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的天气,变化无常。汽车行驶到沥青公路的尽头,就走上了颠簸的砂石路,原本湛蓝的晴空骤然变暗,很快就飘起了雪花。笔者到达陆军某部驻训点时,雪仍未见停的迹象。
时间已是初冬,海拔近5000米的高原上,一排崭新的迷彩涂装营房在风雪中整齐排列着。连队指导员周昊热情地迎上来,和我们打着招呼。
“条件跟以往比,大大改善了!”聊起“新家”,周昊赞不绝口,“这些新营房是新型可拆装式自供能保温方舱,都是一层结构设计,比普通的集装箱活动板房更加牢固结实,舒适性、保温性都很好。”
“有了科技助力,冬天再冷也不怕了”
“看似简单的方舱,里面的黑科技可不少。”周昊介绍,这种新型保温方舱安装便捷,不需要大型机械就可以在无水电依托区域正常安装,它结构可拆装,空间能变化,并且充分采用节能材料等新型科技材料,即需即建即用。
在设计人员前期初步搭建的基础上,周昊和战友们仅用数天时间,一座集住宿、餐饮、卫浴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驻训营房便拔地而起。
在“新家”里,宿舍、学习室、集成盥洗室、库房、食堂等一应俱全,抗寒保暖、干净舒适、环保节能是官兵们对“新家”的一致评价。
走进保温方舱,一股暖意扑面而来,温度计显示室内温度是23摄氏度。宽敞明亮的班排宿舍里,战士们正在午休,即便是只盖了一个单薄的毯子,战士们依旧睡得很香。
“有了科技助力,冬天再冷也不怕了。现在的‘新家’融合了可再生能源热电供应和被动式太阳房等技术,采用保温复合一体板等部件,特别是应用了‘被动式太阳房和主动式太阳能集热相结合’的室内供暖方式,可保证续热箱全时工作,即便是在气温低至零下40摄氏度的数九寒冬,室内也能保持在15摄氏度以上。”周昊介绍说。
连队的老班长们都知道,以前连队冬天驻训,宿舍冷得像冰窖,取暖基本依靠烧煤炉,睡觉需要睡袋外加被子才能勉强入睡。热水也是紧缺资源,因为没有充足的电力供应,烧水基本依靠锅炉,每次洗漱都要精打细算。今年,天气刚冷,连队就住上了新房,保温方舱里有热水、暖气,把漫天风沙隔在了室外,官兵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连队里家的味道更浓了,全连官兵训练的劲头也更足了”。
周昊介绍,新营房里还配备生态厕所,特有的无水冲微生物分解技术,可以将粪便分解成有机肥料,循环利用到农副业生产中;配备的集成盥洗室,热水24小时供应,能保证数十人同时洗漱;学习室里有图书、电视、棋牌游戏,为执勤巡逻归来的官兵提供了“慢阅读”“深阅读”的良好环境和娱乐休息的场所。
该部教导员李晨晖说,这种新型保温方舱主要用于高原、高寒、海岛边防地域边海防部队,以及驻训和临时部署部队使用,支持部队在极端气候环境下战备训练行动,为部队执勤巡逻、科学安全过冬提供了可靠保障。
“在这里,做的事情都很有意义”
连队上等兵梁少飞忘不了刚来到边防时的场景,“这里的风很厉害,一定要多穿一点。”上山前,听到老班长的嘱咐,梁少飞紧了紧衣服,但脸上依然写满了兴奋。
广袤壮丽的高原美景怎么也看不够,蔚蓝的天空仿佛触手可及,高飞的雄鹰不时传来嘹亮的鸣叫,班长为大家讲起了经幡的故事……眼前的一切对梁少飞来说,都是那么的新鲜。
可没过多久,他脸上的笑容就渐渐消失了,“胸口像压了块巨石,头痛得要裂开,胃里翻江倒海”,剧烈的高原反应袭来,梁少飞领教了高原的威力。
除了缺氧,高原上风也大。冰天雪地里,有时风力能达到七八级,但执勤任务依然不能耽搁。后来,在班长的指导下,他慢慢适应了雪域高原。
在自己的年度个人总结中,梁少飞写道:“那时,我心里就只有一个信念,国必有边,边必有防,我的战位我来守。”
在这里,笔者看到了许许多多可爱的边防战士,坚强乐观的他们如同一颗颗沙砾,在祖国漫长的边境线上,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铁壁铜墙。
