成立,山东—乌克兰国家科学院技术创新研究院落户,开启国际化办学新局面;成立山东省高校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承办全省课程思政工作研讨会,课程思政建设成果显著。

    社会声誉获得持续提升

    社会各界对科教融合高度认可,学校(科学院)成为广大考生报考的热门院校,生源质量显著提高。学校综合排名也获得了大幅提升。校友会网排名由全国第299名升至第96名、软科排名由全国第400名升至第181名、武书连排名由全国第308名升至第221名、USNews首次进入排名并位居全国高校第172位。

    (数据和信息来源:齐鲁工业大学)

    ·广告·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11月16日 07 版

秋·思
秋枫
一边行走,一边成长
深秋如墨染
跫音悠悠映秋思
聚焦科教融合改革 助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