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11月19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勇闯“科学无人区” 50位青年迎来高光时刻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11月19日   04 版)

    第二届科学探索奖颁奖现场。主办方供图

    属于青年科学家的高光时刻又来了。

    11月14日,科学探索奖——这个专门面向青年科学家群体、奖金可以做科研也可以还房贷的科学大奖,如期而至。当天,2020年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会场内红毯、闪光灯、鲜花掌声,庄重的仪式和高规格阵容给一个个年轻面孔以极大敬意。

    来自九大领域的50位青年获奖人,依次从饶毅、潘建伟、邬贺铨、程泰宁等奖项发起人手中接过奖杯,继续他们探索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无人区”的征程。

    科学探索奖是由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与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携手杨振宁等十几位知名科学家共同发起的公益性奖项。该奖项面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支持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全职工作、45周岁及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奖者每人将在未来5年内获得腾讯基金会总计3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并且可以自由支配。

    当天50位青年科学家成为第二届科学探索奖的获得者。他们平均年龄不到40岁,其中女性5位,35岁及以下获奖人6位,最年轻的获奖者仅30岁。

    “选拔出的这些年轻人,我相信有相当一部分,未来能够脱颖而出。我们的工作,对科技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长远的意义。”饶毅说。

    助力青年科学家挣脱现实“引力”

    在当天颁奖现场,2018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本庶佑教授说,科学研究对人们克服现在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极为关键。但当我们环顾周遭,会发现对科学的支持,尤其是对年轻科学家的支持,尚难以令人满意。

    “对年轻科学家早期科学研究的鼓励,显得尤为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探索奖的发起人做得非常出色。”本庶佑说。

    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帮助青年科技工作者挣脱现实生活的“引力”,助力我国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正是科学探索奖设立的出发点。

    “过去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认识到,人类社会应对各种生存和发展挑战,必须向科学技术要答案、要方法,而人才是科学技术的根本。”马化腾表示,需要更加主动地发现人才、关爱人才,支持他们自由探索、乐在其中,让我国的科学技术更加自主自立自强。

    2020科学探索奖获奖者之一、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李婧坦言,青年科学家、青年博士生的压力普遍偏大。尤其是家庭条件一般的男博士生,一旦到了结婚生子的年纪,既要养家糊口,又要安心搞科研,有了这样一笔可以“自由支配”的经费,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科学探索奖监督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钱颖一表示,第二届评奖工作坚守原始的定位,在所有原则的落实上,都做到了不断优化和完善:奖项申报“不唯出身”的原则得到有力贯彻,“面向未来、聚焦青年”的定位得到很好体现,评审的回避制度收紧,良好的评奖风气得到维护。

    今年,在奖项的提名、推荐、评审过程中,超过800名“两院院士”参与其中。仅在提名推荐阶段,就有13位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得主,和100多位发达国家的院士参与,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科学界前辈帮助青年人的殷殷之心。

    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当天提到,“我们必须树立更高的科研志向,做出更多‘从0到1’的原创研究成果,同时要推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科学文化,普及科学知识。”

    呼唤更多青年崇尚科学精神

    当天, 3位获奖者代表分别以“逐光”“有恒”“无界”为主题,分享了自己在科研路上的学思历程。

    2020科学探索奖信息电子领域获奖人黄芊芊是一名90后,也是一位妈妈,在她看来:“科学探索不仅充满理性与客观,更蕴藏着无穷尽的生命力量与魅力,犹如呱呱坠地的婴儿。当你为它倾尽全力、坚持付出时,它也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迸发出盎然的生机,带给你惊喜。”

    “几年前,我根据这个想法在国外申请一项资助。面试时有一位国际著名的科学家给我提了非常尖锐的问题:多少年以后才能做出来?因为她认为我们很可能做不出来。”2020科学探索奖生命科学领域获奖人朱听回忆道。

    他告诉记者,听完这个问题,他很受鼓舞。“如果很多人都认为做不出来,这个方向也许真的值得去尝试。”

    “如果你相信教科书上的所有内容,那么世界上就不会有重大科学发现,要找到教科书背后的真相,要勇于挑战权威。”本庶佑说,科学不限定任何文化和国家,需要得到人类共同的关注,“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和思想的人进行交流和互动也很重要,青年获奖者们要放眼世界。”

    据了解,“科学探索奖”在评选过程中重点关注四个因素:独立性、创造性、变革性和可行性。相比起过往的研究成就和学术地位,评审委员会更看重申报人本人及其研究方向的未来潜力,鼓励自由探索。

    在颁奖典礼现场,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人才官奚丹说:“我们认为,科学探索需要投入和坚持,对待科学探索需要宽容和耐心。科学家往往是寂寞的,我们也要耐得住‘科学家的寂寞’。”

    “我们期待,青年科学家可以保持丰富的想象力、纯真的好奇心和自由探索的精神。有了这种特质,他们就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毅力和恒心,他们就敢于创想和突破,勇闯科学的‘无人区’。”奚丹说。

    在朱听当天的演讲结尾,提到这样一段话:回顾科学的“进化史”,不难发现原创的研究更有可能出现在像水与土、海洋与陆地一样学科交叉的边界地带。而那些产生变异最终上岸的鱼,在原来的水环境中,也许并不是游得最快最好的,甚至有点“丑”,有点“怪”。

    “所以,好的科研环境要像健康的生态系统一样保持多样性,允许不同背景、不同兴趣、不同类型的人存在,甚至要保护那些难以适应传统环境的‘丑鱼’‘怪鱼’。”朱听说,好的学术环境要像大江、大海、大湖一样,兼容并包。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11月19日 04 版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收费乱象调查
勇闯“科学无人区” 50位青年迎来高光时刻
杜绝家长作业 关键是如何监督