“这里的夜没有绚丽的灯火辉煌,但这里的大漠孤烟、马蹄声碎却让我流连忘返。”入伍两年的张国福是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毕业生。初到边防,张国福也曾遭遇“水土不服”,这里没有电影院、美食街,有的只是望不到头的雪山。
一次部队组织参观烈士陵园的经历深深震撼了张国福的心:“在高原寒风凛冽的天空下,几百座烈士墓碑,像无声的军阵矗立在那里。那一刻,我觉得胸膛里热血在燃烧。我和战友们大声喊着誓言,我生平第一次咬破手指,用鲜血在条幅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张国福把《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的歌词抄在了日记中:“这里的思念藏在心头,这里的尊严昂着头,这里的深情没有尽头,这里的士兵把使命抗在肩头。”
在学习室里,笔者遇到了一名正在学习的战士。业余时间,不少战士在房间里聊天休息,他在学习室角落里静静地看书。指导员周昊说,战士名叫刘永贵,“可是连队的宝贝疙瘩”。刘永贵入伍前是贵州大学一名大三学生,虽然学的是材料与物理专业,但他对心理学十分着迷。
他已经研读了20多本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正在全力以赴准备心理咨询师的等级考试,“这里的环境能让人放下手机,专注于看书学习。”
“在这里,做的事情都很有意义。”刘永贵抬头笑着说。
“为祖国站好岗、放好哨、守好边”
当清晨金色的阳光洒向山巅,边防官兵迎来了新的一天。嘹亮的起床号响起,炊事班操作间里已经忙得热火朝天,蒸馒头、炝白菜、炒鸡丁……饭菜的香味淹没了整个食堂,让人不禁胃口大开。
白米粥快出锅时,下士高永云将一把红艳艳的枸杞撒了进去,“这么冷的天,吃口热的身子才能暖起来,加点枸杞让大家吃得更有营养。”这个中等身材的小伙子,今年刚刚套改下士。
炊事班长陈起飞笑着告诉笔者:“刚来的时候,高永云说什么也不愿意来炊事班,他希望能去站哨执勤。费了老大劲儿做通工作,现在他已经成长为炊事班的顶梁柱,一个人顶几个人用。”
为了能让官兵们吃好,细心的高永云每天早上都会为每桌战友准备一碟白糖和一碟食盐,以满足大家不同的口味。
在操作间,笔者看到了连队的食谱,辣子鸡丁、土豆牛肉、糖醋里脊……每天荤素搭配都不一样,丰盛的餐桌让官兵们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傍晚,夕阳西下,边防战士们迎来了难得的休息时间。“好男儿志在四方,希望你能当一个优秀的军人,努力在部队学习工作,一步一步向前走,闯出你自己的人生之路 。”学习室里,中士妥焦武正在看父亲发来的“电子信件”。
今年是妥焦武入伍的第八年,即将面临退伍的他决定要继续留队,但远方的父亲依然放心不下,通过部队转给他一个自己录制的小视频,给他加油鼓劲儿。
妥焦武介绍说,因为通信不便,部队开展了“每周一播”的活动,官兵们可以把自己录制给家人的小视频交给机关科室,脱密处理后由他们转发给家属,官兵家属也可以通过相同的方式回信。这样的“幸福心语”成为官兵与亲人之间表达情感的重要纽带。
晚上8点左右,妥焦武开始为换哨执勤做准备。今年冬天,他和战友们换发了新“行头”——新型羽绒作训大衣,内外两件服装组成的设计,在兼具保暖、防风等功能的同时,还具有轻薄、结实、耐磨的特点,可满足多种条件下的训练和实战需要。妥焦武说:“吃得好、穿得暖,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我们要以更加昂扬的状态为祖国站好岗、放好哨、守好边!”
孙利波 张城玮 沈竞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